让我们来看看红军方面的情况。红一方面军取得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后,使中央革命根据地有了新的发展,地跨赣、闽、湘、粤四省,并同闽浙赣苏区连成一片;中央红军和地方红军发展到十余万人,加上闽浙赣、湘赣、湘鄂赣、鄂豫皖、川陕、陕甘等各个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共三十万人左右。
这是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在极端艰难的革命低潮中坚持土地革命战争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是中国工农红军的鼎盛时期。
但是以博古为首的中共临时中央由上海迁到中央苏区首府瑞金后,开始在苏区进一步推行“左”的政策,他们在“进攻路线”的旗号下,开展反所谓“罗明逃跑退却路线”的斗争,井从组织上控制中央苏区的党、政、军权。
在临时中央提议下,一九三三年五月八日,中央人民委员会第四十一次常会决定;将中革军委由前方移至瑞金,在前方另行组织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兼第一方面军司令部;任命朱德为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兼第一方面军总司令,周恩来为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委员兼第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增加博古、项英为中革军委委员,并规定,中革军委主席朱德在前方指挥作战时,由项英代理主席。
这个安排,实际上是由博古、项英英主持中革军委工作,由他们在瑞金指挥红军作战。
朱德、周恩来曾于五月十七日发布通令传达这一决定,并说:“中央苏区除东南阵地各军、西南阵地各军、各军区及独立军、团、师和其他苏区军区及二、四方面军等均直归中革军委指挥外,凡第一方面军所属各兵团及北面战地各指挥机关各部队均归第一方面军指挥”。
由此可见,在中革军委移驻瑞金并由项英代理主席后,朱德、周恩来在前方只能指挥第一方面军和北部战线各军区,指挥权限缩小了,并且要听从中革军委的命令,更要服从由博古主持的中共中央局的领导。
整编后的红一方面军序列如下:
总司令朱德,政委周恩来,参谋长叶剑英,副参谋长张云逸,政治部主任杨尚昆,副主任袁国平;
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政委聂荣臻,参谋长杨宁,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副主任李卓然。
第一师师长罗炳辉,政委蔡树藩。辖一、二、三团
第二师师长徐彦刚,政委胡阿林。辖四、五、六团
第三师师长周昆,政委伍修权。辖七、八、九团(中央直辖)
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政委腾代远,参谋长邓萍,政治部主任袁国平。
第四师师长张锡龙,政委彭雪枫。辖十、十一、十二团
第五师师长寻维洲,政委乐少华。辖十三、十四、十五团。
第六师师长洪超,政委陈阿金。辖十六、十七、十八团。
红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政委朱瑞,参谋长陈伯钧,政治部主任,刘伯坚。
第十三师师长李青云,政委宋任穷。辖三十七、三十八、三十九团。
第十五师师长陈光,政委肖华。辖四十三、四十四、四十五团。
第三十四师师长周子昆,政委曾日三。辖一〇〇、一〇一、一〇二团。
这期间将大量地方部队改编升级为主力红军,先后划归一方面军序列。包括:
红十四师师长程子华,政委胡良才。辖四十、四十一、四十二团。
红十九师师长周建屏,政委吕振球。辖五十五、五十六、五十七团。
红二十师师长李聚奎,政委李翔梧。辖五十八、五十九、六十团。
红二十一师师长周昆,政委黄更生。
红二十二师师长龚楚。
红二十三师师长孙超群,政委李干辉。
以上部队后来陆续改编为红七、八、九军团。
一九三三年六月,博古、项英等不顾蒋中正正在准备发动新的对中央革命地围剿的严峻事实,依照远在上海的共产国际驻中共军事总顾问弗雷德的意见,提出“红军分离作战”的错误方针,企图在两个战略方向上同时取胜,以实现“革命在一省数省的首先胜利”。对此,身在前方建宁红军总司令部的朱德、周恩来曾提出不同意见,表示:“方面军主力一、三军团目前绝对不应分开”。但博古、项英根本不听这样的意见,而以中共中央局和中革军委的名义再三重申,要实行“两个拳头打人”。结果,在八月中旬,把一方面军分成东方军和中央军两路;以红三军团为基干的东方军冒着盛夏酷暑,远征闽西北,连续作战;以红一军团为基干的中央军由林彪统一指挥在中央根据地北线抚河与赣江之间地域活动。
当时驻闽国军的部署是:第十九路军总指挥部位于漳州,其所属第六十师位于龙岩、新泉,第六十一师位于泉州、永春,第七十八师位于连城、漳平,补充师位于福州;归第十九路军指挥的第五十六师位于延平、将乐、建瓯,第四十九师位于永定、漳州,新编第二师位于清流、尤溪,新编第四旅位于邵武。
七月一日,中革军委下令,以红三军团和红十九师组成东方军,包括第三军团第六师、第五军团第十三师、第七军团第二十师,以及红二十一师一部。彭德怀任司令员,滕代远任政治委员,并就近指挥闽赣军区和福建军区的地方部队。东方军入闽的任务是:首先挺进闽西,迅速歼灭国军第七十八、第四十九师和新编第二师,尔后挥师北击,消灭第五十六师和新编第四旅,最后从闽西北入赣,与中央军会攻抚州、南昌。
七月四日,东方军在江西乐安县的大湖坪举行东征誓师大会。会上,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同志作了动员,提出“筹款百万,赤化千里”,“把红旗插到福建去,开辟新的根据地”的东征任务。
誓师后三天,东方军由江西的宁都、石城、瑞金等地,分兵数路进入福建的宁化、长汀一带。
国军新编第二师主力驻清流,所属一个团分驻泉上、归化。泉上为宁化通住归化的交通要冲,该地有一周长一里多的大土堡,墙高三丈,厚两丈,为新编第二师三零七团两个营和地主武装四百余人所盘踞。
东方军决定先围堡打援,继而攻占清流,消灭新编第二师。
其部署是:以红五师攻打泉上和归化,并以一部兵力于泉上南部的延祥设伏,歼灭由清流北援之敌;以红四师进攻清流,于清流之敌分兵北援时,乘虚攻占县城。红五师包围泉上土堡后,于九日袭占归化城,全歼守军一个营;十日于延祥伏击,全歼由清流来援的第三零九团五个连。
红四师于十四日攻占清流城,新编第二师率余部三个团向永安撤逃。红五师于十九日拂晓,用地道爆破炸开泉上土堡围墙,全歼守军和地主武装。这一战歼灭了敌三O七团三百余人,其中团长一人。泉上、归化、延祥之战,共歼国军新编第二师近两个团,扫除了地主武装盘踞的土围子,使三县苏区连成一片。
七月二十四日,东方军根据中革军委的命令,南下连城,求歼第十九路军七十八师。当时,第七十八师师长区寿年率四个团驻连城,另以一个团配置在连城以北的雾阁至马屋一线,一个团配置在连城以南的莒溪、朋口,以一个营守朋口。东方军决定改变中革军委关于由北向南推进的打法,以一部从东侧佯攻连城北部,牵制其兵力,集中主力从西侧南下,先打朋口、莒溪,调动连城守军南援,各个击破,然后乘胜夺取连城。二十九日,东方军主力进至朋口以西的南山坝、大田吴、中复村地区集结。随即以红十九师主攻朋口、莒溪;以红四、五师策应红十九师行动,并担任朋口南北的打援任务。
这时,国军第七十八师师长区寿年率五个团驻守连城,其第四六七团驻莒溪、朋口。东方军司令员彭德怀、政治委员滕代远决定,以福建军区红三十四师在朋口以北牵制连城守军,东方军主力首先进攻朋口、莒溪,以调动龙岩、连城守军出援,各个击破,然后乘势夺取连城。
二十九日,东方军主力到达朋口以西地区集结。三十日晨,红十九师在红三军团第五师的协同下向朋口发起攻击,迅速攻占了前沿阵地,守军退至纵深依托坚固工事顽抗,红十九师连续攻击不下,伤亡较大,遂调整部署,组织夜袭,于三十一日拂晓攻克朋口,全歼守军一个营。
从连城来援的第四六六团,于朋口东侧的贵仞山前,大部被红四师所歼,残部退回连城。驻莒溪的第四六七团主力西援时,遭到红五师的伏击,大部被歼,红军乘胜攻占莒溪。区寿年见两个团被歼,即率余部四个团向永安撤退。东方军连夜追击,于八月二日占领连城,三日在姑田、小陶地区又歼逃军一个团。
随后,东方军一部南下占领新泉、白沙,守军逃回龙岩。朋口战斗共歼七十八师三个团,其中俘两千余人,缴获各种枪两千余支。
在朋口一战以及乘胜追击的过程中,我军共消灭十九路军的一个旅三个团,俘敌二千余人,缴枪七千余枝,并解放了清流、明溪、上杭、连城等县城。
要知道下面又有什么战斗,请看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