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的白星五号的海洋中,浅层海域的霸主毫无疑问是巨大的风帆水母,而在更深些的海域,生物种类明显要更多一些。
其实这里和白星二号、三号比起来,也就是海洋物种更丰富一些而已,真正让我觉得惊喜的地方并不多,一个是海面上的风帆水母,还有一个,就是我之前从未见过的无定形生物了。
“无定形生物”,这种说辞更像在描述那些可怕的宇宙人,然而在白星五号的海洋中,赫然也有这种身体没有固定形态的不明生物。
这东西很不好发现,感觉比常规的水母更“水”,其最常见的形态,形象来说就是一个装满海水的,扁扁的薄袋子。
不过,这东西变化多样,可以将身体变化为非常夸张的形状,甚至可以灵活地从风帆水母垂下的触须中无伤穿过:它只需要时刻根据那些触须的位置改变外形,就可以做到。
当然,我觉得风帆水母可能也不屑于吃这种东西,还不如直接喝海水了。
也是因为这个特点,这种奇怪的生物是仅次于风帆水母的一大类现存生物,在浅水、一般海域和接近海底的深水区域,都可以看到这种结构非常简单的生物。
形象来说,这种生物更接近于海水有了生命,实在是过于神奇了。
思量再三,我放弃了捕捞一个无定形生物出水看看的计划,现在的白星五号已经很不容易了,真别赶着往海洋之外捞现存的东西了。
除去海洋生物之外,白星五号还有个特点:降水量很多。
来之前我就猜到这点了,试想一个表面几乎全是海水的行星,在海洋中又看不到一点浮冰,这可不就说明,这颗行星的表面温度有相当的程度吗?
有如此的温度和水汽,降水不多才奇怪呢。
我们来的时候也是赶巧天气好,我投入到观察中没多久,浓密的云层就包围了我们。不久之后,伴随着电闪雷鸣与狂风大作,磅礴的暴雨顿时倾泻而下。
我是没那个兴致去改变天气——虽然对我来说轻而易举,不过我肯定不会让小白和孩子们被风吹雨打,就在降水来临前久违地部署了坎德尼亚铠甲,以一个半球状的防御罩,笼罩了这个小岛的顶部区域。
不多时,伴随着降水的增多,天气变得越来越恶劣,我们这个地方由于实在是比较突出,不可避免的被闪电给击中了——不过,对我们毫无影响。
俩小孩子看到闪电劈在我们上空时还挺兴奋,而小白是真的害怕这个——毕竟当年她是真的被雷劈过,吓得小白连人带尾巴的蜷缩在了我的怀里。
“……”我一时也说不出啥能安慰她的话,就只能把手伸到小白的尾巴之下,不断轻抚和轻拍小白的后背。
而当这场暴雨终于过去之后,我惊讶地发现,小白居然在我怀里睡着了。
到这时候,其实白星五号也就没什么看头了,于是我使用了“快速唤醒法”,让两个小家伙一块过来使劲抱住小白的尾巴,小白不出意外地“嗷”一下就醒了过来。
“行了,”我收起了展开防御的坎德尼亚铠甲,“我们去下一个地方看看吧。”
……
转瞬之间,我们抵达了白星六号。
与之前的白星一号到五号不同,白星六号几乎是完整的大片森林——没有海洋和大一些的湖泊,在几乎完整的地壳上,到处都是茂密的森林。
森林过于茂密了,按小白的话来说,这地方的近地区域非常昏暗,比起永夜的白星四号也不遑多让。
森林里相当黑暗,而这里最特殊的地方,就是它的地表。
和其他的行星不一样,白星六号的地表质地很奇怪,站在上面走起来有些晃晃悠悠的。经过我们的测试,这里的地表确实很有弹力,不像土壤,更像是皮肤之类。
当我发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连忙让赤凤帮忙确认了一下:不会这个行星真的是活体吧?!
我自己也往下方看了一下,不看则已,看完之后我都惊呆了:这颗行星的内部构造极为复杂,怎么看怎么不像通常的岩石行星应该有的结构,更像是复杂的内部器官!
赤凤告诉我:“明月,毫无疑问,这个行星本身就具有生命。”
“哇……”我顺着这个发现分析了一下,大致明白这个地方的特点是怎么形成的了。
这颗……我也不知道应该说是活体行星,还是长得像行星的巨大生物,它有好多平时伪装得严丝合缝的深渊大口。
平时不张口,那些地方就只是平地而已,但是如果它张开了任何一张大口,大口之上的“地面”上的一切,就会直接掉下去,或者被巨大的气压差吸进这些直达行星内脏的大口之中。
它的地表真的就是皮肤,并非常规的土壤,但是整体结构是比较疏松的,疏松到足以生长茂密的森林,以及几乎不会让降水停留——这也就是其没有明显的湖泊、河流与海洋的原因,水基本上都渗透到底下去了。
这样看来,这地方还蛮危险的,我们还好,本身实力极为强大,真不小心掉下去了还能有办法脱身,其他的那些本土生物,恐怕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不久之后我们了解到,在黑暗时代中,白星六号曾经遭遇了持续时间极长的干旱,与随之而来的超长时间的不间断降水,往复循环了好几次。
这个活的行星经受住了这种摧残——好歹体量摆在这里,要不然赤凤估计就报给我它没有生命了,但是在这段时间内,行星表面的生物,恐怕会非常难顶。
反正事情我差不多搞清楚了,我问其他三人:“你们还想在这里停留吗?”
大家纷纷表示,不至于不至于,我们就不打扰它了,还是去下一个地方好了。
……
我们的下一站:白星七号,是一颗非常壮观的行星。
壮观之处,首先是它巨大的体积,事实上在我选的这些目标里,白星七号是体积最大的,因而也具有所有目标行星中最大面积的海洋与陆地,海洋表面积甚至比几乎全是海洋的白星五号还大。
第二个壮观之处,是它环绕的恒星。
事实上,白星七号距离恒星并不近,但是这颗恒星非常巨大,以至于在白星七号上,能看到明显过大的恒星,几乎遮蔽了小半个天空。
这颗恒星,我这边倒是有资料,显示其差不多已经风烛残年,估计也就有个几千万年的活头了,之后会消亡的。
其实,本来白星七号是不可能有生命存在的,因为距离恒星太远了,如果这个恒星情况比较一般,白星七号会比白星一号更加寒冷。
问题就在于,这颗恒星由于衰老而规模急剧膨胀,于是白星七号终于获得了足够的热量,历经漫长时间的演化,它也变成了一个有生命的行星——当然,结果就是被那帮宇宙人列入了目标范围内。
当然,按世界之树的说法,在白星七号变成这样之前,它上面就有纳尔特分布了——虽然那时候的白星七号还很寒冷,但是环境也勉强能让世界之树留意。
只可惜,除了世界之树留下的遗迹,我仍然没有发现任何我同类的存在,不知道是灭亡了,还是去别的地方了。
其实,如今的白星七号更接近于生命诞生之初的地球,生命形式还很单一,但是海洋中已经有了相当数量的浮游生物。
我们来到海边时,小白告诉我:“这里的海看起来好漂亮啊,岸边的颜色和更远处的颜色,看起来完全不一样。”
“唔……”我这边经过多方探测,没有在海里发现大一些的生物。
或许是因为这种原因,白星七号在黑暗时代并没有被过多的进行测试——就像我说的,折腾这些过于细小的生命,乐趣基本没有,而且单细胞生物在这方面的意义也无从谈起。
过了不久之后,伴随着小白和雪月的惊叹,我注意到了这里真正值得注意的东西:极为壮观的极光。
由于白星七号本身体积相当庞大,它的引力和行星磁场很强,加上那颗风烛残年的恒星,向外抛散的内部物质比正常恒星多得多,二者共同作用,在高层大气产生了规模极大的极光现象。
严格来说这已经不是极光了,我们根本不在行星的两极嘛,这会儿我们在赤道附近呢,但是哪怕是在这种地方,大白天都能看到规模巨大的极光现象。
我问小白:“小白,你记不记得以前我们一块执行的那次极光行动?”
小白很兴奋的点了点头,说:“当然记得,不过那次的极光可远远不如这次啊。”
这时候,雪月来凑热闹了:“父王说的是什么事情啊?”
“雪月,你知道吗,”我拍了拍她的头顶,“你老爸我啊,之前唯一一次在白天看到天上有这种景象,是好几年之前的事情了。想听听我当年的故事吗?”
雪月用力地点了点头。
“这就要从极光行动之前,那年的四月一日讲起了。事情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