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像王恺、石崇这样穷奢极侈的豪门官员,还有一批士族官员,吃饱了饭不干正事,经常聚在一起胡乱吹牛,尽说一些与现实脱节的荒谬怪谈。
这种谈话叫作“清谈”。
这些人往往名声很大,地位很高,可见当时风气的腐败。
在这些在官员当中,也有一些较为正直、肯干实事的人,例如周处。
周处原籍东吴义兴,年轻的时候个子高,力气比一般年轻人大。
他的父亲早逝,自小没人管束,整天游荡在外,不愿读书。
而且他脾气暴躁,经常动手打人,甚至动刀使枪,义兴的百姓都很害怕他。
义兴邻近的南山有一只白额猛虎,经常伤害百姓和家畜,当地的猎户也无法制服它。
荡涤的长桥底下,还有一条大蛟(一种鳄鱼),经常出没伤人。
义兴百姓便把周处、白额虎、大蛟联系在一起,称之为“义兴三害”。
这三害当中,最让百姓头痛的就是周处。
有一次,周处外出游荡,发现人们闷闷不乐。
他找了一个老人问: “今年的收成很好,为什么大家都这么愁眉苦脸呢?”
老人没有好气地回答: "三害还没有除掉,怎么能高兴起来呢!”
周处第一次听到三害这个名字,好奇地问: “你说的三害是指什么?”
老人说: “南山的白额虎、长桥的大蛟,还有你自己,不就是三害吗?”
周处听了,大吃一惊。
原来乡下的百姓把自己当作猛虎、大蛟一样的大祸害。
他沉思片刻,说道: “既然大家都为三害苦恼,我就把它们消除掉吧!”
第二天,周处果然带着弓箭和利剑,进山去找猛虎。
他来到密林深处,听到一阵虎吼声,只见一只白额猛虎从远处冲了出来。
周处迅速闪到一边,躲在一棵大树背后,拈弓搭箭,嗖地一下子射中了猛虎的前额,结束了它的生命。
周处下山告诉村里的百姓,自己打死了猛虎,于是有几个猎户上山将死去的猛虎背了下来。
大家兴高采烈,纷纷庆祝。
周处却说:“别急,还有长桥底下的大蛟呢。”
几天后,周处换上紧身衣,带着弓箭和刀剑跳入水中,寻找大蛟。
那条大蛟藏在水深处,一但发现有人下水,就想跳上来咬人。
周处早有准备,一刀猛刺蛟身上,蛟受了重伤,开始往江的下游逃窜。
周处紧紧追击,大蛟游上来,他就游出水面;大蛟下沉,他就潜到水底。
他这样一会儿沉,一会儿浮,一直追踪了几十里。
三天三夜过去了,周处还没有回来。
大家纷纷议论,以为周处和大蛟两败俱伤,都死在了河底。
原本以为周处能杀死猛虎和大蛟已经很了不起了,这回三个祸害都死了,大家高兴极了。
在街头巷尾,人们提起这件事时都洋溢着喜悦,互相庆贺。
没想到,到了第四天的时候,周处平安无事地回到了家。
人们都大为惊奇,原来大蛟受伤后,被周处一路追击,最后失血过多,动弹不得,最终被周处杀死。
周处回到家里,得知人们诅咒自己死去,竟然没有生气。
这件事让他意识到,自己平时的行为让人们如此痛恨。
他下定决心离开家乡,前往吴郡找老师学习。
当时,吴郡有两个很有声望的人,一个叫陆机,一个叫陆云。
周处前去找他们,陆机不在家,只有陆云在。
周处见到陆云,诚恳地向他表达了自己改过的决心。
周处说:“我后悔自己觉悟得太晚,浪费了宝贵的时间,现在想做一番事业,恐怕为时已晚。”
陆云鼓励他说:“别灰心,你有这样的决心,前途还是很有希望的。”
“一个人只要有坚定的意志,就会有出息。”
从那时起,周处一边跟随陆机和陆云学习,努力读书,一边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
他勤奋好学的精神,受到了大家的称赞。
过了一年,州郡的官府都征召他出来做官,担任广汉太守。
由于前任官吏的腐败,积压的案件有三十年没有处理。
周处一上任,就认真处理了这些积案。
后来他被调到京城担任御史中丞,不管是皇亲国戚,还是违法之人,一律大胆揭发,百姓称赞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