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东征(三)
书名:圣剑录 作者:闲石 本章字数:3362字 发布时间:2023-05-28

走进林中,石壁原来是个敞开的洞窟,洞内看上去是做饭的地方。洞外两边各有五六张桌子。夏禹和皋陶面前已经摆上了两碗炖肉和竹筒白米饭。两名身着苗家服饰的女子端了两盆清水来,典正和众侍卫净了手。丹朱招呼道:“典正先生快来用饭,在有一会天就黑了……”

夏禹道:“丹朱先生不来用饭?”

丹朱道:“谷中每日只有巳时和申时两顿饭,如果不是夫差大王时常送些吃的,怕是要饿肚子。”

皋陶道:“夫差连女人都送,你那几位夫人不气你?”

丹朱笑了笑,“大君见谅,天色就要黑了,我还有些事情……,住的地方都准备好了,一会葛叔带各位去。房间里没有灯盏,大君和各位大人可以早些歇息。”说完就沿着石板路匆匆走了。

 

 

虽然细雨早就停了。天空中依然布满阴云。吃罢饭,葛叔打着火把带着夏禹一行到了溪边的木屋,房间里就两张木榻和一张小桌,看上去是护卫们住的。夏禹知皋陶还在生典正的气,他也有话和典正说,就让典正和他住在一起。

 

夏禹道:“丹朱不像是被流徒之人,先生说路断的蹊跷看来有些道理……”典正道:“护卫山虎不来向君上请命,看来是已经顺从了丹朱,君上还需小心应对。”

“丹朱会有谋逆之心……”

典正语气显得有些犹豫,“应该不会……,丹朱费了心机要见君上,那是有话要和君上说。通常新君不会改变先君的决策和敕令,但可借加冕大礼之际大赦天下。丹朱被困苍梧,想来已有数十载。他虽被君父废为庶人,毕竟是受人之累,君上宽免他也在情理之中。但祭司大人那里并无丹朱陈情的消息,就看明日他说些什么……”

 

夏禹道:“丹朱的事牵连两位先君,这事闲了问问西伯,眼下还顾不上他。”

皋陶摸黑走了进来,“这早那睡得着,整个谷中就只有对面山壁上亮着火把……。”

夏禹拍拍床榻道:“司寇大人这里坐,你对丹朱知道多少……”

皋陶道:“丹朱在坊间口碑不好,我与他相熟,也是因为他常被人告到司寇府。丹朱不是寻常人,就看你怎么看他。十五、六岁那年,他突然失踪了,传言是误入华胥氏族的禁地被扣。帝尧率赤衣护卫亲自前去要人,结果被挡在华胥地界之外空手而归。几年后他回到家人们才得知,他听行脚的商人说,陇西御龙族的女主貌美如花,竟偷偷跟着商队到了陇西,埋汰他的说法是偷看女主洗澡被人逮个正着。不知何故御龙族的女主带他到了瑶池圣殿,他在那里整整待了三年,回来后就变的有些痴颠。家庙行祭,他就躬一躬就走了,被他叔叔告到司寇府,说他目无祖宗,不敬神灵。还有就是在家铸剑,被人举报。司寇府去查,他说是在探究锻剑之法,并非铸剑。看他用的不知从那收集来的玄铁,也就没有追究。丹朱兴趣最大的就是造船,为此还去绵山铜矿做了半年苦役……”

夏禹笑道:“是不是他的地上行舟,服苦役可没听说过……”

皋陶道:“丹朱在家庙的大场造了一艘海船,晋地没有大泽,他就雇了上百人要把大船抬到云梦大泽去。过绵山的时候大船跌进了深谷,死了十几人。帝尧快气疯了,直接让赤衣护卫把丹朱送到了铜矿。后来坊间就讥讽丹朱异想天开,陆地行舟。”

典正一直没有啃声,夏禹道:“典正,你怎么看?”

 

 

典正还没啃声,寂静的山谷中忽然飘来清亮、柔美的丝竹之声,三人摸出门外,曲声是从小溪对面燃着火把的山壁传来的。山壁上有个几乎悬空的木屋,底下有木梯相连,透过窗棂的亮光能看见两个人影……。

典正略知音律,却也听不出这如行云流水般的曲子来自何种乐器。突地传来破空之声,音符嘎然而止,隐约传来叹息之声。接着火把闪动,俩人从木屋中出来。一人身材高大,下了木梯往小溪上游去了。

皋陶道:“难怪丹朱匆忙走了,他还有客人……”

夏禹道:“还没听说,丹朱也喜好音律……”

皋陶道:“君上可能不知,说到音律乐曲,丹朱最推崇的却是关在天牢里的尚均。丹朱在阳城没有府邸,到阳城都是住在尚均的府邸。”

夏禹在暗夜下皱皱眉头,他对阳城贵胄的事知之甚少,在苍梧虽说从西伯和典正那里听了不少,但也知是寥寥无几,他道:“还是早点睡吧,免的主人多心……”

 

 

天刚蒙蒙亮,夏禹和典正就站在了屋外。天空中又飘着绒绒细雨,谷中悄然无声,只有眼前的溪水流淌着潺潺水声。一会皋陶也来了,和夏禹说了会话,几名苗家侍女端来了洗漱的热水,三人胡乱搽了把脸,丹朱和葛叔就来了。

 

丹朱道:“大君昨夜可睡的好……”夏禹点点头,“就是蚊虫多了点。”丹朱笑道:“这里的蚊虫只咬生人……,大君无需着急,葛叔熟悉这一带,吃过饭后让葛叔送你们一程。”夏禹见丹朱有意不提峡谷上的木桥被毁坏的事,他依着和典正商量好的也装糊涂,“那就多谢丹朱先生,有劳葛叔……”

 

丹朱道:“眼下无事,大君随我来,看看我的作坊……”夏禹意味深长地笑道:“先生多艺,大伙都很期待……”

 

到了昨日用饭的石窟前,丹朱拐向了石壁的一侧,他对身旁的夏禹道:“石梯有些陡,大君当心脚下。”虎侍卫们匆匆跟了上来,丹朱看了一眼没有啃声。在石壁上拐了几个弯来到一个很小的平台,眼前竟然也是一个敞开的石窟,显见要比底下的大许多。洞窟上方有块木匾,刻着三个大字:逍遥谷

 

丹朱道:“洞上有洞,实乃天地造化鬼斧神奇,大君请……”

洞中的石壁上燃着几个火把,洞底的上方有一道一尺多宽长长的裂缝,中间是一块巨大平坦不规则的石台,上面摆放着一个制作精美的木船。

 

丹朱对夏禹道:“如果有日头就不用点火把,阳光会从洞底的那道裂缝照进来……”夏禹打量了一眼木船,“这是先生的手艺……”

丹朱道:“这是胡人的海船,我只是仿着做了个模型,也耗费了几年的时日……”夏禹赞叹地点点头,看了看四周,洞中石壁旁还有不少的木架,上面也摆放着不少小木船和别的东西。

 

典正一眼就看见靠在石壁旁木架上的羊皮书卷,他走到木架前还在打量,就听丹朱喊道:“典正先生,羊皮书卷有些脆了,要轻拿轻放……”典正回头笑了一下,丹朱还是不放心走了过来,夏禹也跟了来……。

丹朱对典正道:“这些羊皮书卷至少也有几百年了,大都是绘图。那年我离开瑶池时,圣殿长老会答应我可以从书库选六十部书卷带回中土,这些都是那时带回来的……”丹朱叹了口气对典正道:“将来我死了,这些都留给你,不喜欢你可以烧了……”

典正闻言大惊,“如此珍贵之物,先生何出此言……”

 

丹朱不语,皋陶在一处石壁前向丹朱招手。几人走到跟前,石壁上挂着几把长短佩剑。皋陶对丹朱道:“没你在跟前,我还不敢动手……”

丹朱从石壁上摘下一柄长剑递给皋陶,“这是圣殿黄金武士的佩剑,我用了十两黄金换来的……”

皋陶抽出长剑就有些愣神,夏禹和典正也是满脸迷惑,剑身犹如白银般雪亮……’

丹朱道:“这是胡人所称的精钢打造,锋芒远超鱼肠重剑,可惜瑶池不肯传授锻剑之法”

皋陶笑道:“和我的‘法剑’相交那个厉害?”

丹朱白了一眼皋陶,又从石壁上取下一柄短剑递给夏禹,“这是我离开瑶池前女王殿下赠与的……”

夏禹接过短剑,见剑柄镶嵌有红色宝石,感叹道:“先生远赴瑶池……”突觉这话不好在往下说,觐见瑶池女王是天下方国、大君梦寐以求的事,便道:“可叹世人不识先生……”丹朱哈哈大笑,“大君错了,是我不识世人……”

 

几名侍女走入洞内,在石台上摆上了热好的米酒。皋陶眼见气氛有些尴尬,连忙道:“君上,大早起来还没喝口热水……”夏禹看了眼石台点点头。

丹朱将夏禹让到上首坐下,众人喝了几口米酒,夏禹见丹朱丝毫没有陈情的意思,看了一眼典正。

典正口气虽缓却问的严厉,“有苗废君称王,听说有人前往拜之,呼之王天下。”

丹朱看了一眼典正,平静的对夏禹道:“大君勿怪,夫差与我有恩,故贺之。”

丹朱的坦诚让夏禹一时无言,知丹朱聪慧过人,遂问道:“若天下在起纷争,先生可有良策”

丹朱摇摇头,“大水方退,天下万民衣食尚忧,又与谁人相争?黄土坝一战两家大伤元气。虽说有苗从未放弃重返中土的祖训,但有苗居于荒蛮之地,生活艰难,十载之内难有兵戈之事。”丹朱见夏禹面无表情,也未回应,心知夏禹疑心尚重,忽地想起一事,朗声大笑道:“大君可曾耳闻,防风氏与苗王夫差的“槐树之约”

 

夏禹困惑地望了一眼皋陶。

皋陶想了想道:“有这事,不过也有十多年了。帝瞬为这事还罕见地斥责了防风氏,责他状如儿戏,嬗立私约……。”皋陶盯着丹朱:“先生如何能知道此事?”

丹朱得意地笑道:“夫差称王时,是老夫把防风大人哄到王寨的……”

夏禹迷惑不解,“先生困居苍梧之阴,如何又能到了龙虎关?”

丹朱道:“我蒙无妄之灾,岂能让家人受累。不瞒大君,家人早已安置别处,我前往探视路过龙虎关也无须奇怪……”

夏禹哦了一声,望着丹朱笑道:“那何为“槐树之约?”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圣剑录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