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上一回说。当时参加作战的有红一、三、五军团和红二十一、二十二军,分为左翼队和右翼队:右翼队是红五军团和红二十二军约二万人,负责牵制敌人和掩护红军右侧;左翼队是红一、三军团和红二十一军,总兵力达五万人,担任主攻,整个战役由林彪任前敌总指挥。
爽直的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接到命令后,真诚地对林彪说:“林军团长,我的三军团就交给你了,你放心,我们坚决服从指挥,你该怎么弄就怎么弄,我们决不讲价钱。”并教育三军团官兵:“我们现在听从一军团林军团长的指挥,要坚决服从命令,否则军法从事!”
平时话语不多、比彭德怀年轻许多岁的林彪十分感动,露出了难得的笑容。林彪作为此次战役的战场指挥,在与彭德怀、董振堂等人商量后,决定采取平行路线,隐蔽接敌,以伏击、侧击、兜击等手段,从左至右逐次消灭敌军五十二师、王十九师。大家约定,以林彪打响的枪声作为总攻信号。
二十六日,红军各部先后进入预定地域。国军方面,二月二十六日,乐安的第五十二师和第五十九师由第五十二师师长李明统领,同时由乐安出发。以李明的第五十二师为右纵队,以陈时骥的五十九师为左纵队,并行向黄陂东进。计划于二十八日与由宜黄南下的第一纵队在黄陂、河口会合。第一纵队指挥官是新升任的第五军军长罗卓英,他亲率的萧乾第十一师是陈诚“土木系”嫡系精锐。
第五十二师原为韩德勤师,韩师的两旅六团曾于一九三一年九月在吉安方石岭被红军全歼,师长韩德勤化装伙夫逃走,一个旅长和一个团长被击毙、一个旅长和参谋长负伤、一个团长被俘。五十二师覆灭后,其番号及残部被陈诚收编,陈诚再调入第十一独立旅和十四师攻城旅,重新组建了现在的两旅六团制的新五十二师。
第五十二师师长李明,参谋长柳际明;一五四旅旅长傅仲芳,辖第三零七团团长房少斌,第三零八团团长韩文源,第三零九团团长邱国铨;一五五旅旅长腾云,辖第三一零团[团长王岳、第三一一团团长陈第辉、第三一二团团长彭蔓耕。
第五十九师是一九三二年十月由陈诚调入三个独立团并收编原五十九师残部重新组建的两旅四团加一个独立团的新第五十九师。
第五十九师师长陈时骥,参谋长施伯衡;一七五旅旅长杨德良,辖第三四九团团长王景、第三五零团团长周化南;一七七旅旅长方靖、辖第三五三团团长刘啸凡、第三五四团团长李菁、师直属独立团团长陈君峰。
二十六日,第五十二师和第五十九师当天仅行军六十里,当晚分别在太平圩、罗山街一带宿营。
二月二十七日清晨,五十二、五十九师需穿过摩罗嶂山脉。右纵队五十二师的行军线路是沿摩罗嶂山脉南麓经过登仙桥、大小龙坪、蛟湖、桥头向黄陂前进;而左纵队五十九师的行军线路是沿摩罗嶂山脉北麓经固冈、西源、霍源向水口前进。
此时,并行的国军左、右纵队两师被摩罗嶂山脉所隔断,通讯联络协同都比较困难。当时天下着细雨,而且漫天大雾,远近都看不清楚。部队在细雨蒙蒙、大雾弥漫中谨小慎微地前进。
黄陂地区的摩罗嶂山脉,是乐安到宁都的必经之路。敌人行军必须经延绵数十里群山中的一条三十里长的峡谷地带,这种地形不利于敌人雨中行军,却十分适合红军埋伏大部队。而且,摩罗嶂山区属于赤化苏区,有很好的群众基础。
谷汝是国军第五十二师、第王十九师的必经之地。为粉碎国军的计划,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周翔宇等毅然作出决策,留少数部队佯攻南丰,红一军团第二十一军秘密撤至乐安、宜黄,选择有利地形,以伏击战歼灭敌第五十二师和第王十九师。二十六日,各部队按部署先后进入预定的伏击地区——摩罗嶂山区的登仙桥、小龙坪、谷汝一带山谷。
林彪、聂荣臻作出的各师伏击位置的具体部署是:
一军团左纵队红十师之两个团隐伏在登仙桥路南山上,另一团埋伏在坳下;十一师[预备队集结于坳下红十师右侧;令右纵队的红七师隐蔽于杨明印、红九师隐蔽于苦竹坳。同时布置红七师向蛟湖、大龙坪方向警戒、侦查。
在发起攻击的时机上,林彪考虑:不能过早与敌遭遇接触,以免敌人退却;但若十三时不发起攻击,则不能于天黑前结束战斗,入夜更难作战。且不能与右侧的三军团以及右翼队协同动作。
因此,林彪决定:在十三时发起攻击,前期的攻击重点直指五十二师师部,务必于天黑前歼灭敌师部及直属队,使延绵十数里的敌行军部队失去控制,而后各个击破,直至全歼。
在伏击布置妥当后,林彪决定采取“斩首”战法:以右纵队的红九师协同[第十师三十团直接向大龙坪五十二师部、直属队及一五五旅第三一二团发起猛烈攻击;
以第七师两个团向五十二师部前方的蛟湖一五四旅第三零七、三零八团]进行佯攻牵制,同时以第七师一个团插进蛟湖与大龙坪之间,阻止蛟湖敌一五四旅向大龙坪师部回援;
左纵队的第十、十一师攻击小龙坪的敌后卫团和辎重队;第二十一军则须迅速赶至登仙桥一带断敌归路。
二十七日拂晓前,徐彦刚、罗瑞卿率七、九两个师和炮兵连在右,林彪、聂荣臻率十、十一两个师在左,同时进入阵地。彭德怀率红三军团并进,在红一军团之后依次摆开。各师、团、营迅速展开,隐蔽于丛林密林之中,张网以待。
大战在即,林彪表现了他特有的细致和果断,静如山岳耸峙,动如雷霆万钧,这是他的作战风格。
林彪、聂荣臻的指挥部设在蛟湖以北的山上,与十一师指挥所在同一个山头,能够直接观察到敌人的必经之路。
部队展开后,林彪、聂荣臻到十一师指挥所,听取了十一师师长刘海云和政委刘亚楼的报告,敌第五十二、王十九师正由西北方面向登仙桥接近。林彪检查了十一师派出侦察兵的情况。然后他们回到军团指挥所。军团指挥所和十一师指挥所在同一个山头上。
清晨,四周群山幽静,山泉淙淙。整个伏击阵地是山岳地带,群山笼罩在浓雾中。从指挥所望出去,只能看到一个个山头浮在雾霭里,就像黎明时雾海上的一座座孤岛。全体指战员裹着湿漉漉的军衣,埋伏在阵地上等待着,等待着……
由于大部队在山区阴雨大雾中运动,一军团无线电队二十七日全天失去联系。林彪、聂荣臻派通讯员传令:以军团司令部吹奏冲锋号为进攻信号。
红一军团参谋长徐彦刚、保卫局长罗瑞卿率右纵队第七、九师和炮兵第一连也于早上七点半出发,已于十点抵达苦竹坳。
虽然一军团已经全部到位,但林彪考虑到,若一军团此时与敌遭遇开战,必然压迫敌人退却,不能做到全歼。于是,林彪决定采取伏击战法,待敌主力通过后,后卫进入伏击区域时,才发起全线攻击。
二月二十七日清晨,细雨朦朦,道路泥泞,大雾弥漫,三丈以外人物难辨。国军在泥泞山路上的行军队伍已经绵延十数里。
国军右纵队五十二师的行军序列是:以一五五旅为前队,一五四旅为本队,李明的师部、直属队及一五五旅第三一二团跟在一五四旅后面,最后是辎重队和后卫团一五四旅第三零九团。
当太阳升起,雾散天清,敌人也大摇大摆地进入了火力射程之内,隔不远便有一乘国军军官的轿子。
林彪、聂荣臻发现国军正在上套。林彪说:“不急,叫敌人往里钻。”
当时他们看到的仅是国军的中间一段。那时国军大摇大摆地冒进,毫无戒备,显得很了不起。林彪聂荣臻都沉住气,让国军往口袋里钻,准备钻进来再收拾它。
首先过来的,是国军五十二师。全师二个旅四个团毫无戒备地从指挥所前走过。
"打不打?"作战参谋请示林彪。
林彪冷静地说:"等辎重部队。"他判断,敌人大部队行动不可能没有辎重部队。不出林彪所料,敌人辎重部队过来了。
"打吧?!"参谋人员又请示。
林彪仍是冷静地说:"等护卫团。"
林彪对敌人的行军序列非常了解,每师一个师部加两个旅,每个旅两个团。过去了四个团,再后面便是辎重队,辎重队后面还有一个团作掩护。他要等敌人全部进入红军的伏击圈后,才发出总攻信号。
日出雾散,视野扩大,只见国军一队队已经过去,后面的国军走来,这时。国军走过去的一个旅已经全部进入了三军团的阵地,将至袋底,但护卫团仍没有进入伏击圈!!
在这间不容发的时刻,林彪从指挥所亲自打响了第一枪,发出总攻的信号!顿时,整个阵地突然爆发了震天动地的枪炮声。平素僻静的山谷里,枪炮声震耳欲聋,敌五十二师师长李明被打蒙了。
埋伏于坳下的红军第十师二十九团立即冲出,猛攻登仙桥之敌后卫。半小时后,林彪再从第十一师抽出三十三团增加到登仙桥东北山上,协同第十师二十九团向敌后卫团一五四旅第三零九团和辎重营发起猛烈攻击;二十一军也迅速赶赴登仙桥附近断敌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