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艾小时候是个孤儿,靠着给人家放牛为生,同时还有口吃的毛病,说话结结巴巴。
但他有着远大的志向,从小就热衷于兵书,学习兵法。
他每次放牛路过,看到地势险要的地方,就会指指点点地说:“这,这里……这个地方应该驻扎一支军队。”
人们纷纷嘲笑说:“哈哈,你一个放牛娃,还想带兵打仗呀?”
人不可貌相,这个放牛娃长大后果真当了大将军。
公元263年,司马昭铲除了朝中的反对势力,巩固了自己的地位,接着大举进攻蜀汉。
他派邓艾、诸葛绪各自带领三万人马,钟会则带领十万人马,兵分三路,大举进攻蜀汉。
当时,接替诸葛亮的大臣蒋琬、费稀都已经去世,蜀汉的大将军是姜维。
姜维向刘禅上奏书说:“我听说钟会在治理关中,企图进取蜀国。”
“咱们应该派张翼、廖化带领军队分别镇守阳安关口、阴平桥头,防止意外发生。”
在这个关键时刻,权臣宦官黄皓不听劝告,迷信鬼神,相信巫者的预言,认为敌人不会来袭。
他将姜维的奏章压下,不予理睬。
同年8月,魏国的征西将军邓艾率领三万余人马,从狄道出发,牵制住姜维驻守沓中的主力部队。
雍州刺史诸葛绪率领一万余人马,进攻武都,企图切断姜维的退路。
钟会则率领十余万主力,打算乘虚而入,直奔汉中,进攻成都。
直到魏将钟会即将进入骆谷、邓艾即将进入沓中时,黄皓才派出右车骑将军廖化率军援助姜维,派左车骑将军张翼和辅国大将军董厥率领部队前往阳安关中,为各个营寨提供援助。
邓艾命令天水太守王颀直接攻击姜维的营地,姜维灵活运用兵力,暂时摆脱了被动局面。
随后,姜维率领军队撤退至剑阁,阻止钟会深入蜀地。
邓艾见蜀军主力守在剑阁,于是带领精兵偷偷绕道到剑阁西面的一条难以到达的小道上,打算向南进军。
这片地区很少有人迹,邓艾带领精兵开路,架桥过河,走了700里路,却没有被蜀军发现。
最后,他们来到一条无法前进的绝路上,山高谷深。
就在这时,邓艾的士兵随身食物和草料已经所剩无几,士气开始波动。
邓艾立刻做出决定,他用毡毯包裹身体,从悬崖上滑了下去。
士兵们见邓艾带头,纷纷跟着滑下来。
一些灵巧的士兵则通过另一条路径,攀爬着树木慢慢地下山。
邓艾的军队终于越过了绝路,一直赶到江油。
驻守江油的蜀军没有预料到邓艾会从背后袭击,面对魏军突然出现在城下,他们来不及组织抵抗,蜀军将领马邈只好率军投降。
邓艾继续向绵竹进攻,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驻守在那里。
邓艾派人送信劝诸葛瞻投降,说:“如果你肯投降,就推荐你为琅琊王。”
诸葛瞻看了这封信,勃然大怒,立刻杀死了邓艾派来劝降的使者。
他摆开阵势,决心与邓艾拼死一战。
蜀军毕竟不敌邓艾率领的魏军,诸葛瞻和他的儿子诸葛尚一同阵亡。
邓艾攻下了绵竹,直接向蜀汉的都城成都进军。
成都的百姓没想到魏军会来得这么快,一听到邓艾的军队兵临城下,纷纷逃到山上的树林里避难。
蜀汉朝廷陷入混乱,有人提议向南逃亡,有人主张投降东吴,还有人认为魏国大军已经压境,投降是最好的选择。
刘禅见到邓艾的军队临近城下,顿时手忙脚乱,准备逃往南夷。
黄皓拼命劝说刘禅投降,刘禅既无助又无奈,只好答应投降。
北地王刘谌得知刘禅想要投降,怒气冲冲地闯入宫中,找到黄皓,责备他为什么劝陛下投降。
黄皓吓得说不出话来,躲到刘禅的背后。
刘禅摆了摆手,垂头丧气地对刘谌说:“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你们不要再争吵了,我已经决定投降了。”
第二天,刘禅身穿丧服,让黄皓将他的双手反绑在背后,乘坐装有棺材的马车,带着太子刘璿和儿子刘瑶、刘琮、刘瓒、刘恂、刘虔出了成都,前往邓艾军营投降。
刘谌无力阻止,带着妻子和儿子来到昭烈庙中,向刘备哭拜一番,然后全家自杀身亡。
正在剑阁与钟会对抗的蜀将姜维,得到邓艾袭击成都的消息后,想要退守成都。
却接到后主刘禅的命令,要他向魏军投降。
蜀军将士接到这个命令,既气愤又伤心。
有些士兵气得拔出剑,在大石头上乱砍。
姜维却非常冷静,在脑海里暗中筹谋复国大计。
姜维主动向钟会投降,因为他知道钟会手握重兵,心怀异志。
他打算先制造混乱,然后趁机杀死钟会,恢复汉朝。
姜维骗取了钟会的信任后,劝说钟会向司马昭告发邓艾的叛乱行为,以叛国罪名杀掉他。
接着又劝说钟会反叛魏国,在成都自立为王。
不料,司马昭早就对钟会警惕,已经派中护军贾充率领一万步骑进攻蜀汉的乐城,然后亲自率领十万大军进驻长安,使得钟会措手不及。
钟会知道司马昭已经看穿了自己的计划,于是扣押魏军的所有将领,并出示所谓太后的遗诏,想要废黜司马昭。
姜维看到时机已经成熟,便怂恿钟会诛杀被扣押的将领,并密信给刘禅说:“请陛下再忍耐几天,臣一定将国家恢复过来,让昏暗的日子重新充满光明。”
钟会此时却犹豫不决,消息很快泄露了出去,魏军士兵涌入蜀宫,被扣押的魏将们也冲了出来,与魏军士兵会合。
双方在宫城内外展开激战,姜维、钟会等数百人被杀,复兴蜀汉的大计也由此破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