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为了笼络人心,贿赂了一大批文人。
有七个文人既不愿意投靠他,又不敢反抗,只好装疯卖傻。
这七人分别是阮籍、嵇康、山涛、刘伶、向秀、阮咸、王戎。
他们每天都不梳头,随意穿衣,赤脚闲逛。
尽管如此,他们都非常有才华,因为经常在竹林里喝酒谈诗,被人们称为“竹林七贤”。
嵇康在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依靠母亲和兄长的抚养长大成人。
嵇康非常英俊,到了令人惊叹的程度。
有一次,嵇康去山上采药,一直到天亮才回家。
那些早起上山砍柴的人,远远地看到他背着篮子从晨曦中走下山,竟然误以为他是神仙下凡。
嵇康不仅可以靠颜值吃饭,还非常有才华。
他天资聪明,才华出众,博览群书,擅长书画,推崇老庄学说,对养生也有研究,并且拥有多种才艺。
本来他可以选择从政的道路,安稳地做个官吏,但他本性不愿受制于人,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
尽管每次有人推荐他担任一些职务,他都一律拒绝,时间一长就有些不恼火了。
他不爽,就会给别人面子,甚至连好友也照样怼,该断绝来往,就绝不含糊。
最著名的就是与山涛的断交。
山涛进入官场后,因为觉得嵇康才华出众,多次推荐他,却最终惹怒了嵇康。
文人一旦动怒,言辞可伤人命,嵇康写了一封《与山巨源绝交书》,在信中将山涛骂得狗血淋头,非常狼狈。
嵇康孤傲的性格,让他不屑一顾的人很多,钟会就是其中之一。
钟会出身名门,年轻时成就斐然,是年轻一代的佼佼者。
嵇康对钟会的为人看不惯,拒绝与他交往。
可是钟会对比自己大两岁的嵇康十分仰慕,是嵇康忠实的“小迷弟”。
有一天,钟会刚写完《四本论》,渴望得到嵇康的认可,特意去拜访自己的偶像嵇康。
那一天,嵇康和好友向秀正在树下一起打铁。
他们远远地看到钟会走过来,于是互相使了个眼色,打算戏弄他一下。
钟会走到他们跟前,施了一下礼说:“我是颍川钟会,特来拜访先生。”
嵇康和向秀谁也没理他,一个挥起大铁锤,砸得嘭嘭作响,一个呼呼地拉着风箱。
钟会的脸涨得通红,他身上穿着华丽的绫罗绸缎,一半身子在树荫下,一半身子在烈日下,竟站了整整一个钟头,却没得到他们说一句话。
钟会觉得没趣,正准备转身离开,这时嵇康却挥起铁锤砸了下去,几颗火星飞溅在钟会的衣服上,吓得钟会急忙跳开。
嵇康轻蔑地问道:“你来这里是想听到什么?见到什么才走?”
钟会没想到会被这样问,他犹豫了好一会儿才回答说:“我来是想听到能听到的,见到能见到的才走。”
嵇康又不理他了,转过身子继续打铁,钟会满腹怒火,最后灰溜溜地离开了。
嵇康有两位多年的交好朋友,他们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哥哥叫吕巽,弟弟叫吕安。
吕巽看到弟媳徐氏长得漂亮,趁弟弟不在的时候,指使自己的妻子将徐氏灌醉,然后奸污了她。
吕安得知后,火冒三丈,打算去县衙告发哥哥。
吕巽急忙请嵇康出面调解。
嵇康认为家丑不可外扬,劝吕安息事宁人,原谅哥哥。
出于对嵇康的尊重,吕安答应私下和解。
没想到,吕巽却恶人先告状,告发吕安不孝顺,官府不分青红皂白将吕安抓进了大牢。
嵇康知道自己被吕巽耍了,便连夜写下《与吕长悌绝交书》,一方面谴责吕巽,另一方面是对吕安的声援。
最终他不仅没能救出吕安,自己也被连累,一同被关进了大牢。
嵇康入狱之时,有个心怀不轨的人想出了一个阴谋。
这个阴谋最终导致了嵇康的悲惨结局,这个人正是钟会。
钟会趁机诬陷嵇康,他对司马昭说:“嵇康是一条隐藏的龙,不能为主公所用,应该杀掉。”
司马昭听信了他的话,下令处死嵇康。
消息传出后,三千名太学生联名请求赦免嵇康,并要求嵇康去太学当他们的老师。
司马昭一样都不同意,依旧下令处死嵇康。
行刑之前,嵇康神态自若,仿佛自己不是走向死亡,而是要去远方旅行,或者去参加一场晏会。
他即兴演奏了一曲《广陵散》,音乐激昂慷慨,深深触动人心,引人落泪。
他缓缓放下琴,深深叹了口气说:“以前袁淮向我学习,我还舍不得教给他,现在《广陵散》却要失传了。”
嵇康死的时候只有40岁,当时的人们都为他叹息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