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我们的技术人员查到的,白星一号在黑暗时代中的遭遇概述:
几个月前,黑暗时代降临之后,白星一号并不如地球一样被那些宇宙人重点关照,但是其独特的外观仍然招致了不幸:这里曾经发生了全球温度突然急剧升高到几百度,又骤然恢复正常的,任何本地生物都完全没经历过的可怕温度变化。
在如此的变化中,很多本土动物在升温时就被直接热死,或者奄奄一息,而气温骤然恢复正常,也没有让奄奄一息的动物恢复正常,比如猛一看类似于棉花的这种动物——我姑且叫它们冰羊,表层的“雪屋”在升温时就被完全升华了,这之后几乎就如同绵羊被剃了毛一样。
刚刚被剃毛的绵羊,如果突然遇到零下大几百几十度的大降温,后果是怎样的,我想就不需要详细描述了,它们当时就差点全都灭绝。
或许那些宇宙人觉得这样就够了,所以这可怕的变化也仅仅只有一次——毁天灭地的一次剧变。
我在游戏世界里,看到的经常被用来当靶子的绵羊,有可能就是它们被换了外形之后的样子,因为体积确实差不多,它们的体积不小。
在空我状态下,我看到了它们厚厚的脂肪层,想来也是一种特化的改变吧。
我告诉小白:“没啥,那种动物只是在那里凑巧出现而已。”
后来,在我的协助下,我们四个去看了不同的地形,比如深不见底的冰雪裂谷,如镜面一样平整的大片冰原,以及位于行星赤道上的极为少见的无冰雪陆地——也就是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已然灭亡的白星一号原有的文明。
他们和很多生物体一样,在整个行星的温度突然剧变时就死去了,由于这一带相对来说温度并不低——至少没有到终年冰雪的程度,这些曾经的外星人已经只剩下了残破的遗骸。
我是自己作主把它纳入了联盟之中,那个按钮到现在都没有人按下去呢。
坏消息是,由于敌人并没有太关注白星一号,其上的这些本土外星居民几乎没有任何数据记录,意思就是他们是真的死透了,哪怕用这个系统都拉不回来了。
我默默地挖了个巨大的深坑,把所有的遗骸都安葬了进去。
像白星一号这样的遭遇,在黑暗时代期间,真的是发生了很多很多。
……
其实白星一号给我们最大的惊喜无非就是独特的冰沙海洋,别的就真的没啥了,雪地冰原我们之前又不是没见过,所以接下来我们就去了一个完全相反的地方。
按照命名规则,这里被我命名为“白星二号”。
白星二号,是一个猛一看如炎火大陆一样的星球,其陆地的相当一部分区域到处都是岩浆与火山,也是因为这个特点,行星近地面的气温相当高。
而和炎火大陆不同,它赫然有海洋存在。
是的,海洋,如果没有海洋,我就不带她们过来了,除了陆地就是岩浆有什么可看的,那我们还不如直接回家找个活火山看看了。
由于熔岩流大量流入海洋,熔岩流入海处云雾升腾,看起来还怪好看的,在我们原来的世界,这可是可遇不可求的景象,在白星二号就是家常便饭一样的景致了。
我让雪月下水试了试,不出我所料,近海的水温很舒适,比明月宫海边的水温还要暖和一些。
这都是被熔岩流给烘出来的,有如此的水温,若是没有本土生命就太浪费了。
由于目前的世界都恢复了正常,命运之眼已经可以用了,我让赤凤帮忙看了一下,她很快就发现了在更深一些的地方游动的海洋生物。
之前在白星一号我是真没想起来这茬,主要是我真不觉得那里的“海洋”里会有生命,在这里就不一样了。
这些海洋生物,按形态学分类更接近鱼类,也有水下呼吸器官,长得都有些流线型,除了鱼类之外,当然也有应该是甲壳类的带壳生物存在。
在黑暗时代中,白星二号曾经遭遇了气温骤降,整个星球表面的温度骤降到近乎绝对零度,持续了一段时间后,又突然一下子恢复成了平时的温度,而且发生了多次。
想来也是因为这种变故,浅层海洋生物都灭绝了,能活下来的就只有在足够深的水域生活的生物们——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
不出我所料,经过探查,这个星球表面的的陆地生物,眼下是彻底灭亡了,毕竟这种环境下的生物根本不可能抵御气温骤降——而且时间还不是一瞬间。
如白星一号一样,它也是被我强行纳入联盟的。
还好,它还有海洋生物,或许今后在自然演化中,这些目前生活在较深海域的生物会逐渐向浅层海水转移,最后会有生物尝试登上陆地,重新演化出特殊的陆地生物。
就在我思考的时候,晴朗的天空突然下起了一阵转瞬即逝的暴雨——雨滴特别大,但是停得也特别快,小白直接喊了出来:“明明没云,为什么能下这么大的雨啊?”
我差不多能理解,想来是与行星强烈的上升气流有关,加上我们现在在的位置本来就是海边,水汽也很充足,充沛的水汽在强烈上升气流的作用下,于高空形成了巨大的雨滴——这种雨滴必然巨大无比,要不然也落不下来了。
由于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周围的熔岩流上也是一片雾气升腾,我们仿佛置身仙境之中,只不过这“仙境”很快就消失殆尽了,那些水雾被迅速烘干了。
这个地方,比炎火大陆可是有趣多了。
……
白星二号有一些独特的矿物,分布在火山口附近,类似于火山硫磺矿之类,眼下我也不晓得具体是哪些组成元素,这些东西也点缀了荒凉的地表,但是作用不大。
我一直觉得这地方真的有我在游戏世界里看到过的那种“火人”,但是根据我全方位的探测与检查,毫无疑问,并不存在这种基本由火和热能形成的生命体。
所以说到底,炎火大陆的居民那种造型,还是宇宙人按一些游戏里的常见元素生造出来的,我来这个鬼地方的主要目的,就是看看有没有这种火人,现在来看,只是我自己一厢情愿而已——我其实早就知道了。
这之后也就没什么好看的了,不过雪月这时候如小孩子一样,非得让我在走之前抓条这里的鱼尝尝。
于是我就照做了,从远处的海中,抓了一条勉强够四个人吃的鱼出来。
这条鱼没有常规意义上的鳞片,不过从头部往外,延伸出了很多有弹力的条带状结构,应该是用来感应水温和周围其他生物的感应器官。
被捞出来不久,这些条带结构就全都并拢在它身上了,把它如保险箱一样地“锁”了起来,看样子这层东西还有点防御作用。
不过对我们来说,这点儿防御作用那基本上也就和没有差不多了,我把它剖开,清理内脏之后,整体放在附近的熔岩流上烘烤,不多久就把这条鱼由里到外地给烤熟了。
那些并拢的条带结构在烤过之后变得很脆生,虽然我吃不出味道,口感还是可以吃出来的,而这条没有任何调料的烤鱼,看小白和雪月的表情,应该是挺好吃的。
大家吃完之后,我就带她们三个去了下一个星球。
之前的白星一号与二号,基本上代表了两种非常极端的环境,而这之后的白星三号,看起来就非常“正常”了,一个有着正常的云系,大片绿色植物,以及大片海洋的行星。
小白对我的这个选择有些不太理解,她说:“这地方不是和我们原本的世界差不多吗,所以为什么我们要选这里啊?”
“你不觉得这也是一种缘分吗?大家这么有缘,当然要过来好好看看吧?”
小白估计是说不出什么能反驳我的话,直接不说话了。而这个世界和我推测的一样,环境都这么相近,生物必然是多样的——至少植物种类就很多。
似乎那些宇宙人对这种“正常”的星球,手段都比较温和,比如我们原本的世界是遭遇黑暗时代——也被我们用作了指代这一特殊时期的名词,白星三号也没有经历什么气温骤降骤升之类,基本上也算是黑暗时代的轻度复刻。
不过,它们经历了一些更过分的情况:例如,全球的氧气突然消失,又突然出现。
原因很简单,这个星球大气的氧气含量相当高,这是很大的环境变量,尤其是当它上面的大量生物本身也需要氧气的时候,氧气的骤然消失和出现不但造成气压骤降,更导致一切需氧反应停止,会让一切需要氧气的生物顿时陷入巨大的惊恐与痛苦之中。
毕竟这帮宇宙人没多久就开始“孜孜不倦”地致力于引发和研究痛苦了,一帮乐子人,能做出这种事那是一点不奇怪。
当然,由于相对温和的处理方式,这个星球的生物有相当多的一部分都保留了下来,也包括它上面已有的文明——只不过,这次我们完全没有去串门的想法。
这个世界太正常,于是我们没多久就“正常”地在海边的沙滩上玩起沙子来了——就如同在明月宫周围的海滩上一样的感觉,我甚至产生了已经回到明月宫的错觉。
或许也是因为这个世界太正常,小白提出,我们应该在这里真正过一天体验一下,之前的两个世界我们都没停留多久,这次可以多留一阵子。
我觉得她说的还是很有道理的,利用改变未来的能力,我直接把一块海边的巨石轻易加工成了一座两层的小房子,甚至有石质的桌子和床铺。
硬邦邦的床铺固然是不会舒服的,好在海边有树林,我们收集了一些大叶而厚实的新鲜树叶,把它们铺在床铺上,至少比直接睡在石头上好不少,而最大的叶片就被我们当被子用了。
这种类似于野营的感觉倒是不坏,我都很久没体验过了,逐渐也来了兴致,没过多久,我还在屋外弄出了用来烤东西的沙质“灶台”,如之前在白星二号时一样,抓了一些白星三号的海洋中独有的鱼之类的出来烤。
这里的生物丰富度,比之前的两个地方高多了,所以我也根本没有什么负担,抓的鱼明显超过了四个人常规一顿饭能吃的量,不过一顿吃不完可以留到下一顿吃,问题不大。
当然这个“留”并不是晾在岸上,这里氧气太丰富,真放到下一顿饭估计就烂了,虽然我们都不是一般人,但是能吃好的,真没必要吃坏的啊。
于是,我挖出了一个不和海洋相连的沙坑,用火焰魔法烧结坑的内壁,再在坑里倒满海水,把过多的鱼类养在这个坑里,这样就可以随吃随捞了——比从海里现抓更方便。
不光是烤鱼,我还和小白从附近的森林里采了一些果实。
由于这里毕竟是外星,全都是异星水果,好吃不好吃的就由小白来定夺了。
按原本的经验判断外星水果好不好吃是很不可取的,比如有一种猛一看多汁可口的水果,果皮几乎透明,果肉晶莹可见,结果小白开开心心地一口啃下去之后,表情直接就拧成了一团。
她强装笑颜,面容扭曲地把被她啃了一口的这个玩意儿给了我,告诉我:“明月,这个可好吃了,真的,我没骗你,你尝尝。”
“……谁信啊,而且你是不是忘了我没多少味觉了?”
话是这么说,吃还是要吃的,不过哪怕是我,我都在啃下去的一瞬间感觉到了:这东西,真的好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