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花魁之终
书名:凌风歌 作者:翏羽 本章字数:3207字 发布时间:2023-05-31

冷凌秋和蓉儿出得石屋,在一石墩上并排而坐,他这时才仔细观察此地,原是在一山谷之中,此谷狭长,约有百丈,其间纵横交错,田垄横七竖八,似乎有开垦痕迹,只是荒废太久,杂草丛生,目之所眺,倒也绿意盎然,周围群山环绕,均是悬崖峭壁,山壁陡峭如镜,光秃秃不着一物,好似在这峡谷周围砌了一圈高耸入云的石墙,将此谷圈在其中。

田垄中一条暗河首尾不见,从石墙中流出,由西向东,横穿其间,流水潺潺,河水清凌,不过十余丈,又末入石墙之中,没了踪迹。

身后一排石屋,数有六间,背靠群山,山上古树参天,高低错落,盘根错节遍布山间,看那树干粗枝大,怕有千百年之龄,其间百鸟乱啼,不知多少飞禽走兽深藏其中。

此地恍如隔世,如世外桃源,谷中景色和玄香谷一比,虽无杏林花海那般雅致,但自有粗犷中随性混杂清新的自然之色。

暗河之畔,只见瞿文轩手提鱼筐,以藤筛做网,在河中捕鱼,不消多时,已有几条青鱼在筐中挣扎不休,那鱼筐甚新,也以藤条编织,想是瞿文轩的手笔,他在龙门村十余载,常年以打渔为生,这些吃饭的手艺自然不在话下。

眼见瞿文轩又抓住一条青鱼,转身放进鱼筐,动作娴熟利落,倒似在这捕鱼多年的老渔夫,冷凌秋突觉此境太过熟悉,好似在哪里见过,连忙翻身站起,在四周仔细一望,顿时心中狂喜,一把抱住蓉儿叫道:“我找到了,我找到了,天可怜见,我终于找到此地了。”

蓉儿突然被他抱在胸前,一股男子气息随风而至,她还是第一次和男子如此贴近,何况还是自己心仪之人,顿时又羞又喜,满脸通红道:“公子找到什么了,如此兴奋?”

冷凌秋嘿嘿笑道:“这便是那‘农耕伐渔图’中所在啊,踏波铁鞋无觅处,没想到此地藏在这大山深谷之中,如此隐秘之地,怪不得朱棣耗时耗力,一生寻觅不着。”说完松开蓉儿,一指远处又道:“你看那一片田地,那一处河流,那一片树林,不是正好对应画中几人劳作之态么?”

他此时兴奋莫名,将此地与画中一一对应,果然丝毫不差,欣喜之余却不见蓉儿应答,转头一看,只见蓉儿一脸羞红,这才发觉方才自己太过激动,有唐突之嫌,连忙倒退一步,拉开些距离,支支吾吾道:“对不住,对不住,我一时心喜若狂,乱了方寸。”

正在尴尬之间,却见瞿文轩提着鱼筐已然回转,边走边道:“小子,今晚有鱼吃了,只是这烘烤之事,还得麻烦蓉儿姑娘。”蓉儿一听,连忙跑去接过鱼筐,收拾渔具。

冷凌秋一脸兴奋,叫道:“瞿老,这里便是那图中所在,惠帝曾经待过的地方。”

瞿文轩淡然的点了点头,道:“在你昏睡那几日里,老朽已将此地仔细查探一遍,正如你所言,此处正是惠帝寿终之地。”

说完,一指前头石屋,又道:“你且随我来,带你去个地方。”说完转身便走。

冷凌秋连忙跟进,随着他来到一处石室,那石室乃是一天然洞穴,被人阔开丈余,建为拜亭,石室之中却是一座孤坟,立一块石碑,上前一看,只见碑上所刻‘圆明大师第三代沧海珠禅师之墓’十四个字,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既无生辰,也无落款,碑座之下一方石基,石基四周光滑,显然是被人以深厚内力灌注刀剑才斩落平整,石基上放一楠木锦盒,由一段黄绸包裹,由于时隔多年,那黄绸已破破烂烂,唯有楠木锦盒完好无损。

瞿文轩来到墓前,俯身叩首,拜了三拜,这才起身拿起那一方锦盒,打开一看,却是一枚金边镶嵌的玉玺,上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几个冷凌秋一看,脱口惊呼道:“这、这莫非就是那传国玉玺?”

瞿文轩点了点头,又将玉玺放回原处,道:“此物曾流落民间,下落不明,是以‘东南五虎’奉太祖之命四方寻觅,方寻回此宝,恰逢京城生变,燕王带兵进宫,玉玺再次不知所踪,没想落在此处,可想而知这墓间主人是谁,已是呼之欲出。”

冷凌秋也知这段过往,此时见那墓冢寥落,草草几块乱石便是这一代帝王的最终归属,不由心下凄凄,墓冢草草,便连墓碑也不能写在明处,想那‘圆明’二字,当是“驱元兴明已功德圆满”之意,暗指早年出家的太祖皇帝,“第三代”便是孙辈,与建文帝的身份暗暗相合。

“沧海”既有神州一统的隐喻,也有时过情迁,沧海桑田的自嘲,“珠”乃是法号,惠帝逃出京城,出家为僧,曾以珠禅师为号,也有暗指“本家姓朱”之意,如此一想便通,更有传国玉玺佐证,此墓之主,当是惠帝无疑,他想通此节,顿时伏膝下拜,也端端正正在这墓穴之前,磕了几个响头。

拜完惠帝,突想起一事,便道:“当初东南五虎护着惠帝四处飘零,定是无意中发现此地,才以此定居,避开燕王耳目,但后来铁剑门一尘道长,太湖水寨韩当韩大侠,少林的天觉大师,翎羽山庄的邓通,在惠帝离世之后都相继回到本门,独不见我祖父冷谦,不知他又去了何处?”

瞿文轩叹息一声道:“他一直都守在惠帝身侧,哪里也没去。”

冷凌秋惊道:“哪里也没去?瞿老,此话何解?”

“你且随我来。”瞿文轩说完,又带着冷凌秋去了另一间石屋。

那石屋和其他几间并无二致,都是天然溶洞,经过后期开凿而成,冷凌秋一进石屋便望见那石桌之旁,伏着一堆白骨,时隔多年,任保持着伏坐之姿。

瞿文轩上前拿起石桌之旁一把长剑,道:“此剑名‘寒霜’乃是当年太祖亲赐你祖父之物,此剑在此,再加上这羊皮卷,可知他便是你祖父遗骨。”说完拿起桌上一张羊皮卷,递给冷凌秋。

冷凌秋见那羊皮卷已有破旧之感,小心接过一看,只见上面写到:“吾父高安,于此书,吾思虑良久。今意已决,以此书诉心之所向,愿父静心阅之。如有不敬之处,望谅之。

吾素知父之忠,谆谆教诲,曾不敢忘。父倾心注血,余皆念之于心。然儿未尝誉之,非吾不知,而在与无道也。汝为儿之成长呕心沥血,甘无半点所得,如是十年有余。未曾图报,然没齿犹不敢忘,却无以而报。诚是如此。吾乃寸草,虽有心,却无从报答养育之恩,每因之而颓自叹息。诚如是,本不应过有所求。

父心忠烈,然气数使然,天下所属,已成定数,徒添奈何,君臣既定,心无愧而无憾也,然凌秋出世,媳素体弱,儿心有属,无甚他顾,再然厌倦宫廷争伐,眷恋俗世红尘,恕儿不孝,今以寒霜作信,脱身于江湖,望父成全。今儿斗胆而言之,当儿之过,此乃吾朝暮之所思......”

冷凌秋一气读完,顿时泪如雨下,此信乃父亲冷泫亲笔所书,只因当时自己出生,父亲也早已厌倦了随惠帝颠沛流离,想给自己一个平静安详的家,这才将‘寒霜’剑交还祖父,想退隐江湖,也劝祖父天下已定,燕王登基为帝已是定局,别再做无谓反抗,这传国玉玺当应送还朝廷,不然虽尽臣之忠,却愧于大明社稷。

祖父在临终之际,依然手握此信,想来也是十分思念父亲,这才郁郁而终,眼见祖父白骨尚无人安葬,连忙叩头拜了几拜,撕下衣摆,将祖父白骨收拢,想他一生尽忠,便在惠帝墓旁,再填一墓穴,让他魂归九泉之下,再尽那未了君臣情分。

埋完祖父遗骨,再回屋收拾遗物,这才见那石屋之内,还有几张羊皮卷,均是以桐油浸透,由于常年被风露侵蚀,已破旧不堪,仔细察看之下,才知是东南五虎的门派绝学,有天觉大师写的‘易筋经’心法,有一尘道长写的‘追风剑法’剑招,还有韩当写的‘韩家枪’和翎羽山庄的‘流云箭’心法,其中还有一张为‘逍遥游’的内功心法,看那字迹,当是祖父所写,不过尚未写完,想来是这几人在谷中无事,才将本派武学相互印证,大家各取所长,再上层楼,不料惠帝离世,众人无所寄托,便各自回了本门,之后不久,祖父也驾鹤西去,这‘逍遥游’心法,便未再写完。

冷凌秋不敢大意,将那些羊皮卷小心叠好,生怕再弄破半点,放在石桌之上,想起樊瑾所言,莫凌寒因‘追风剑法’缺了三式,一直闭关而不得,暗想:若是日后有机会出去此谷,还须将这绝学再交付铁剑门,只是这羊皮如此残破,也不知还能否带的出去!

他正恍惚之时,突听凌如烟一声长嚎,心道不妙,连忙和瞿文轩返回姬水瑶住处,只见凌如烟泪洒衣襟,伏在石床之上痛声大哭。

再看姬水瑶,面含微笑,闭目而卧,已然离世。

想起她为父亲痴情半生,又因‘忘情蛊毒’愧疚半生,却在自己落水之时,舍命相救,所有种种,皆是因‘情’而起,所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冷凌秋看着这位因情而误一生的百花宫主就此香消玉殒,对她之前的恨意,顿时消失的无影无踪。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凌风歌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