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8年,诸葛亮率军出兵祁山,与魏军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争。
由于诸葛亮误用了马谡,导致街亭失守。
一旦街亭丢失,魏军就可以四面合围过来,切断蜀军的水源。
诸葛亮只好秘密传令,让众将领率领人马撤退。
他自己则率领五千人马,前往西城县运送粮草。
没过几天,哨兵骑马回来报告说:“丞相,大事不好了,司马懿带领十五万大军正向西城疯狂袭来!”
这样的消息,哨兵们接连报告了十几次。
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批文官,率领的兵马有一半已经前往运送粮草,只剩下另一半留在城中。
听到这个消息,众人个个惊慌失措,不知怎么办才好?
诸葛亮登上城楼观察敌情,果然看到远处尘土飞扬,魏军分成两路,直奔西城而来,声势浩大。
诸葛亮走下城头,镇定自若地吩咐放倒所有军旗,停止击鼓。
还命令所有人员各守城墙,不得随意出入,不得大声喧哗,否则军法处置。
同时,他还下令敞开城门,每一扇门都由老弱病残的士兵扮成普通百姓,打扫街道。
待一切准备就绪,诸葛亮披上鹤氅,戴上纶巾,带领两个童子携带一张琴,登上城楼,坐了下来,焚香抚琴。
魏国的前军抵达城下,看见如此情景,内心有些害怕,不敢贸然行动,急忙向司马懿报告。
司马懿生怕有埋伏,立即下令停止前进,亲自骑马前来,远远观察城内的情况。
只见诸葛亮坐在城楼上,面带微笑,焚香弹琴,神态从容,琴声稳定。
左边有一个童子手捧宝剑,右边有一个童子手持拂尘,脸上没有丝毫慌乱之色。
城门内外,二十多名百姓低头洒水扫地,个个旁若无人,扫得十分细致。
司马懿看了看,非常惊疑,断定这是敌人的诱兵计策,城内必然有伏兵。
于是下令退回中军,命令后军变前军,前军变后军,沿山路撤退。
司马懿的次子问:“难道诸葛亮确实没有兵马,故意表现出这种情况?父亲为何要撤退呢?”
司马懿回答说:“诸葛亮一生慎重,从不冒险行事。”
“今天他故意打开城门,一定设有埋伏。”
“如果我军进攻,必然会中他的计谋。”
“你们这些人怎么会懂这些呢?还是赶快撤退为好。”
就这样,魏军两路全部撤退。
诸葛亮见魏军退走,顿时松了一口气。
众将官都吓出了一身冷汗,好奇地问:“司马懿是魏国的名将,如今带领十五万精兵来到这里,见了丞相却立即撤退,这是为什么呢?”
诸葛亮笑道:“司马懿知道我一向谨慎,肯定不会冒险。”
“看到我这样的情景,他就怀疑我设下伏兵,所以才会撤退。”
众人惊讶地称赞道:“丞相的谋略,果然高深莫测。”
“如果按照我们的看法,肯定会被吓得放弃城池逃走。”
诸葛亮说:“我的士兵只有两千五百人,如果放弃城池逃走,肯定逃不远。”
“到时候一定会被司马懿活捉,因此倒不如放手一搏。”
司马懿回到驻地,才意识到自己上了当,于是率兵再次前往西城,可此时的蜀军早已撤回汉中。
司马懿懊悔不已,仰天叹息道:“我司马懿真不如孔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