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平定南中地区,又经过两年的准备,决定北伐。
227年冬,诸葛亮带领大军驻守汉中。
汉中地处魏国和蜀国的边界,是进攻魏国的理想要地。
在离开成都之际,他向后主刘禅呈上《出师表》,希望后主不要满足现状,要亲近贤臣,疏远小人,并且表示自己愿意承担兴复汉朝的责任。
228年年初,诸葛亮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散布攻打郿城的消息,还派赵云率领部队进驻箕谷,装出攻打郿城的假象。
魏军得到情报,果然派主力驻守郿城。
诸葛亮趁着魏军猝不及防,亲自率军突然从西路进攻祁山。
经过几年的严格训练,蜀军整装待发,士气高昂。
自刘备去世以来,蜀汉多年无动静,魏国毫无防备,蜀军突然袭击祁山,守军无法抵挡,纷纷溃败。
蜀军乘胜前进,祁山北面的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守将,纷纷叛变,派人向诸葛亮投降。
魏国朝廷上下听闻蜀军大举进攻,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
魏明帝曹叡相对冷静,立即派张郃率领五万人马赶往祁山抵抗,还亲自到长安督战。
诸葛亮到达祁山后,决定派出一支部队占领街亭,作为据点。
可是派谁来带领这支部队呢?当时他身边有几位经验丰富的老将,却没有任用他们,单单看中了参军马谡。
马谡虽然读过不少兵书,平时热衷于讨论军事,与诸葛亮商议作战的时候,经常说个没完,也提出一些好主意,因此诸葛亮很信任他。
刘备还在世的时候,就已经发现马谡只会纸上谈兵,所以特意嘱咐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能委以重任,还需要好好观察。”
然而,诸葛亮并没有太在意这番话。
这一次,他派马谡担任先锋,王平担任副将。
马谡和王平率领部队到达街亭,张郃率领的魏军也从东面赶来。
马谡看了看地形,对王平说:“这一带地势险要,街亭旁边有座山,正好可以在山上扎营,布置埋伏。”
王平提醒他说:“丞相临行时嘱咐要坚守城池,稳扎军垒,扎营在山上太冒险了。”
马谡缺乏打仗的经验,自以为熟读兵书,完全不听王平的劝告,坚持要在山上扎营。
王平再三劝阻都没有用,只好请求马谡调给他一千人马,让他在山下附近驻扎。
张郃率领魏军赶到街亭,看到马谡放弃了原本占领的城池,而选择在山上扎营。
他内心暗自高兴,立即命令手下将士在山下筑起营垒,将马谡困在山上。
尽管马谡多次命令士兵下山进攻,但由于张郃坚守营垒,蜀军无法攻破,反而被魏军乱箭射死不少士兵。
魏军切断了山上的水源,使得蜀军在山上无水可用,无法做饭。
日子一长,蜀军逐渐陷入混乱。
“糟糕,这下完蛋了!”马谡后悔死了。
张邰看准时机,发起总攻。
蜀军士兵纷纷逃散,马谡无法阻挡,只好亲自杀出重围,向西逃跑。
王平率领一千人马,稳守营盘。
他得知马谡兵败后,就让士兵拼命击鼓,装出进攻的样子。
张郃害怕蜀军有埋伏,不敢靠近。
王平整理好队伍,不慌不忙地向后撤退,没有损失一人一马,还收容了不少马谡手下的散兵。
街亭失守,蜀军失去重要据点,而且损失惨重。
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诸葛亮决定撤退到汉中。
回到汉中后,诸葛亮立即询问王平怎么回事?
得知街亭的失守,完全是因为马谡违背了他的作战计划。
马谡也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跪在地上痛哭流涕。
按照军法,诸葛亮将马谡关进大牢,判处死刑。
马谡自知免不了一死,就在监狱里给诸葛亮写了一封信,说:“丞相平日待我像待自己的儿子一样,我也把丞相当作自己父亲。”
“这次我犯了死罪,希望我死以后,丞相能够像舜杀了鲧,还重用禹一样对待我的儿子,我死了也就什么牵挂了。”
诸葛亮杀了马谡,想起他们平时的情谊,心痛不已,泪流满面。
后来,诸葛亮确实把马谡的儿子照顾得很好。
诸葛亮知道王平在街亭曾经劝阻马谡,并在撤退时保全了人马,立下了功劳。
因此,他提拔王平为参军,让他统领五部兵马。
诸葛亮对将士们说:“这次出兵失败固然是因为马谡违反了军令,但我也应该负责,因为我用人不当。”
他上了一份奏章给刘禅,请求将自己的官职降低三级。
刘禅接到奏章,不知如何处理。
有位大臣建议说:“既然是丞相的意思,就依他吧!”
刘禅只好下诏将诸葛亮降为右将军,但还继续让他负责丞相的事务。
由于诸葛亮以身作则,严厉执法,赏罚分明,蜀军士气高涨,所以大家都把这次失败视为教训。
这年冬天,诸葛亮率兵突破散关,包围了陈仓,杀死了一个魏将。
第二年春天,他又出兵收复了武都和阴平两个郡。
刘后主认为诸葛亮立下大功,便下诏恢复了他的丞相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