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3年,刘备在永安(白帝城)病危,派人把诸葛亮从成都召到永安,嘱咐后事。
刘备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比曹丕高出十倍,一定能够治理好国家。”
“如果你认为我的儿子刘禅可以辅助,就辅助他;如果不行,你就自己来做国家的主人。”
诸葛亮泪流满面,哽咽地说:“微臣怎敢忘记陛下的恩情,我一定尽心尽力辅佐太子,一直到死!”
刘备有三个儿子,把小儿子刘永叫到身边,嘱咐他说:“我死后,你们兄弟几个,要像对待父亲一样尊敬丞相。”
说完,刘备就咽了气。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回到成都,帮助太子刘禅继承了帝位,是为汉孝怀帝,也叫刘后主。
刘禅即位后,朝廷上的所有事情都由诸葛亮来决定。
诸葛亮兢兢业业地治理国家,使得蜀汉兴盛起来。
然而,没想到南中地区的几个郡却先起了叛乱。
益州郡的雍闽听说刘备去世,就杀死了益州太守,发动叛变。
他一边投靠东吴,一边又联络南中地区的孟获,希望他去联络西南一些部族起来反抗蜀汉。
在雍闽的煽动下,牂牁太守朱褒、越嶲部族酋长高定也加入了叛乱。
如此一来,蜀汉失去了差不多一半的地盘,这让诸葛亮非常着急。
当时蜀汉刚刚遭受猇亭的大败和刘备的去世,无暇顾及出兵。
诸葛亮一方面派人与东吴重新谈和,稳住了这一头。
另一方面,鼓励生产,修筑水利,储备粮食,训练军队。
过了两年,局势稳定下来,诸葛亮决定出兵南征。
225年3月,诸葛亮率领大军出发。
参军马谡送诸葛亮出城,一直送了几十里。
临别之际,诸葛亮握住马谡的手,诚恳地问道:“我们相处了好几年,今天临别,你有什么好主意告诉我吗?”
马谡回答说:“南中的人倚仗地形险要,离开都城又远,早就不服从管理。”
“即使我们用大军征服了他们,以后还会反叛。”
“我听说用兵的关键在于攻心,攻城只是次要。”
“丞相这次南征,一定要让南中百姓心服,才能够彻底解决问题。”
马谡的话正合诸葛亮的心意,他连连点头称赞,表示一定会这样做。
诸葛亮率领蜀军向南进军,一路上节节胜利。
尽管蜀国大军还在半路上,越嶲酋长高定和雍闽就已经发生了冲突。
高定的部下杀了雍闽,蜀军打进越嶲,又杀了高定。
诸葛亮派李恢、马忠两位大将,兵分两路进攻,不到半个月,马忠攻破了牂牁,消灭了叛军。
不久,四个郡的叛乱很快就平息了。
但局势尚未结束,南中酋长孟获收拢了雍闽的散兵,继续对抗蜀军。
诸葛亮得知孟获不仅勇猛善战,而且在南中地区拥有广泛的支持。
他想起马谡临别的话,决定把孟获争取过来。
他下了一道命令,只允许活捉孟获,不得伤害他。
诸葛亮善于运用谋略,蜀军和孟获的军队交战之际,蜀军故意败退。
孟获仗着人多势众,一股劲儿地追击,不料中了蜀军的埋伏。
南中军队被打得四散而逃,孟获本人也被活捉。
孟获被押到大营时,他心想:“唉!这次死定了。”
没想到进入了大营,诸葛亮立刻命人给他松绑,还好言相劝他归降。
孟获却不服气地说:“我自己不小心中了你的圈套,怎么能让人心服口服呢?”
诸葛亮也不勉强他,陪着他一起骑马在大营外面转了一圈,视察蜀军的营垒和阵势。
然后问孟获:“您认为我们的人马如何?”
孟获不屑一顾地说:“切!以前我没有弄清楚你们的实力,所以才会兵败。”
“今日承蒙您让我看到你们的阵势,我觉得也不过如此。”
“像这样的阵势,想要打败你们也不难。”
诸葛亮笑了笑,爽快地说:“既然如此,你就回去好好准备,再来一决高下吧!”
孟获被释放以后,回到自己的部落,重新组织军队,再次进攻蜀军。
然而,他只是一个有勇无谋之人,根本不是诸葛亮的对手,第二次又被活捉了。
诸葛亮劝他,见孟获仍然不服,又放了他。
像这样又放又捉,一次又一次,一直到将孟获捉了七次,诸葛亮还想再放了他。
孟获却不愿意走了,他哭着说:“丞相七擒孟获,宽宏大量,待我仁至义尽。”
“我从心底里敬佩您,从今以后,我不敢再反叛了。”
孟获回到部落后,还说服其他部落全部投降,南中地区重新归属蜀汉控制。
诸葛亮平定南中之后,命令孟获和其他部落的首领继续管理他们原来的地区。
有人对诸葛亮说:“我们好不容易征服南中,为什么不派官吏统治?反而让这些首领继续管理呢?”
诸葛亮说:“我们派官吏统治没有好处,只会带来不便。”
“因为派官吏就得留下军队,而且粮食供应也是个问题,这让他们吃什么?”
“况且我们刚刚打过仗,死伤了一些人,如果我们留下官吏,必定会引发祸患。”
“我们不派官吏,既不需要军队留守,也不需要运送粮食,让各部落自己管理,汉人和各部落和平相处,这样岂不更好?”
众人听了诸葛亮的这番话,纷纷说他考虑周到。
诸葛亮率领大军回到成都,刘后主和朝廷大臣前来郊外迎接,大家都为平定南中而感到高兴。
从那以后,诸葛亮一方面积攒钱财,另一方面训练士兵,准备大举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