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七步成诗
书名:纵观华夏五千年 作者:姚姚哥viv 本章字数:1224字 发布时间:2023-10-11

曹操一共有四个儿子,其中老三曹植非常有才华。


他十几岁的时候,就能写出许多优美的文章。


曹操去世后,大儿子曹丕登上了皇位。


曹丕一直担心弟弟们将来会与自己争夺皇位,因此处处为难他们。


很快,厄运降临到了老二的头上。


曹丕把二弟骗进入宫里,用一颗泡过毒药的大红枣给他吃,将老二害死。


接着,曹丕又命令三弟曹植进宫。


无奈之下,曹植只好硬着头皮来到宫里。


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曹丕板起面孔,给他出了一个难题:“大家都说你擅长写诗,现在我要考考你,就以兄弟为题目吧!”


“如果你能在走完七步之前,作出一首诗,说明你确实有真才实学。”


“若是作不出来,那就是欺骗世人,窃取名誉之罪,罪该万死!”


听到这个苛刻的条件,文武百官都脸色大变!


显然,这是在寻找借口来治罪。


他们都为曹植捏了一把汗。


曹植的脑子飞快转动起来,一步、两步、三步……刚刚走完第七步。


曹植一边流泪,一边开口,念出了一首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煮豆子的时候,是用豆萁来烧火,豆子在锅中哭着说,我们原本是同一条根上的兄弟,为什么要这么急着煮死我呢?”


听到曹植的诗,文武百官都暗暗称赞,曹丕知道弟弟是在借诗劝诫自己,忍不住流下了泪水。


最终,他放过了三弟曹植,而老四也因为这首诗而幸免于难。


由于哥哥的迫害,曹植为建功立业的愿望受到了压抑。


因此在他后期的诗文中,又增加了更为丰富的内容,情调上也因壮志难酬和遭受迫害而显得深沉和隐晦。


在许多地方,他甚至流露出无限的哀伤和极度的忧愤。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赠白马王彪》。


这首诗中,曹植摒弃了隐晦曲折、哀怨如诉的笔触,以充满激愤的情调,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内心郁积的复杂感情。


223年5月,曹植和白马王曹彪、任城王曹彰一起前往洛阳参加“会节气”。


曹彰到了洛阳后,突然莫名其妙地去世。


7月,曹植和曹彪一同返回封地,曹植本想和曹彪同路而行,顺便倾诉他们长时间分别的情感,但监国使者不允许,强迫他们分道扬镳。


《赠白马王彪》这首诗,就是曹植在和曹彪分别的时候,怀愤而作。


这首诗共分为七章,前面有序。


前两章:写了离开洛阳东归封地,表达对京城的眷恋和旅途的困顿。


第三章:描述了兄弟被迫分道扬镳,表现出对小人离间亲人、挑拨离间的愤慨。


第四章:描写了秋天原野的凄凉景色,表达出对事物的伤怀和悲痛。


第五章:追悼曹彰的突然去世,联想到自己也面临朝不保夕的境地,不禁产生恐惧和忧虑。


最后两章:则是对曹彪的告别和慰勉,却又无法抑制自己内心的悲痛和矛盾情绪。


在这首诗中,曹植以无法压抑的激愤,痛骂那些专横残暴的监国使者,直接指责他们像鸱鸮、豺狼和苍蝇一样。


监国使者是皇帝的特派员,代表着皇帝对诸侯的监视。


辱骂监国使者,实际上也是对曹丕迫害自己兄弟的行为进行控诉。


由于曹植后期生活上缺乏自由,政治上没有出路,思想上感到压抑而又无法摆脱。


因此,他唯有通过幻想到另一个世界寻求自由和解脱,借升天凌云来宣泄内心的苦闷。


在这种的思想支配下,曹植在这段时间写了不少游仙诗。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纵观华夏五千年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