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意思就是,高奇主持一种以电脑操作,发出不间断的信号搜寻的“锚钩”,将所有能挂上的“鱼类或其他海洋生物”全都钩回来。将它们转化成数字,作全面的处理、排列。
这种包罗万象的数据库,亦将力求涵盖人类社会已出现的对所有事物的名称、对所有行为的描述词语。
然后再从中找出相应线索。
如今,各大国情报机构的数据库的规模都日益庞大。这在十几年之前,还是不可想象的。
电脑技术的急速发展,使这种包罗万象的数据库的建立成为现实。
高奇的任务,则是设计一种与我国设立的一个每分钟都在不停的变化、不断膨胀的数据库相对应的超级软件。
这软件的要求是,它装在有针对性的搜索网中,犹如带倒刺的鱼钩,将所有的可疑信息钩回来,经过分类、归纳、计算、分析、比较。再主动与数据库中原有资料对照,筛选。
筛选过的可疑信息,再由专人专机处理,列入资料档案。
高奇的小组,此时应再不停地提取进入资料库档案的可疑信号,用计算机处理。
毫无疑问,那些毫无来由,莫名其妙的信息数据最有可能是与核武的运输、安装、操纵控制以及发射引爆的最机密过程有关。
但这样的所谓可以怀疑的信息数据的数量,实在是太庞大了。可谓浩如烟海。
而对“锚钩”软件的一大要求,乃是:无论设计多么复杂,使用时候,应该简洁明快。
用郝总的话说,“我们是要手持一挂结实的渔网,在水上泛舟,寻找金色的鲤鱼,见到时便一网撒下。”
这软件,就是这挂结实的渔网。
但这设计,谈何容易。
郝总在再三考虑后,答应了高奇的请求,借调胡思明几天。
高奇和胡思明只谈了一小时,就开始一起工作。
两人各自使用一台电脑。两终端主机并列。
两人座椅相距仅仅二点五米。两人一边讨论,一边不时地快速在各自的键盘上打下指令。
头一天,两人忙得昏昏然,觉得几乎没有任何希望。
第二天,多数时间里,胡思明设计的恶鬼仍然一口咬碎红缨枪尖。直到夜里11点多时,恶鬼似乎有点累了,有时候咯支咯支咬不动红缨枪头。两人精神大振。
第三天,终于有了突破。刚才,金光满屏幕,恶鬼第一次被击成粉末。
离成功进了一步。哪怕离目标还有千山万水,有了这一步,就有了希望。二人相望,都抑制不住脸上的笑意。
恰在此时,电话响了。郝总通知他俩,立即到中心会议室开会,听传达最高统帅部紧急会议通报。
“情况紧急,”郝总与高奇握手时,手上稍微用点力,高奇立即感觉到了事态的严重性,“尤其与你现在的任务有关,”郝力鲁又和胡思明握手,“思明还要在小奇这个组多干两天。到那边之后,如果需要,可能还得兼着参加小奇这边的工作。”他的眉毛抖了抖,“核武器,这个怪物太麻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