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结束后,周瑜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才将曹操的军队从荆州赶走。
然而,关于荆州应该归谁的问题上,双方产生了争议。
刘备认为,荆州原本属于他的表亲刘表,所以刘表去世,他应该接管这片土地。
而孙权则认为,荆州是靠东吴的力量才得到的,应该归属东吴。
于是,周瑜只将长江南岸的土地交给了刘备。
刘备对分到的土地感到不满,认为自己得到的太少了。
不久之后,周瑜病逝,鲁肃劝孙权说:“将荆州借给刘备”。
为了不让孙刘联盟破裂,孙权只好答应。
刘备明白借用别人的土地并不是长久之计,自己需要开拓新的地盘。
根据诸葛亮的计划,打算向益州发展。
正好在这个时候,益州牧刘璋派人邀请刘备前往益州。
原来刘璋手下有两位谋士,分别是法正和张松,两人是好朋友,才华出众。
他们认为刘璋无能,跟随他不能成就大业,因此想寻求新的出路。
曹操攻打荆州的时候,刘璋曾派张松前去联络曹操。
那时候,曹操刚打了大胜仗,没有将张松放在眼里,这让张松非常不爽。
回到成都后,张松告诉刘璋说:“曹操野心勃勃,有意并吞益州。”
刘璋陷入困境,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张松劝说:“刘备是您的表亲,同时也是曹操的敌人,与他结交,咱们就可以对付曹操啦。”
刘璋听信了张松的话,派法正前往荆州与刘备联络。
法正见到刘备,受到了热情的接待,双方交谈十分融洽。
法正回来后,与张松暗中商议,打算将刘备请来做益州的主人。
不久之后,曹操计划进攻汉中,这给益州带来了巨大威胁。
张松趁机劝说刘璋,将刘备请到汉中守卫。
刘璋派法正带领四千人马,前往荆州迎接刘备。
法正见到刘备后,直截了当地告诉他说:“益州是一个非常富庶的地方。”
“有像刘备将军这样英明的统治者,并且还有张松作为内应,夺取益州将轻而易举。”
刘备有些犹豫不决,不知道怎么办。
当时,庞统已经成为刘备的谋士,他坚决主张刘备前往益州,说:“荆州土地贫瘠,而且东有孙权,北有曹操,想要实现自己的伟业,必须先夺取益州作为根据地。”
刘备听从法正和庞统的建议,派诸葛亮和关羽留守荆州,自己则率领人马前往益州。
没想到,张松作为内应的事情被刘璋发现。
刘璋杀死了张松,还组织人马抵抗刘备。
刘备率领人马向成都进军,最终攻至雒城(今四川广汉北),雒城的守军坚决抵抗,刘备围攻了整整一年都无法攻克。
双方激战中,庞统中箭身亡。
最终刘备攻破了雒城,下令继续进攻成都。
与此同时,诸葛亮也率领军队从荆州赶来会合。
刘璋由于无法守住成都,只好投降。
214年,刘备进入成都,自称为“益州牧”。
刘备论功行赏,认为法正功劳最大,因此封他为蜀郡太守。
不仅成都归他管辖,刘备还将他视为谋士中的重要人物。
然而,法正个性狭隘,一旦掌权就报私人恩怨。
他会回礼给曾经请自己吃过饭的人,也会报复那些对自己不利的人。
相比之下,诸葛亮与他完全不同。
他帮助刘备治理益州,执法严明,刚正不阿,不偏私情。
当地的一些豪门大族对诸葛亮的管理方式,纷纷表示不满。
法正劝告诸葛亮说:“汉高祖进入关中,只是约法三章,百姓们个个爱戴他。”
“现在您刚刚到这里,似乎也应该更宽容些,以符合大家的心意。”
诸葛亮回应说:“您只知道其中一面,却不知道另一面。”
“秦朝的刑法过于严苛,百姓对此怨恨。
“汉高祖废除秦法,制定约法三章,正是顺应了民心。”
“而现在的情况完全不同,刘璋软弱无能,法令松弛,蜀地的官吏横行不法,导致百姓生活艰难。”
“如果我们不重视法令,地方上怎么能安定下来呢?”
听了诸葛亮的话,法正由衷地佩服他,也不敢再像以前那样专横妄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