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萧瑟故园空四壁(二)
书名:天裳 作者:墨久言 本章字数:11111字 发布时间:2023-05-24

       晓行夜宿,一路向南疾行,只想早到潞州,找到紫飞的姐姐,完成小然的心愿。

       这一日,来到一座城池之前。唐轩停下脚步,走到路边一处卖饼的摊位前,买了几张烤饼,向摊主问道:“请问老丈,此地是何所在?”

       那摊主年纪已是不小,见唐轩衣着华贵,气度不凡,脸上一阵惶恐,忙道:“前方这座小城,便是五台县城。”

       唐轩听了,回头望去,这才知道百里之外这座林木并不茂盛的大山,便是天下闻名的五台山。心中暗道:从潞州返回时当可偷闲,入山一览胜境。随即又想:这些时日,为少生麻烦,尽是避开州城,而走僻静小路,今日这座县城虽不甚大,恐怕城门之侧也会张贴那讨厌的告示。于是又向摊主问道:“还要叨扰老丈,可有绕城南去的小路?”

        那摊主抬手向西一指,说道:“过了这条小河,绕过前方的小丘,再往南看,便可瞧见有一条小路。客官顺着这条小路一直向前,便可绕过县城。”

       唐轩过了小河,绕过小丘,向南一看,果见一条小路一直向南,且十分清静,少见行人,于是加快脚步,向前走去。

       绕过县城,不觉又行出十余里。此时行人更见稀少,小路两旁,时见稀疏的林木,远处林中不时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

       忽然,身后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唐轩回头看去,见三匹快马疾驰而来,马上三人头带风帽,皆着蓝色袍服,腰间佩刀。在其身后,奔马激荡起了一路的烟尘。

       快马如飞,转眼便到近前。路径甚窄,唐轩急忙闪到路边枯草之中。因马速太快,风帽低掩,三人面貌未能看清。

       唐轩后退几步,稍稍避过烟尘,看着他们的背影,心道:如此窄的小路,竟这般纵马飞驰,若是路上有蹒跚老者,让路不及,岂非要出大事?

       扬起的路尘渐渐散去,唐轩走上小路,又行了二里多路,见前方是一座小山,山下是一片稀疏的林木。林木之间,隐约可见几间整齐的房舍。又闻听几声马嘶,见房前树上拴着三匹马。心道:原来刚刚过去的那三人在此居住。

       唐轩抬头看看天色,见头上彤云密布,像是马上要有大雪。心想:能否到林中那户人家歇歇脚、讨碗水喝?随即又想:适才那三人见前方有人,仍纵马飞驰,这般行径,不似良善之辈,还是不去为好。行出几步,又觉口渴,于是又想:还是到近处看看,前面的那三匹马,不一定就是那三人的坐骑。即便就是他们的坐骑,他们也不一定就是此间的主人。

       唐轩走入林中,见几间整齐的房舍,坐落在小路之南约十丈之处。此时看清,几间精雅的木屋,被四道整齐的篱笆围住。隔着半人多高的篱笆,可以看到院中草木扶疏,石桌茅亭,错落得当,颇是幽静雅致。可以想象,若是到了春暖花开之时,院中定然绿荫凝碧,花香怡人。

       唐轩站在近前,刚刚心中的顾虑顿时全消,心道:小院精致非常,实是想象中文人雅士的退隐之居,绝不像暴虐之徒的居住之所。那三人与自己一样,只是过路歇脚,而不是此间的主人。

       于是放下心来,紧走几步,来到柴门之前,轻轻敲打,大声说道:“敢问主人可在家中?”连续喊了两声,见里面全无动静,想来或许主人有所不便,若是如此,就不要叨扰人家了,当即便要离开。

       便在此时,只见中堂房门一开,从中闪出一人,一边向柴门走来,一边大声说道:“门外何人?来此可是有事?”

       唐轩看去,见那人身穿蓝色袍服,约莫三十左右的年纪,面色稍显青白,像是带有病容,但眼神颇显锐利。随即心道:看来还是估计错了,那三人真是此间的主人。不然,哪有客人出来招呼来人的道理?

       说话之间,那人已到近前。唐轩忙道:“敢问先生可是此间的主人?”

       那人脸色阴沉,没好气地说道:“正是!你可有事?”

       唐轩见他如此说话,当即就想离开,转念又想,若是如此,倒显得自己无礼,于是说道:“小可乃是过路之人,先生若是方便的话,小可想在贵宅歇歇脚,讨碗水喝。”

       那人神色更是不耐,连连摆手,说道:“不方便!不方便!你快些走吧!”

       唐轩见他更加无礼,说道:“如此说来,便是小可叨扰贵宅了。先生请回,小可这就告辞。”说罢,转身便走。

       刚走出几步,便听柴门之内传来脚步之声,又听有人大声喊道:“这位先生还请留步!”随即柴门打开,从中走出一人。

       唐轩转过身来,见此人比刚才那人大上几岁,也是面色白净,却白里透红,神色饱满,眉目看去颇显和善。

       面色红润之人见唐轩回身,双手抱拳,说道:“先生还请留步。适才先生与二弟说话,在下全都听见。二弟这些时日身体有恙,因此说话有些急躁,还请先生见谅。来来,先生快请到寒舍用茶。”声音与刚才那人一样,也是纯正的京城土音。

       唐轩急忙抱拳还礼,说道:“先生不必客气。刚刚小可看过令弟面相,令弟确有贵恙。如此不便,小可就不入贵宅叨扰了,不远之处也有人家,到时小可再到那里歇脚。便是如此,也多谢先生好意。先生请回,小可这就告辞。”说罢,转身又走。

       面色红润之人听了这话,脸色微微一变,急忙连跑几步,挡在唐轩身前,说道:“此地乃佛光普照之地,世代积善之乡,先生如若这样走了,叫我等如何为人?若是传扬出去,恐怕会累及五台的声名!”说着便要去拉唐轩的外袍,又道:“先生请回寒舍,喝碗茶水再走。”

       见此人满心热忱,又说出这番恳切相留的话语,唐轩不好再做推辞,于是拱手说道:“那就多多叨扰。”

       进入柴门,走在院中,感觉景致更是精雅整洁。面色青白之人,一手握住腰刀刀柄,一手打开中堂房门。面色红润之人,将唐轩让入中堂。

       进到房中,唐轩发觉其间虽是雅致,却有些凌乱,桌椅摆放有些歪斜,地上有些瓷器的碎片,明面中还堆有一些杂物,不由心中诧异:庭院那等整洁,为何堂中这般杂乱?室内应比院中齐整才是。

       两人在桌前分宾主坐下,面色红润之人向面色清白之人说道:“快去给这位先生上茶,要上好茶!”

       那面色青白之人进到房中,像是有些魂不守舍,眼睛只往内室看去,听到叫自己上茶,这才恍过神来,“嗯”了一声,转身走入侧堂。

       面色红润之人说道:“请问先生高姓大名?”

       唐轩刚要报出姓名,忽然想起自己仍是通缉海捕之人,于是说道:“小可姓……姓蓝,名轩。”说罢,自己感到诧异:怎么竟说姓蓝?随即又想:也许探访寻找小蓝之事,时时放在心上的缘故,这才在不经意间,随口说出这话。

       说话之间,唐轩觉得西侧内室中似有轻微的声响,但并未在意,以为里面是有孩童或是小猫小狗等物弄出的声音。

       那面色红润之人又道:“听先生口音像是直隶人氏,看先生面貌,像是公门中人,先生来河东可是公干?”

       唐轩道:“小可乃直隶宣宁人氏,在乡耕读,而非公门中人,此次来河东是为探访朋友。”

       那人听了,轻轻点头。

       在刚刚说话之时,唐轩忽又觉得,中堂右侧内室中隐隐有血腥之气传出,心中不由生出警觉。随即又想:刚才明明看到三人,为何出来的只是两人?

       便在此时,那面色青白之人端上茶来,面色红润之人忙道:“蓝先生先请用茶,用过茶后,便在寒舍小酌几杯,去去路上的风寒。”

       茶汤精黄,清雅的茗香沁人心脾,更兼此时口渴,唐轩端起茶碗,便要喝下。

       茶碗已到嘴边,心中猛然一惊,想起数日前小嫣敬酒的那件事来,又联想进门后的反常之事,便将茶碗放回桌上。

       见唐轩端起茶碗已到嘴边,复又放下,那面色红润之人微微一笑,说道:“蓝先生欲饮未饮,可是嫌弃此茶不佳?”

       便在此时,忽听左侧内室之中“噗通”一声,像是什么东西掉在了地上。

       随着响声,唐轩目光看向内室。

       那面色青白之人,脸色一变,目光也转向了内室。

       面色红润之人笑道:“寒舍之中,饲养了一只小犬,甚是顽皮,经常打碎物件儿。刚刚便在中堂耍闹,搅得一塌糊涂,尚是未及拾缀整齐,这个小东西,又耍到了内室之中。”说着向面色青白之人说道:“二弟到内室管管那个小东西,叫它别在胡闹,直是扰了客人饮茶。”随后又对唐轩说道:“蓝先生还请用茶。”

       听了这话,那面色青白之人手握腰间刀柄,转身走向左侧内室。

       便在此刻,唐轩心念一闪:想自己在军帐之中,还将军刀、革囊从身上摘下,挂到架上。他二人回到家中时刻已是不短,为何还将佩刀带在身上?由此推断,极有可能他们并不是此间的主人。

       就在那面色青白之人快要走进内室之时,忽然从内室之中传出轻轻的“呜呜”之声。

       唐轩听了,心中一震:这声音与数日前哈日伊罕被麻核塞嘴发出的声音很是相像,再想到右侧内室中隐隐传出的血腥之气,心中大致明了,此间定是出了大事。于是站起身来,说道:“左侧内室之中可是有人?”

       此话一出,面色红润之人脸色微微一变,忙道:“蓝先生哪里话来?屋中分明是那只顽皮的小犬。先生稍安勿躁,快快坐下喝茶。”

       话音未落,那面色青白之人回转身来,两步便跨到唐轩面前,腰间长刀,遽然出鞘,一道寒光,向唐轩腰间斩来。刀法迅疾狠辣,不留一丝余地。

       唐轩闪身躲过此招,从腰间拔出“魔云”宝刀。

       面色红润之人起身拔刀,说道:“果然是个练家子!你跟踪到此,是何来头?”

       面色青白之人神色甚是焦躁,大声说道:“直接做了便是,大哥何必与这厮废话!”说罢,又是一刀挟带劲风,向唐轩迎面劈下。

       唐轩轻挥“魔云”,迎面劈来的长刀无声而断。便在面色青白之人一愣之际,唐轩刀势未停,一招“削云断壁”,将其当胸斩为两截。

       面色红润之人见状大惊,刀势虚进,人却向门外急闪。唐轩不想多行杀戮,并未全力追赶,只是跟出院外,见此人顾不得解下拴在树上的马匹,便施展轻功向着来时方向疾奔,三晃两绕之间,便没了踪影。

       唐轩返回堂中,只觉血腥之气扑鼻,又见地上一片狼藉,心中叹道:我从未想过杀人,你们为何总是逼着我动手!

       绕过地上的鲜血尸身,走进左侧内室,见地上一名女子手足反缚,正在不住挣扎扭动,嘴里发出“呜呜”之声。

       唐轩急忙上前,斩断那女子手足上绳索。那女子坐起身来,取出嘴中麻核,大哭道:“那坏人杀了我爹爹……”随后哭着从屋内跑出,穿过中堂,跑入右侧的内室。

       那女子坐起后,唐轩这才看清,她只是一名十五六岁的女孩儿。又见她哭喊着跑向对面的房间,便急忙跟了过去。

       只见右侧内室之中,一名老者身首异处,那女孩儿正伏尸痛哭。又见一个蓝袍人躺在地上,口鼻出血,已死去多时。

       看着如此场面,唐轩心道:看来这间屋中曾发生过一场激战。自己敲门讨水,那脸色青白之人言语暴躁,只想打发自己离开。但那脸色红润之人,心思缜密,生性多疑,怀疑自己暗中跟来,又见自己看到他同伙的面貌,便好言好语将自己骗进屋中灭口。那杯茶水定是有毒,若非增长了阅历,恐怕此刻已遭毒手。

       见那女孩儿哭了多时,唐轩上前劝道:“人死不能复生,小姑娘还要节哀。不知家中还有何人?还是早办丧事,让老先生入土为安。”

       那女孩儿抬起头,看着唐轩,说道:“中堂那人可是你杀的?”见唐轩默默点头。那女孩儿又道:“谢谢你,给我爹报了仇!我爹便是那个坏人杀的,他还想对我无礼……”说着又哭了起来。

       看见眼前这等情景,唐轩一时无法离开,只得再次将女孩儿劝住,问道:“你家中还有何人?附近可有亲戚朋友?”

       那女孩儿擦去脸上泪水,说道:“我有一个哥哥,在京城。”说着摇摇头,又道:“从我记事起,只有爹爹与我在此居住,哥哥有时回来。除了那三个坏人,旁人没有来过我家。”

       唐轩听了,觉得此时更不能离去。不然,一个女孩儿如何处置这个场面?于是说道:“京城距此遥远,通知你兄长来办丧事,恐怕需要很多时日,不知……”

       那女孩站起身来,说道:“本来我想去县城报官的,但凶手已然被你杀了,已经替我爹爹报了仇,这个官就不去报了。如若报了,你也杀了人,这些事情的缘由,我也说不清楚,恐怕在官府那里,你会有些麻烦。”

       唐轩心道:小姑娘年纪不大,事情考虑的倒还周全。

       那女孩儿又道:“你说的也对,京城遥远,等我哥哥回来,也不知要多少时日,还是先将我爹葬了。我爹很喜欢这个小院,就把他葬在院中吧。”

       唐轩在院中挖好墓坑,那女孩儿反复抱来许多书籍,在坑中依次摆好,说道:“我爹一生最爱之物便是书,就让这些书伴着他吧。”

       将那老者安葬已毕,唐轩想起屋中还有两具尸身,便找到两个布袋将其装了,提到林中草草埋了。

       唐轩回到屋中,从侧房提来一桶清水,正要冲洗地上的血迹,见那女孩儿从内室走出,已将脸上的血污泪痕洗去。

       那女孩儿身材苗条,肌肤白皙,鼻梁微高,双唇红润,眼尾微微下垂,嘴角微微上扬,长相颇是清纯甜美。此时,换了一身干净利落的青色袍服,腰间悬着一柄短剑,手中提了一个包裹。

       唐轩心道:这女孩儿也会武艺。

       那女孩见唐轩提来清水,说道:“不用冲洗了,我要到京城找我哥哥去了。谢谢你,给我爹报了仇,还救了我,又帮忙将我爹安葬。你叫什么名字?”说着,眼圈又是红了。

       唐轩略一沉吟,说道:“我叫唐轩。”说罢,也随口问道:“你呢,你叫什么名字?”

       那女孩儿道:“原来是唐哥哥,我叫林冬雨。”

       唐轩抬头看天,见天上彤云更低,马上便要降下大雪,眼中现出关切之意,心道:此去京城,路途遥远,她一个从未出过家门的小女孩儿,能否安全到得京城?再者,余下的那人是否还有同伙?他们是否潜伏在近处伺机下手?

       林冬雨看着唐轩,脸上现出不舍之意,说道:“唐哥哥,你这是去哪?也去京城吗?若去京城,你我正好同路。”

       唐轩道:“我去潞州,去办一件事。办完后,再去京城。”

       林冬雨听了,眼中一亮,说道:“我先与唐哥哥一起到潞州办事,然后在一同前往京城。”随后一拍包裹,又道:“我带着银钱,路上我请唐哥哥吃饭喝酒。”

       见唐轩脸上闪过犹疑之色,林冬雨道:“唐哥哥的家可在京城?认识我哥哥吗?他到京城十余年了,是太医院的太医,名叫林崤。”

       唐轩心中一震,暗道:这世间竟有如此巧事!竟然在此地遇到林崤的家人。随即又想:刚刚那三人的相貌举止,绝不像普通入室抢劫杀人的盗匪,听口音又是京城土音,林崤又是京城的太医,去年更是离奇的出现在那座诡异的城堡……这些事表面看去没有关系,但仔细想来,其中定有勾连。此刻,林冬雨若是单身前往京城,恐怕大有危险,但若跟随自己……自己正被通缉,会不会使她受到牵连……

       见唐轩若有所思,林冬雨又道:“唐哥哥可认识我哥哥?他是太医院的太医,名叫林崤。”

       唐轩道:“你哥哥我认识,他长得清俊脱俗,一表人才,听说医术也很高超。”

       林冬雨听了,忙道:“你们是好朋友吧!我想一定是的。”

       唐轩轻轻摇头,说道:“我们只在一个特定之所中相遇,不能算做朋友。”

       林冬雨脸上闪过失望之色,忙道:“现在不是,将来一定是的。”

       唐轩心中又想:林冬雨与自己在一起,虽有可能受到牵连,但她是林崤之妹,林崤又是时北泽的弟子,因此即便真有一些牵连,也有回旋余地。但若是让她独自前往京城,恐怕随时都有危险。

       想通此节,说道:“你若不嫌弃,就与我一同到潞州,等我办完事,再一道前往京城。”

       林冬雨脸上露出喜悦之色,说道:“太好了!只是潞州在哪?我不认识,与去京城可是顺路?”

       唐轩道:“去潞州还需向南走很远的路,然后再回头向北,还要走更远的路才到京城。这样一来,你就会晚一些见到林崤。”

       林冬雨道:“已是三年没有见到我哥哥了,因此晚些时日也是无妨。”

       唐轩心道:不知林崤怎样了?若无快马,恐怕此时还在蒙古境内。

       林冬雨将手中包袱递向唐轩,说道:“唐哥哥先替我拿着,我去把房子烧了。”

       唐轩一愣,忙道:“你烧房子干嘛?这么精致的房子,烧了有多可惜。”

       林冬雨目光闪动,说道:“正因为房子好,才烧呢!你想,这么好的房子,若是有人见了长久无人,定会搬来居住。居住时,定会嫌弃院中的坟墓,定会将我爹的坟毁了,因此还是烧了为好。再者,烧了以后,屋里的东西就会随着我爹一起去了,他在那边儿也就不用再买了。他腿脚不便,谁会帮他去买?”说罢,又哭了起来。

       唐轩心道:这小姑娘人虽不大,心绪却很是周全。于是接过包袱,出了院门,到四处察看。见几间房舍与林中树木尚有距离,又见彤云低垂,全无一丝风色,想来烧了房子,也不会引起林火。

       察看之间,屋舍已然烧起。唐轩回到院中,见林冬雨看着燃起大火的屋舍,眼中泪水不住流下。

       大火熄了,只余缕缕青烟散入天际。林冬雨环顾庭院,说道:“这个茅亭就不烧了,过往路人可以歇脚避雨。”

       两人出了院门,见那三匹马还拴在树上。唐轩心道:正好当做坐骑。于是问道:“林姑娘可会骑马?”

       林冬雨轻轻摇头,说道:“不会,没有骑过。”

       唐轩看这三匹马中,红色的那匹较为温顺,说道:“你就骑这匹红马吧。”随后将骑马的窍要,简要说了。

       此刻,白雪早已飘飘而落,掩盖了地上的浮尘。林冬雨解开红马的丝缰,轻身一跃,便轻巧地跃上了马背。

       唐轩心道:这小姑娘不但会武,而且轻功颇是不俗。

       随后将那两匹黑马解下,从中选了一匹,另一匹则一声嘶鸣,顺着原路跑去。

 

       


       大雪下了两天,路上积雪盈尺。雪虽霁了,但北风吹来,却比飞雪之时更加清寒。

       两人并辔在雪中走了两天。这两天中,两人说话很少,林冬雨在马上不时回望,眼中不时垂泪,到时唐轩劝解几句,便不再多说。因为自己知道,老父急症过世之后的一段时日内,心中很是烦乱,只想一人安静独处,若是别人劝解过多,自己反倒觉得心乱。

       此刻,雪霁天青,万物银白,风冷如刀,割面而过,路旁枯树上的残雪,仍在不时地随风飘落。远山原树,在满目的素白中,像是水墨丹青中的景物。

       唐轩看着无垠的雪景,轻轻吟出四句诗来:

                                                                                    飘落无声满山原,都道来自天外天。

                                                                                    看得洁素满目白,却是人间遍地寒!

       声音虽是极轻,还是被林冬雨听到了,于是问道:“唐哥哥刚刚可是在吟诗?”

       唐轩道:“看着眼前的情景,不觉中吟了一首。”

       林冬雨又道:“是谁的诗?李白的?还是杜甫的?”

       唐轩脸上一红,说道:“这打油歪诗,哪里会是先贤的诗作?只是我随口吟出。”

       林冬雨道:“我听着挺好的,我听着与李白、杜甫的都一样。”

       唐轩道:“你读过李白、杜甫的诗?”

       林冬雨摇头道:“这些年来,我看的全是医书,还要抽出时间练武,没有时间读这些诗词,只是在小的时候,我爹抱着我时,我爹吟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那些诗,便记下了几首。”说着,眼圈又红了。

       唐轩见了,心中跟着难过,便不再说话了。

       地上积雪很深,林冬雨又是刚刚学会骑马,行进的很是缓慢。

       大约又走了五里路程,忽听林冬雨说道:“唐哥哥,你说是在一个特定的所在见到的我哥哥,那个特定的所在是什么地方呀?”

       唐轩略一沉吟,说道:“那是一座城堡,在很远的地方。”

       林冬雨眼中露出好奇的神色,说道:“那里景致是不是很美?那里是不是很好玩?”

       唐轩回眸凝神看向北方,说道:“那里有山、有水、有森林、有野花,那里的景致的确很美。”说着轻轻摇头,又道:“但那里很不好玩。”

       林冬雨道:“唐哥哥,你是不是因为那里不好玩才回来的?我哥哥呢?他回来了吗?”

       唐轩道:“我想他也回来了。”

       林冬雨向北看了一眼,说道:“你们在那里做些什么?可是在一起吟诗写文章?这些我虽然全是不会,但我哥哥却会。他本来不是学医而是学文的,我爹想让他中进士、点翰林改换门庭,但不知为何,后来他还是学医了。”

       唐轩苦笑道:“在那里我们不是吟诗写文章,而是在几个小疯子的监视下练武。”

       林冬雨伸出白皙细嫩的手指,掸了掸头上、身上从林树上飞落的残雪,说道:“在那里练武?我哥哥医术高,武功也高,我哥哥是当教习吗?对了,那里还有几个小疯子?我哥哥为什么没有把他们医好?其实,心疾疯病并不难医。”

       唐轩轻轻摇头,说道:“你哥哥不是教习。再者,那几个小疯子的病,你哥哥医不好。”

       林冬雨一脸疑惑,喃喃地像是自语:“我哥哥不当教习倒也罢了,居然还有他医不好的疯病?别说我哥哥,就是当下的我,多难的疯病,也有办法医好。”说着偷偷看了一眼唐轩,小声道:“唐哥哥不像说谎的人,看来真有特别的疯症。等见了哥哥,要好好与他商讨一番。”

       唐轩抬头看看天色,见是午时已过,又见前面路旁有几间房舍,斜斜伸出酒旗,心中大喜,想二人已在飞雪寒风走了大半日,前有酒家,正好到其间喂喂马、歇歇脚,喝碗热酒,暖暖身子。于是招呼林冬雨,抬手向前一指,未及开口,林冬雨早已喊出:“太好了!可以下马歇歇了!”

       店铺不大,很是清静,没有一个客人。想来大雪封路,行人已是断绝。店主见突然来了客人,脸上露出惊喜之色,急忙上前热情招呼,将二人让到临近火盆的一张桌前,又让伙计上了热茶。唐轩叫了半斤白酒,又让林冬雨点了四个热炒。

       不大功夫,酒菜便已上齐。那店主与伙计甚懂规矩,服侍齐备后,便退到一旁,不再多说一句。

       林冬雨不喝酒,只是吃饭,唐轩便自斟自饮。两人很快将饭吃完,于是坐在桌前喝茶休息。

       林冬雨一指装有“野芒”神弓的革囊,问道:“这两天我忘记问了,这个长长的东西是什么兵器呀?也不像刀,也不像剑的。”

       唐轩放下茶碗,拿起“野芒”,看着林冬雨,说道:“你忘记问了,我也忘记说了,这是一张弓,当世最为有名的一张神弓。”

       林冬雨眼中闪过慌乱之色,说道:“听我爹说,朝廷颁下禁令,不许百姓私藏弓箭。唐哥哥随身带着一张弓,岂不是违禁犯法?”

       唐轩微微一笑,说道:“此弓非同寻常,乃是一位功臣遗下,不能简单以犯禁二字定义。我带在身上,是为了寻找那位功臣的后人,好还给他。今天终于找到了,这件神物,也该物归原主了。”

       林冬雨轻轻点头,说道:“我知道了,那功臣的后人定是住在潞州,我们前往,定是还弓去了。”

       唐轩目视窗外,说道:“此去潞州不是还弓,而是去送另两名……”说着,神色不觉黯淡下来。

       林冬雨心绪像是受到感染,两手抱着双臂,放在桌上,眼睛静静看向前方,长长的睫毛微微翘着。

       唐轩收回目光,拿起“野芒”,双手递给林冬雨,说道:“这张神弓便是你们林家之物,今天就正是归还林家了。”

       林冬雨听了这话,一脸惊讶,说道:“这是林家之物,我怎么不知?也未听我爹与我哥说过。”又见唐轩将革囊递到面前,也用双手接了,哪知接在手中,却是出乎意料的沉重,竟从手中滑落,掉在桌上,碰翻了茶碗。

       林冬雨急忙跃起,身上还是溅了一些茶水。

       店中伙计见状,急忙跑上前来,将桌上及革囊上的茶水擦拭干净。

       林冬雨重又坐下,看看眼前的“野芒”,又看看对面的唐轩,纯净的目光频频闪动,说道:“唐哥哥曾说是宣宁人氏,在乡耕读,但以前呢?以前可是在官府、在太医院、在镖局这些地方做过事?”

       唐轩听了,不觉一愣,说道:“不瞒林姑娘,我以前还真是在宣宁府衙干过几年。”

       唐轩说罢,林冬雨“咯咯”的笑了起来,眼中闪出顽皮的神情,说道:“我哥哥说的话真是太对了!他曾说,这世上属官府、太医院和镖局这三个地方的人最为狡猾。”说着又是拿起桌上的“野芒”,说道:“这东西死沉死沉的,唐哥哥在我好奇问起之时,却说是我们林家之物,要物归原主,为的就是让我替你背着这个东西,好借机偷得清闲,但还是被我一眼揭穿了。哈哈,唐哥哥,我说得对吧!”

       看着林冬雨满是纯真童趣的眼神,唐轩一时童心大起,脸上故意露出惊讶的神情,说道:“林姑娘,我这心思,你是如何看出?你如此年纪,眼光就如此敏锐,要是再过几年,入了锦衣卫,准能屡破奇案,名扬海外!”

       话音刚落,只见店门一开,从店外走进一人,头戴风帽,身着皮裘,穿着颇为华贵。那人进得店来,脱去风帽,不住轻轻顿足,像是足下受了风寒。

       林冬雨面对店门,见那人中等身材,白面黑须,双目有神,神态端宁,大约四十左右的年纪。连忙悄声说道:“唐哥哥,先别说笑了,真是来了一个大官儿模样的人。”

       唐轩回头看去,不觉愣住,只见眼前之人正是以前的宣宁知府张昆孝。

       张昆孝见唐轩坐在店中,脸上神色一变,当即又恢复如初。

       此时店门又开,杨金手里提着两个大大的行囊走进店中,一边走一边喊道:“店家,店家,快去外面照看马……”话未说完,便见到店中的唐轩,当即嘴巴张大,却发不出声音,两手一松,两个行囊掉在了地上。

       唐轩站起身来,双手抱拳,说道:“府台大人,别来无恙。”

       一丝尴尬之色在张昆孝的脸上一闪即逝,随后轻轻点头,说道:“不想能在河东见到唐老弟,今生当真有缘。一年不见,老弟愈发干练了,而昆孝却更加衰朽了。”

       唐轩道:“府台大人不怕被唐某牵连,可同桌一叙。”

       张昆孝道:“老弟不要在这样称呼昆孝了,老弟也许不知,老哥我如今已是无官一身轻了。”说着看了一眼桌上的林冬雨,说道:“老弟桌上尚有女眷,昆孝坐了怕是不便。”说话之间,坐在唐轩对面的桌上,又道:“坐在这里一样说话,老弟你也坐吧。”

       此刻,杨金回过神来,上前一步,指向唐轩,颤声道:“你……你叛了朝廷,投了蒙古,如今……如今潜到河东,却又何来?”说着看向门外,又道:“此处距定襄城并不太远,那里驻着朝廷五百兵马,你……你不可乱来……”

       张昆孝面色一沉,说道:“杨金不得无礼!”

       林冬雨见张昆孝举止端宁,颇有气度,又听唐轩称呼府台大人,知道此人真是大官,又见他对唐轩很客气,以为两人是多年的朋友。突然这个贼眉鼠眼的跟班,竟说唐哥哥是朝廷的反叛,不由大怒,站起身来,指着杨金大声说道:“唐哥哥乃是世上的正人君子,是个大好人,我看你才像反叛逆贼,才是卑鄙小人!”

       唐轩忙道:“林姑娘不可多言,快快坐下。”

       此刻店中伙计端上茶水,杨金也招呼好酒菜,坐在张昆孝一侧。

       张昆孝喝了一口茶,轻咳一声,说道:“这位小姑娘说得不错,唐老弟真是这世上难得的正人君子!昆孝与老弟共事虽不到两年,却深知老弟的为人。”说着叹息一声,语气加重,又道:“唉,老弟呀!你的内心实在太清贵了!有时清贵得连自己都要负担不起!”

       说罢,连喝了两口茶,像是热了,解开棉裘的前襟,又道:“昆孝时运不济,落得这般天地,今日又与老弟在河东奇缘相逢,自当将肺腑之言说与老弟。”

       伙计将酒菜摆上,杨金将张昆孝面前的酒碗倒满,张昆孝端起酒碗,向着唐轩一举,说道:“难得你我此时、此地、此景相逢,老弟,我敬你一碗。”说罢,将酒喝了。

       唐轩也将碗中的剩酒一口喝下。

       张昆孝放下酒碗,说道:“人生如戏,如此一句老生长谈之言,又使多少聪明人想不明白、悟不透彻;问心无愧,如此一句使人不惧夜半敲门之语,又让多少人丢了前程、掉了脑袋!”

       说着张昆孝轻叹一声,又道:“老弟呀,官场这个戏台,才是最考量演技的地方。职位越高,需要演得越好。老弟呀,你早早退出这个戏台太对了!老弟你呀,为人太过实在!你全然不涂粉墨,能在台上晃了几年,得益于宣宁这个戏台太偏了、太小了!得益于老弟只是个打旗儿跑龙套的!”

       忽然,远处传来一缕箫声,箫声低婉,幽怨凄清,如泣如诉,惹人伤情。

       林冬雨眼圈不觉红了,唐轩心中生出莫名感伤,张昆孝神色稍显愀然,看着窗外,久久不语。

       若虚若幻的箫声中,张昆孝又道:“老弟呀,若不是我将问心无愧这句话提前说出,恐怕老弟此刻定会说出这四个字来,用这四个字来应对老哥。问心无愧,多好的词汇!天天吃饱饭,就不必说了。若是肚饿一天、两天,此话并不妨碍说出,但三天呢?四天呢?更多时日呢?……这个美好的词汇可还能叫得响亮?”

       婉转低逥的箫声,有时听着甚远,有时却似觉得便在旁侧……

       张昆孝神色更见端宁,语气愈加凝重,说道:“老弟在宣宁之时,虽是五石九品小吏,但令尊遗下些许田产,老弟又是孤身一人,是以能够活得洒脱。假若老弟没有田产,假若老弟有了家室,令夫人给老弟连生了七、八个孩子……嘿嘿,老弟你好好想想,那五石俸禄,将何以过活?……老弟呀,那些清流,那些百姓,他们痛骂贪官,他们痛恨污吏,但他们之中的绝大部分人,痛恨的并不是捞银子的那种行为。他们痛恨的是干那种事的人为何是旁人而不是他们自己!那些骂得越狠、越凶的人,看看他们都是什么修为?平日都做了些什么?他们一些人说大话、放空雷,时时标榜自己的清高,背地里干的却是相互诋毁、跻身上位的勾当;他们掺糠使水、缺斤少两;他们口出不逊、抬手打人;他们不孝敬父母、不敦睦邻里……昆孝可以断言,如若他们占了位置,他们捞银子的手段,恐怕会是更甚!若如那些人掌了权柄,那才真是要天下大乱!”

       张昆孝一口气说完,见唐轩沉默不语,便掏出丝帕,擦了擦头上的热汗,又道:“老弟此刻也许认为昆孝说得不对,甚至在心中还会痛斥此乃混账之言,但再过些年月,再经些磨难,老弟也许就不会这么想了。唉,聪明与悟性往往是两码事,人要是过了四十,还是悟不明白,那只能说悟性太低了!”

       那若虚若幻、婉转凄清的箫声忽地歇了,众人都觉得心中空荡荡的……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随着同样若虚若幻的吟咏之声,店门忽地一开,在一阵旋风卷进的飞雪之中,一人走进店来。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天裳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