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曹操稳固北方之际,南方的孙氏父子也在大力招兵买马,东征西讨,不断增强其政治和军事实力,最终成为江东的霸主。
孙坚是南方割据势力之首,曾在平定农民起义中立下大功,因此被任命为长沙太守。
后来,孙坚又加入关东联军讨伐董卓的队伍,在不断征战中扩大自己的势力。
接着,他在鲁阳遇到了袁术,被封为破虏将军。
袁术与刘表争夺荆州的时候,孙坚作为先锋大败刘表的将领黄祖,致使黄祖率兵四散而逃。
孙坚乘胜追击,没想到在途中被黄祖的士兵用暗箭射死。
孙坚去世之后,他的长子孙策继承父业,继续为袁术效力。
孙策虽然只有17岁,但长相英俊,身材高大健壮,勇猛善战,被人们称为“小霸王孙郎”。
袁术让孙策统领1000人马,使其逐渐展现自己的才能。
马日碑是朝廷的太傅,他去关东的时候,在寿春按照礼节招募了孙策,还请奏朝廷封孙策为怀义校尉。
袁术的将领乔蕤、张勋也十分赏识孙策的才华,甚至袁术本人也常感慨地说:“得子如孙策,死而无憾。”
但是袁术性情不定,而且言而无信。
他曾答应让孙策担任九江太守,但不久后,却让陈纪担任了这个职位。
后来袁术进攻徐州,向庐江太守陆康求粮草,没想到被陆康拒绝了。
袁术非常气愤,听说孙策之前也曾去拜访陆康,谁知陆康只让仆人接待,自己却闭门不见,孙策对此怀恨在心。
于是,袁术就派孙策前去讨伐陆康,临行前许诺道:之前我误用了陈纪,每次一想起这事就觉得对不起你。”
“这次你如果能打败陆康,我将封你为庐江太守。”
孙策接到命令,一举攻破了庐江。
他班师回朝邀功之时,袁术再次不守承诺,任命自己的旧部刘勋为庐江太守。
从此,孙策对袁术渐生不满。
孙策志向远大,继承了父亲的遗志,他想建立自己的功业,觉得自己在袁术麾下无法有所作为,也无法发挥自己的才能。
而且袁术心胸狭窄,容不下别人。
所以孙策想尽办法离开袁术,寻找新的出路。
碰巧这时,杨州刺史刘繇将孙策的舅舅、江东丹阳太守吴景,赶出了丹阳。
孙策便向袁术请命前去攻打江东,解救舅舅吴景之围。
袁术同意了孙策的请求。
孙策便带着一支队伍前往江东,趁机扩大自己的地盘。
他沿途招兵买马,从寿春出发,到达历阳(今安徽和县)时,已经有了五六千人马。
在这里,他遇到了前来拜访的挚友周瑜。
周瑜听说孙策要出兵,就带着一队人马前来助战,还为他提供粮草和其他资助。
孙策不仅壮大了自己的实力,也找到了可以并肩作战的战友,为后来称霸江东奠定了基础。
没过多久,孙策率领人马,前去征讨刘繇。
经过多日的奋战,最终逼迫刘繇离开丹阳,使其舅舅摆脱了险境。
他还趁机占领了吴郡和会稽郡,使江东的大部分地区成为自己的地盘。
为了继续扩大势力,孙策下令:“欢迎刘繇的旧部士兵投降,免除他们家庭的赋税和徭役。”
这个命令一出,刘繇的两万多将士纷纷前来投降,孙策的实力大增,从此称霸江东。
孙策统一江东后,封吴景为丹阳太守,朱治为吴郡太守,自己则兼任会稽太守。
孙策行事稳重,体恤百姓,对手下部队非常严格,军容整齐,纪律严明,禁止士兵抢夺民众财物,干扰百姓生活。
这些措施的实施,百姓都非常支持。
孙策在江东地区逐渐深得民心,声望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