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看到反对自己的刺史、太守,各有各自的打算,所以没什么好怕的。
他在长安自称太师,并要求献帝尊称自己为“尚父”。
他封自己的弟弟、侄儿为将军、校尉,连刚出生的婴儿也封为侯爵。
为了寻欢作乐,他在离长安200多里的地方建造了郿坞堡。
他将城墙修得又高又厚,将从百姓那里搜刮来的金银财宝和粮食都储存在那里,光粮食就足够吃30年。
董卓得意洋洋地说:“大事即将成功,天下将属于我。”
“即使不成功,我也可以在这里安享晚年,没人能够打得进来。”
董卓在洛阳的时候,已经杀了一批官员,到了长安后更加专横跋扈。
文武官员只要一不小心得罪了他,就会掉脑袋。
有些大臣担心自己性命不保,便暗中除掉这个恶棍。
董卓麾下有个心腹叫吕布,是一个非常勇猛的战士,力大无比,擅长骑马射箭,武艺高强。
吕布原本是并州刺史丁原的部下,董卓进驻洛阳的时候,就派人带着大量财物前去拉拢吕布,让吕布杀死丁原。
吕布被董卓收买后,背叛了丁原,投靠了董卓。
董卓将吕布收为干儿子,让吕布随身保护自己。
大家害怕吕布的勇猛,不敢对董卓下手。
司徒王允决心除掉董卓,他知道想要除掉董卓,首先要拉拢他身边的吕布。
于是,他经常邀请吕布到家里喝酒聊天。
久而久之,吕布觉得王允对自己很好,就把他与董卓的关系告诉了王允。
原来,虽然董卓和吕布是父子关系,可是董卓性格暴躁,稍有不顺他意的话,就向吕布发火。
有一次,吕布言辞不顺着他,董卓火冒三丈,竟然向吕布扔戟。
幸好吕布反应迅速,躲过了戟,这才没有被刺中。
第二天,吕布向董卓赔礼道歉,董卓也表示宽恕,但吕布心里并不痛快。
他将这件事告诉了王允。
王允听后很高兴,将自己想杀董卓的计划告诉吕布,说:“董卓是一个奸贼,我们想为民除害,你能否帮助我们,做个内应?”
吕布听说要杀掉董卓,有些犹豫不决,说:“他是我的养父,儿子怎么能杀父亲呢?”
王允摇摇头说:“唉,将军真是愚蠢,你姓吕,他姓董,本来就不是亲生父子。”
“再说,当初他向你扔戟的时候,还有一点父子的感情吗?”
吕布听了,觉得王允说得有道理,便答应和王允一起行动。
公元192年,汉献帝刚刚病愈,在未央宫与大臣们会面。
董卓从郿坞来到长安,为了防止暗杀,他在朝服里面穿上铁甲。
他在乘车进宫的大路两旁,派卫兵排成一条夹道。
他还让吕布带着长矛保护自己,认为这样的安排,万无一失。
他哪里知道王允和吕布早已商量好,吕布约了几个忠心的勇士,假扮卫士混在队伍中,专门守在宫门口。
董卓的座车一进宫门,就有人举起长矛刺向董卓的胸口。
可是长矛刺在董卓胸前的铁甲上,怎么也刺不进去。
董卓用胳膊一挡,手臂被刺伤。
他忍着疼痛跳下马车,大声喊道:“吕布在哪里?”
吕布从车后走出来,高声宣布:“奉皇上诏令,讨伐贼臣董卓!”
董卓见到自己的干儿子背叛了他,大声骂道:“可恶的奴才,你竟敢……”
话还没说完,吕布已经举起长矛,一下子刺穿了董卓的喉咙。
士兵们冲上前去,砍下了董卓的头颅。
吕布从怀里拿出诏书,向众人宣布:“皇上有命令,只杀董卓,其他人一概不追究。”
董卓的将士们听了,高兴地呼喊万岁。
长安的百姓受尽了董卓的残酷压迫,听说除掉了奸贼,成群结队地跑到大街上,唱歌跳舞。
很多人还把自己家里的衣服首饰变卖,换了酒肉带回家大吃一顿。
董卓死后,凉州兵群龙无首,成了一盘散沙。
凉州士兵的战斗力强,对董卓忠心耿耿,如何处理他们成为了东汉朝廷和王允面临的一个难题。
一向颇有谋略的王允,却在处理这件事失策,最终招致杀身之祸。
王允坚持认为,解散凉州士兵是彻底消除董卓势力的最好办法。
但是,他没有预料到危险正逐渐逼近自己。
王允解散凉州士兵的消息刚刚传出,顿时谣言四起。
有人说:“王允解散凉州士兵以后,就会逐个捕杀他们。”
还有人说:“王允要扫平凉州,以绝后患。”
一时之间,整个凉州城陷入一片恐慌之中。
凉州士兵对王允失去了信心,他们认为既然难逃一死,不如起来抵抗一下,或许还能有条活路。
凉州军中威望最高的将领李傕、郭汜,集合了全部凉州士兵,打着为董卓报仇的旗号,气势汹汹地攻向长安。
朝廷的士兵本就对彪悍粗犷的凉州士兵心存畏惧,现在看到他们气势如虹、情绪激动,无不心生恐惧。
他们在刚与凉州士兵交战一番,阵型大乱,很快就被打得溃不成军,大败而归。
李傕、郭汜的军队势如破竹,锐不可敌,不久便占领了长安。
眼看大事不妙,吕布急忙叫王允一起逃跑,但被王允拒绝。
最后,王允被李催和郭汜处死,为国捐躯。
王允的死,让汉献帝和百姓深感痛心,他们本希望王允能安抚四方、平定乱世,如今已经没有了希望。
王允韬光养晦,暗中密谋,最终除掉了祸国殃民的董卓,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他在掌权之后,举措不当,逼得凉州士兵反叛,最终死在了李傕和郭汜的手中,实在令人感叹。
然而东汉的统治日益腐朽,积重难返,走向灭亡是历史的必然,一个人的力量又如何能够扭转乾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