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反“围剿”后期,受中共中央委派,张国焘与陈昌浩、沈泽民一道,从上海抵达鄂豫皖根据地。
一九三一年五月十二日,张国焘在河南光山的重镇新集召开会议,宣布撤销鄂豫边特委,成立鄂豫皖中央分局和新的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张国焘任分局书记兼军委主席。
六月,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决定建立陂安南县,陂安南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高桥区庙嘴湾戴氏祠召开,成立陂安南县苏维埃政府,李先念同志被选为苏维埃政府主席。
十月十七日,陂安南县在庙嘴湾召开第三次“扩红”大会,苏维埃政府主席李先念率领三百多青年参加红军,李先念担任红十一师三十二团政委。
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七日是个晴朗的日子,红四方面军在黄安县七里坪宣告成立。初冬的朝阳,照耀在七里坪西门外的倒水河畔。九时许,高擎红旗的旗手引领着一队队威武雄壮的红军健儿,从四面八方开进河畔,在阅兵总指挥王树声的号令下,按指定位置列成方队,准备接受最高指挥官的检阅。两万多名指战员,持枪列队,容光焕发,充满战斗气息。周围各村的数万群众,扶老携幼,络绎不绝,向河滩涌来。
十时整,中央分局和军委负责人张国焘等在主席台上就座。陈昌浩代表分局和军委宣布命令: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下辖第四军和第二十五军。红四方面军军部改为方面军总部,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政治部主任刘士奇。
第四军直辖第十师、第十一师和第十二师,第十师师长倪志亮,政委甘元景;第十一师师长王树声,政委甘济时;第十二师师长陈赓,政委刘杞;第二十五军军长邝继勋,政委王平章,辖七十三师,师长刘英,政委吴焕先。
接着,阅兵开始,徐向前、陈昌浩走下主席台,骑上高头大马,沿着倒水河畔行进,频频向部队招手致意并亲切问候。这时周围人群发出震天动地的欢呼声,热烈庆祝红四方面军的成立。整个七里坪人山人海,象过盛大节日似的沸腾起来了!这是中国革命史上辉煌的一页。
拥有三万多兵力的红四方面军的成立,标志着大别山区工农红军的发展壮大,是党领导鄂豫皖边人民浴血奋战四年取得的胜利成果,它将以三大红军主力之一的光辉战斗历程而永彪史策!从黄麻起义到此时段短短四年间,七里坪见证了这支红军队伍在刀风剑雨中从小到大,不屈不挠走过的坎坷之路。
鄂豫皖苏区和红军的发展引起南京政府的震惊。蒋志清针对鄂豫皖苏区发动的第三次“围剿”已重兵云集达十五个师,集聚在鄂豫皖根据地周围。其中豫东南地区四个师、鄂东地区七个师、皖西地区四个师,另有在河南的第四师、南京的警卫师也调往武汉,其第二十路军也向信阳集结,可随时参加围攻作战,企图对鄂豫皖苏区发动第三次围剿。
但由于九·一八事变后国内反蒋抗日浪潮高涨,国党围剿军的兵力仍处于分散防守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中共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采取主动进攻战略,以破坏国党的围剿计划,巩固和扩大苏区。
根据上述决定,红四方面军在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指挥下,连续进行了四次进攻战役。
首先,红四方面军以打乱南线国民党军的围剿部署为目的,于十一月十日至十二月二十三日,集中方面军主力进行了黄安战役。
红四方面军决定以一部兵力牵制豫东南和皖西的国军,集中红四军主力七个团和黄安独立团发起黄安战役。
黄安城是国军靠近鄂豫皖苏区中心的一个突出的据点,由第六十九师两个旅共四个团防守。其师部及第二0六旅驻守城内,第二0七旅分驻城北、城西外围据点;配属该师的第三十师一个团防守城南桃花店和西南高桥河,并可得到位于宋埠、麻城、黄陂的第三十师主力、第三十一、第三十三师的应援。据此,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决定:第一步扫清黄安城外围据点,切断守军与外地联系;第二步加紧围困黄安,并打击可能增援之敌;第三步攻歼黄安城守军。
十一月十日夜,红军开始对黄安外围据点展开攻击。至二十日,红四军和黄安独立团先后攻占黄安城北东王家、城西下徐家和桃花店、高桥河等据点,歼灭守军一个团又两个营及地主武装一部,扫清了外围所有据点,将县城包围,完成了战役第一步任务。
二十二日到二十三日,红四军第十二师和黄安独立团,连续击退城内守军企图重占桃花店的两次反扑,俘虏千余人。接着又攻占黄安城东、西两关,国军企图夺回已失据点,但未能奏效,龟缩城内,粮弹渐缺,迫使守军龟缩城内,固守待援,同时频频向外呼救。
十二七日到二十一日,驻宋埠、黄陂、麻城的国军三个师陆续来援,都被红军击溃,退回原防地。这时黄安县城已被围四十一天,粮食没有了,弹药已经很有限,但是已经断绝了补给,外援也没有希望。第六十九师师长赵冠英眼看守不住了,企图突围逃走。红四方面军认为攻城条件已经成熟,于是于二十二日晚发起总攻。红军战士潮水般从各个方向接近城墙,无数云梯架在城墙上,红军战士纷纷攀登云梯攻城。一时间,双方的枪炮声混合着排山倒海的喊杀声惊天动地!
就在这时候,一架飞机飞临城区上空,守城的第六十九师官兵以为是上级给他们空投物资来了,所有的国军官兵一下子看到了希望,一时间,城内一片欢腾起来,官兵们纷纷摘下军帽向空中挥手致意,口中高呼着口号。
只见从飞机上掉下密密麻麻的东西,国军官兵们知道,那密密麻麻的东西一定是各种好吃的东西,饼干?糖果?葡萄干?落下的东西离地面越来越近,官兵们都已经做好了捡取各种食物的准备。
但是奇怪啊,从飞机上投下的东西为什么都轻飘飘的?但是似乎也有重物,迅速地落下地面。国军官兵们正在疑惑,忽然响起了爆炸声!国军官兵们都傻了:他妈的这是怎么了?为什么飞机投下炸弹炸自己人?你飞机上的人瞎了眼?没看到这里是国军驻守的黄安城?没看到我们还在冒死守卫着黄安城?飞机在国军官兵们骂骂咧咧声中飞走了,国军官兵们从地上捡起一张张纸片,大家忙于看那些纸片到底是什么玩意儿,只见纸片上都印着相同内容的文字:
“国军兄弟们!你们已经走投无路了!赶快放下武器投降吧!红军不杀俘虏,红军优待俘虏,赶快放下武器投降吧!”
国军官兵们哪里知道,原来这是红军的飞机“列宁”号参与攻城。这架飞机原是国党川军首领刘湘在一九三零年一月从国外购买的德国容克式战斗机,在从南京飞回四川途中,因油料不足,迫降在鄂豫皖苏区而被红军缴获。驾驶员经过教育和观察,认为红军是真正为人民谋利益的军队,愿意留在红军服务。飞机被命名为“列宁”号。这是红军第一次有飞机支援的攻城作战。
关于红军首架飞机“列宁”号还有不寻常的来历。
一九三零年三月十六日,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罗山县一带云雾弥漫。临近中午,空中由远而近传来飞机马达的轰鸣声,一架飞机正沿竹竿河上游河道由北向南飞行,机翼上的“青天白日”标志在雾气中时隐时现。
突然,飞机越飞越低,晃晃悠悠朝河滩落下去。发现这个意外情况,担负警戒任务的赤卫队员立即吹响号角。红军的一个手枪队和赤卫队员迅即拿起枪、长矛和大片刀,向飞机降落的地方奔去。
在宣化店西南二十里的陈家河附近菜子棚前面的河滩上,大家找到了这架国党空军美制“柯塞”式飞机。飞机着陆后滑行了一段距离,因一个轮子陷入泥中而停下来,机身稍微倾斜,机头的螺旋桨仍在旋转。坐在驾驶舱里的飞行员开始以为这里是国统区的地盘,不断地向围拢来的人群吆喝:“赶快去报告当官的,想办法弄点汽油来。”
飞行员交代,他叫龙文光,三十岁,四川人,原本正在由武汉飞往开封执行通信联络任务的返航途中,因大雾迷航,油料耗尽,被迫降落。
“铛、铛、铛”,刺耳的钟声过后,河南罗山县第一区第十乡赤卫队大队长陈国清在派人向上级报告的同时,组织一群农民举着锄头、长矛、鸟枪铺天盖地地冲来,迅速把飞机包围起来。
几乎与赤卫队一同赶来的还有一群身着长袍、头戴礼帽、举着“汉阳造”的人,他们是反动民团。
一边是共党的赤卫队,一边是国党的民团,双方都扑向了这架飞机。很快,河滩上出现了锄头、长矛对“汉阳造”的争斗场面。不久,罗山县地方武装营营长郑猛子带领三十多名红军战士,与赤卫队员密切配合,经过一场你死我活的厮杀,终于击退了反动民团的进攻,民团骂咧着扔下几具尸体逃跑了。赤卫队员们迅速包围了这架国党飞机。无可奈何之际,飞行员打开舱口,举着双手走了出来,并不停地喊道:“我是飞行员,请各位父老不要伤害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