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黄巾起义的冲击,东汉王朝本来就已经摇摇欲坠。
汉灵帝一死,外戚和宦官两个势力的争斗,更是加速了它的灭亡。
公元189年,年仅14岁的皇子刘辩登基,是为汉少帝。
按照惯例,由何太后临朝执政,外戚大将军何进掌权。
宦官蹇硕原本是禁卫军头目,企图谋杀何进,但未能成功。
何进掌权后,将蹇硕抓起来处死。
何进的手下中军校尉袁绍,出身于大士族家族。
他的家族“四世三公”,许多朝廷和州郡的官员都是袁家的门生或部下,所以袁绍的势力非常大。
蹇硕被杀后,袁绍劝何进彻底铲除宦官势力,他说:“以前窦武曾试图消灭宦官,却因泄露了密,反而被宦官杀害。”
“现在将军掌握兵权,应该为天下除害,不要错过这次机会。”
何进不敢做主,前去与何太后商量,何太后说什么也不同意。
袁绍继续为何进出谋划策,劝他暗中召集各路兵马进京,逼迫何太后同意铲除宦官。
何进认为这是个好办法,于是决定召集各地的兵马来威胁何太后。
何进的主簿陈琳听了,连忙阻止说:“将军手中有大批兵马,想消灭几个宦官,还不是像炉火上烧几根毛发那样容易吗?”
“如果召集外来的兵马进京城,这就像将权利交给别人,很可能会引发混乱。”
然而,何进没有听从陈琳的劝告。
他认为各州人马中,就数并州牧董卓实力雄厚,寻求他的帮助肯定不会错。
于是,他派人给董卓送去一封信,要他迅速带领兵马进入洛阳。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宦官的耳中,几个宦官商量后决定:“再不采取行动,咱们就完蛋了。”
他们在皇宫里埋伏了几十个武士,假传太后的旨令,召唤何进进宫。
何进一进宫,就被宦官围住杀害。
袁绍得知何进被杀,立刻派他的弟弟袁术攻打皇宫。
袁术干脆地放了一把火,将皇宫的大门烧掉。
大批士兵冲进宫内,不分青红皂白,见到宦官就杀。
有些人并不是宦官,只是因为没有胡子,也被错误地认为是宦官遭到屠杀。
经过这场火并,外戚和宦官两方势力都遭受了重创。
不久,何进所召来的董卓,则率军进入了洛阳。
董卓原本就是凉州的豪强,在那里结交了一些羌族豪强,称霸一方。
黄巾起义以后,他又仗着镇压起义军的功劳,升到了并州牧的职位。
他一直以来就有侵占中原的野心,这一次趁着何进征召的机会,急忙率领3000人马赶来。
董卓抵达洛阳后,渴望掌握大权,可是人马太少,担心无法压制住洛阳的官兵。
于是他玩了一个花招,每次在夜深人静之际,将人马悄悄地带到城外,到了第二天,再让那批人马大张旗鼓地开进城。
就这样,连续几次的进出,洛阳的人们都不清楚董卓有多少人马。
原本归隶于何进的将士,见到董卓的势力强大,纷纷投靠他。
这样一来,洛阳的兵权全部落入了董卓的手中。
为了独揽大权,董卓决定废黜汉少帝,改立少帝的弟弟陈留王刘协为皇帝。
他知道洛阳城里的士族官员,袁家势力最大。
因此,他请袁绍前来商讨此事。
董卓说:“我认为陈留王比现任皇帝更合适,我打算立他为帝,你如何看?”
袁绍回答说:“陛下年纪轻轻,刚刚登基,并没有任何过失。”
“若要废黜他,只怕天下人会不服。”
董卓碰了个钉子,气得瞪圆双眼,手按宝剑,用威胁的语气说:“大权在我手中,我要这样做,谁敢反对?”
“你以为我董卓的剑不够快吗?”
袁绍也气红了脸,说:“天下还有其他英雄好汉,不仅仅是你董姓一个人!”
他一边说着,一边拔出佩刀,走了出去。
他担心董卓不会放过自己,匆忙逃往冀州。
袁绍的弟弟袁术听闻此事,也离开了洛阳,前往南阳。
袁绍兄弟离开后,董卓召集文武百官,宣布废立决定。
刘协即位为帝,是为汉献帝,而董卓则做了相国。
董卓本来就是一个极其残暴的人,担任相国后,纵容兵士残杀无辜的百姓。
有一次,洛阳附近的阳城举行庙会,百姓聚集在那里赶集。
董卓派兵到那里,竟命令将会场上的男子全部杀死,抢掠妇女和财物。
然后用百姓的牛车装载着财物,耀武扬威地返回洛阳,一路上高呼万岁,说是打了大胜仗回来。
董卓的恶行,造成洛阳城一片混乱,一些有见识的官员纷纷离开了洛阳,包括典军校尉曹操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