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汤浇蚁穴(上)
书名:血染的风采燕然勒功 作者:靰鞡草 本章字数:4866字 发布时间:2023-05-21

有一句究竟出自何处,查无实证的俗语,叫作“汤浇蚁穴,火燎蜂房。”说的就是以泰山压顶之势扫除害人虫。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沙家浜》中,郭建光一角在“飞兵奇袭沙家浜”唱段中有一段唱词:“支队撒下包围网,要消灭日寇、汉奸匪帮。组成了突击排兼程前往,飞兵奇袭沙家浜。将尖刀直插进敌人心脏,打他一个冷不防。管叫他全线溃乱迷方向,好一似汤浇蚁穴,火燎蜂房!”

忘了是哪个朋友说起来的了。说的是有一个喜欢拔犟眼子的伙计,听了郭建光的这段唱,十分想知道“汤浇蚁穴,火燎蜂房”究竟是个什么样。这个伙计跑到野外,还真找到了一个有大量蚂蚁出入的蚁穴。他掀开蚁穴上的石头,顿时,拥兵数万的黑旗军营乱了阵脚。黑旗军的士兵们在慌乱中爬高趟低,急匆匆搬运粮草或侦察敌情。这个伙计把事先准备好的开水浇了上去,刹时间万马齐喑,真正的堆尸如山,着实的哀鸿遍地。让这个伙计感到很震撼的是,求生的本能没有让黑旗军的士兵们就此泯灭。那些没被汤浇的幸存者们仍在踏着同伴的尸体寻找同类和吃的。看起来,黑旗军假以时日,东山再起势在必然。幸亏这个伙计没去森林中寻找蜂巢,要是找到蜂巢之后再放一把火,看一看“火燎蜂房”什么样,非酿成森林火灾不可。汤浇蚁穴尚且如此,滚雷要是在蚁穴里炸响,汉语词汇再丰富,恐怕也难找到合适的词来形容了。

《蚁穴滚雷》战斗提前打响了!那是因为即将参加实战了,“雳火分队”从上到下无论军民都极度兴奋。尤其是哈尔滨第一机械厂,也就是674工厂,和湖北江山机械厂,也就是5137工厂参加实战测试的技术人员更是欢欣鼓舞。所以,“雳火分队”行军速度也就异乎寻常的快。大大超出了南疆前线东部“前指”的预期。就在越军第一军区军区司令吴文研中将陪着陆军总司令部的副总参谋长荣志勇少将边吃边聊,互诉别来之情,晚饭还没吃完的时候,“雳火分队”提前三个多小时到达了距预设阵地八公里之处隐蔽待命。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句话告诉我们,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学会正确对待。即正确处理人与事物,过程与结果的关系。须知其来有自,后天努力才可事可天成。

有人说这句话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即认为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神或绝对精神等在支配着一切。也就是说虽然人可以谋事,但最终还是天在决定事情的成败。严格来说,就看你把这个“天”理解成什么,是宿命论里面的天命的话,那就是历史唯心。如果把“天”理解成与自身之外的一切外在因素,就谈不上唯心。成事一靠自身,二靠外部因素,当然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次要的,而且外因并不是不可控的,实际上内部越是强大,对外在因素的控制能力也就越强。再算无遗策,也难保证没有遗漏,这就是未被控制的外在因素。

战场上,无论是敌情还是我情都是瞬息万变,不确定的因素很多。无论是战争的哪一方,稍有不慎,没有掌握住机会,就会造成失败。当然了,如果战争的双方都犯了错误,那就要比谁犯的错误小,谁就有可能胜出。也幸亏“雳火分队”士气高昂,部队机动的速度快。否则,《蚁穴滚雷》作战计划还真有流产的可能性。

迫于越军“大咖”一会儿一个电话的巨大压力,吴文研和荣志勇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来,来组织对“利剑部队”三个侦察兵的追剿。越军战后痛定思痛,越军125B师188团十营和平辽独立营、保肯独立营的损失不计,越军中的精锐“影子部队”和先锋军师308师692a团几乎一夜之间全部阵亡,越南的“大哥大”要是不动怒那就怪了,足以令越军“大咖”吃不了兜着走。年底,这位越军 “大咖”就不再担任越南的政治局委员。次年年初,又被免去中央军委党委书记、国防部长等职务,黯然退出政界,一世英名化为乌有。

在吴文研和荣志勇的严令下,先锋军师308师692a团哪儿敢怠慢,他们不顾在崎岖的山路上车队疾驰的危险,全团乘车一路狂奔,终于在天黑时赶到了梅望岭地区。“影子部队”的三个连也紧咬着“鵟鹰”陈永飞和“蛇雕”钱广以及“苍鹰”姚仁铭不放,衔尾急追,比692a团先头连晚了不到一个小时,也赶到了梅望岭地区。在吴文研的命令下,越军的平辽独立营和保肯独立营也倾巢出动,向梅望岭1060.2高地运动。125B师188团的八营和九营也进入战备状态,随时准备增援1060.2高地。

吴文研和荣志勇是不怕重蹈甘固山730高地被火洗的覆辙的,关于这一点,他们的心中都有数。因为他们有可靠的情报,梅望岭地区对面中国军队的炮兵没有远程大口径火炮,最大口径的身管火炮是省军区独立师炮兵团新换装的1954-1式122mm榴弹炮。这种火炮的最大射程才11.8公里,就是把炮推到边境线上,也只能勉强打到1060.2高地北侧的半山腰,根本构不成威胁。越军这时还不知道省军区独立师炮兵团已经换装了1982年式130mm火箭炮,以为用的还是老古董1963年式130mm火箭炮。这种火箭炮虽然口径略大,但是射程还不及1954-1式122mm榴弹炮。

让吴文研和荣志勇放心的是,令他们颇为忌惮的中国军队炮一师的大口径火炮远在千里之外,没有迹象,也来不及调过来。追剿“利剑部队”残余的部队只要不越过881.7高地,也就是中国军队所说的6号高地,就没有被炮火偷袭的危险。

实在是有点出乎“前指”的意料之外,负责牵牛鼻子的陈永飞和钱广、姚仁铭三个侦察兵,竟然把越军这么壮的一头牛牵到了梅望岭地区。那是一个团另三个营的越军,外加“影子部队”的三个连,两三千人呀。如果只有边防七团一个团单纯的夺取5号高地,局限于梅望岭地区的特殊地形,还真有被越军的优势兵力包围的可能。既然有这么多的越军忙忙似渴鸦赴泉,急急如老猫闻咸鱼,来给“影子部队”陪葬。心诚之下,却之不恭,“前指”也就勉为其难,照单全收就是了。反正三个基数的“一号弹”足够用,三个连的越军是收,三千个越军也是一勺烩。那就是:“太上老君教我杀鬼,与我神方。上呼玉女,收摄不祥。登山石裂,佩带印章。头戴华盖,足蹑魁罡,左扶六甲,右卫六丁。前有黄神,后有越章。神师杀伐,不避豪强,先杀恶鬼,后斩夜光。何神不伏,何鬼敢当?”

不过,攻击5号和7号高地只是佯攻,边防七团的真实战役意图除了接应担负牵牛鼻子任务的“利剑部队”的陈永飞和钱广、姚仁铭三个侦察兵,还要以猛烈的攻击动作造成越军第一军区司令部的误判,帮助越军第一军区司令部犯错误。也是为了清除梅望岭地区的7号高地越军的炮兵火力,掩护“雳火分队”进入预设阵地。只不过,由于敌我双方的动作都超乎寻常的快,这一下子可苦了陈永飞和钱广、姚仁铭三个侦察兵。他们一路在越北崇山峻岭的森林中急行军,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更别提吃饭了。

越军的情报或者是估计还真的很准确,吴有贵的边防七团二营还真的是《蚁穴滚雷》战斗的主攻营。按照“前指”的作战计划,天黑后,吴有贵带领营指挥所,紧随突击连四连之后,潜进到越军7号高地山下,跟进靠前指挥,边防七团团指挥所也进抵边境一带。在边防七团团指挥所两侧,隐蔽着一营的三个连和机炮连,以及三营的一个连,那是团长沈大年的预备队。越军梅望岭地区的地形确实很特殊,越军在这里摆了一个“窄正面,大纵深”的阵势,不利于我军大部队回旋。按照“前指”制订的《蚁穴滚雷》作战计划,三营的两个连负责左右两翼策应,正面接应“利剑部队”陈永飞和钱广、姚仁铭三个侦察兵的战斗主要靠吴有贵的二营了。

东部“前指”参谋长乔建华乔参谋长审时度势,根据敌我情况的变化,征求了“前指”朱玉涛朱司令、胡政委和贺智民贺副司令的意见后,断然下达了提前实施《蚁穴滚雷》作战计划的命令。随着三发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出现在雨雾蒙蒙的夜空中,省军区独立师炮兵团新换装的1954-1式122mm榴弹炮和1982年式130mm火箭炮,以及1956年式85mm加农炮立刻喷出愤怒的火焰。炮弹带着火红的尾巴,划过夜空,让越军梅望岭地区的7号高地变成了一片火海。

省军区独立师炮兵团新换装的1954-1式122mm榴弹炮还没有什么重大改进,新换装的1982年式130mm火箭炮可就改得面目全非了。这款火箭炮是1963年式130mm火箭炮的改进型,刚刚投入批量生产,有好多内地的甲类军都没有装备。1982年式130mm火箭炮的定向管由19 管增至30管。运载发射车战斗全重7.5吨,由NJ230型越野车,也就是“南京嘎斯”车底盘换成了经典的东风EQ240型越野车底盘,并将驾驶室改成双排座位,能乘载八名乘员,改善了炮手乘车条件。1982年式130mm火箭炮还取消了千斤顶,采用气动板簧固定器,消除了射击时引起的车体振动。

“为祖国为人民立功的时刻到了!同志们,冲啊!”省军区独立师炮兵团猛烈的炮火延伸射击之后,突击连四连连长金国平一声令下,战士们一跃而起,以排山倒海之势扑向越军梅望岭地区的7号高地。一群群迫击炮弹在敌阵中开花,喷火器吐出条条火龙。各突击组勇猛冲击,其势锐不可当。边防七团的二营四连那也是一个战功卓著的老连队,曾以“攻如猛虎,守如泰山”著称于准海战场。今天,四连的新一代又在《蚁穴滚雷》战斗中打响了第一枪,打出了威风。

边防七团二营四连的突然攻击,越军早有准备。越军第一军区军区司令部的吴文研中将一声令下,驻守在5号高地西北侧无名高地上的越军125B师188团十营所属炮连的67式82mm迫击炮,立刻开始按事先标好的标尺开始拦阻射击了。一枚枚82mm迫击炮炮弹在7号高地的山坡上不断爆炸,正在向山头冲锋的边防七团二营四连已经有几个战士在火光中中弹倒下。有我“战争之神”在,岂容宵小猖狂?省军区独立师炮兵团刚刚新换装1954-1式122mm榴弹炮,正是牛哄哄的时候:“嘿嘿……老虎不发威,你当是病猫呀?老子可不是惯孩子的家长!瞅你们这些个猴头儿猴脑儿的小损样儿,敢跟老子奓刺儿?老子卸了你们的嘎拉哈!”

省军区独立师炮兵团的1954-1式122mm榴弹炮一个齐射,越军125B师188团十营所属炮连的67式82mm迫击炮哪里是省军区独立师炮兵团的1954-1式122mm榴弹炮的对手,自然立刻就成了哑巴。什么叫地动山摇?什么叫仿佛空气在燃烧?什么叫大地在颤抖?越军炮兵对中国军队的炮兵绝对心有余悸。攻击7号高地,中国军队的炮兵雄风犹在,真正到了边防七团二营四连的战士们冲锋,已经是清剿残敌了。

越军炮兵在南疆前线西线,被南疆军区副司令鞠老将军的大炮打怕了。其中,最经典就要数“7.12松毛岭”大战了。在这之前,越军炮兵一般只敢打中国军队的步兵。可邪门的是,“7.12松毛岭”大战初期,越军炮兵居然顽固的和中国军队炮兵对射,这属于非常罕见的事情。越军炮兵勇气可嘉,但就象瓜达尔卡纳尔岛上的小日本鬼子一木支队用迫击炮和美国佬对射一样,有点儿不自量力。在大战的后期,越军炮兵就乖多了。中国军队在收复几个丢失的高地时,都只有越军挨炮,越军炮兵基本保持沉默。也许是没炮可用了,也许是吓住了。

“7.12松毛岭”大战的炮战意义深远,从此以后,越军炮兵基本失去了和中国军队的炮兵进行对等炮战的勇气。据说,“7.12松毛岭”大战之后,越军领教了中国军队炮兵的实力,认识到和中国军队拼炮兵那就是属于一个典型的战术错误。越军国防部为此有了一个没有形成文字的命令,那就是一旦再和中国军队发生炮战,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只能智取,不可力敌。这话说白了,就是“中国军队的炮兵惹不起!惹不起,躲还不行嘛?”就算是大炮撤不出来,人也要想尽一切办法撤出来。反正“第三军事强国”不缺装备,实在不行,后面还有老毛子老大哥撑着呢。

尽管没有越军国防部形成文字的命令,但是口头传达的命令也是救命的稻草呀。《蚁穴滚雷》战斗伊始,省军区独立师炮兵团的1954-1式122mm榴弹炮对越军125B师188团十营所属炮连的67式82mm迫击炮阵地一开火,阵地上的越军只能自求多福。其他支援越军7号高地的炮兵急忙偃旗息鼓,转移阵地。保存实力要紧,毕竟富有实战经验的老炮兵死一个少一个,死不起!

让边防七团二营四连的战士们感觉不过瘾的是,越军炮弹还在空中飞呢,中国军队炮兵的炮弹已经出膛,一群群的炮弹就像赶集一样,争先恐后,直奔越军的炮兵阵地而去了。四连的战士们非常羡慕西线的战友,也想像他们一样看到炮兵打出来的一个个奇观。一个奇观是炮弹炸出一道滚动的火墙,仿佛静止一样立在阵地的前方,在黎明前比照明灯还亮。越军只要敢于接近这道火墙,立刻就尸骨横飞。另一个奇观,那就是天空中不断闪现像礼花一样的闪电。这个场面最壮观,也最难得。有经验的老兵都明白,那是咱们和越军双方的炮弹在半空中相撞了。双方的炮弹在半空中相撞不是不可能,只是概率很低而已。不过,中国军队的炮本来就比越军的炮多好几倍,炮弹在空中的密度很大,与越军的炮弹在半空中相撞就一点儿也不奇怪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