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舅所在的村子,是我们那里最山的村庄之一。他们村离乡政府还有三十多里的山路,不过他们村还不是最山的,因为他们村最起码还建在平地上。
舅舅对面的深山有一洼处,住了十几户人家,因为大多姓张,所以大家称那个小村庄为张山洼村。如今舅舅村里也在仅有的河边小平地上,建起了新农村,一撞撞小院别墅拔地而起。张山洼村也有部分村民下山来加入舅舅村的新农村,他们也分到了小院。
秦岭新农村分房的规矩有两种,一种是出钱买,另一种是免费分房,免费分房的前提是,放弃老房子,政府派人去将老房子推平变成耕地,或者退耕还林。
但是像张山洼这种,住在山上村庄的一些老人,无论政府给多么好的政策和优惠,他们都坚决不放弃祖宗之地。
如今张山洼村只有几家老人留守在村里,其余中青年,要么去舅舅村里分了房子,要么去乡上或县城了。往日热闹的张山洼村,越显得落寞了。
今天我讲的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张山洼村。
话说,张山凹村有一李姓老人,叫李根。他年轻的时候娶了一位精神上有点问题的女人,为他生了一女,不久后那精神病女人便病死了,只有他与女儿相依为命。
前几年,秦岭大山区的孩子流行去浙江一带打工,李根子的女儿也去了,不久便在那里遇到自己的如意郎君。据说男方是浙江当地人,家庭条件还不错,但李根子无论如何都坚决反对女儿嫁过去,希望女儿能在老家附近找个人家。
常言道,女大不由人,最终李根子还是失败了。但令人欣慰的是,那对儿年轻夫妇还是孝顺的,接老人去浙江住了一段时间,但老人毕竟住惯了自己的草窝,不久又回到了张山洼村。
这些事都是舅舅的邻居,前年从张山洼村搬迁下来的李华告诉舅舅的 。李华就是李根子的侄子。
就在几个月前的一天上午,李华上山去张山洼看叔叔李根子,发现其家门扣着,家里没人,去剩余几家留守老人问了一遍,都说没见李根子。
于是,李华又找了几村人,大家一起找,在大山里找了整整一下午都不见李根子踪迹。晚上,当李华要睡觉的时候,这时候,住在县城的姑姑打电过来了,李华接了电话,听了姑姑的一番叙述后,赶紧叫上几个青年拿着手电筒,去了张山洼所在山洼后山山顶。
他们在一棵百年柏树旁边的山洞里。找到了已经死去的李根子老人,而且其衣服兜里还找到一份遗书。
遗书上说,自己回来后,女儿在电话上还埋怨他在浙江才住了两周就吵吵要回来,他一气之下骂女儿不该嫁那么远,结果父女两个在电话上又闹得不欢而散。事后他越想越觉得人生没什么意义,便想服老鼠药死去,又不想死在家里,污染了祖宗留下的祖宅。本来自己没儿子,断了祖宗的香火,再自杀于祖宅,更无颜于地下见祖宗们,便想着还是死在幼年玩过两次的大柏树山洞里。
李华带队的队伍里有村医,村医根据李根子老人脸上的尸斑判断,死者至少死了四五天了。
为何李华接了姑姑的电话,一下子就找到李根子的尸体呢?
原来傍晚的时候,李华的姑姑一人在家正在做完饭,忽然有人敲门,她就去开门,一看原来是堂哥李根子。
李华姑姑很奇怪,堂哥很少来她家,上次来的时候,还是十几年前儿子出生的时候。于是,就赶紧引着李根子进屋坐下。待李根子坐下后,李华姑姑就去给李根子倒水。
“你别倒水了,我说句话就走,你告诉李华,别到处找我了,我在老屋后山顶老柏树洞里”
“哥,你这是啥意思啊”
正在倒水泡茶的李华姑姑,一边倒完水,一边转身,还埋怨李根子的话,怎么云里雾里的。
当她转完身,向桌那边看去的时候,吓得当场差点坐在了地上 。刚才还坐在桌边的哥哥李根子,一下子不见了。于是,她赶紧打电话给李华,才知道白天李华已经找了一下午了。
这件灵异事件当时在舅舅那一片轰动一时,人们都说如今社会没了农业作为纽带,农村留守老人问题很严重,如果像李根子这样只有一个女儿,女儿再远嫁,老人就更可怜了。
所谓兴一利,必产一弊。社会大发展了,原本小农社会的依附---农村,随着旧的社会结构瓦解,新的问题也会随之而来,大家说是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