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1)
书名:祂们的骗局 作者:发花奶 本章字数:2674字 发布时间:2023-05-21

第二十九章(1)


刘小姐认为亚伦回世保局的决定是正确的,他刚刚在电话里向自己简单地通报了调查的进展,虽然对于奇勒计划的详细来龙去脉依然不太了解,甚至乎难以对事情脉络的可能性范围展开合理想象,但刘小姐至少明确了一点,从危机状态诞生至今,世保局所触及到的一切不确定因素都是来自于奇勒的有意安排,虽然奇勒留下了对潜在危机的警示,但目前并未发现任何揭示世保局将迎来实质危害的证据,因此亚伦等人回到世保局,同时取消世保局在实际运作中的应激状态,以固有的那种尽量避免增添不确定因素的保守策略,逐步、谨慎地行动,在此刻应当是最为符合世保局的运作准则的。当然,除非明确了奇勒的完整计划并消除了由此引申的不确定性,否则世保局是无法恢复与上头政府的对接的,但刘小姐依然感到主导性的天平此刻正向世保局倾斜。正因如此,早前的一件事迅速涌进刘小姐的思维当中。

早在亚伦离开世保局冒险与奇勒的私人女助手会面时,刘小姐已获得了公安系统的外勤人员的第一次事态通报,得知警方在那个凶案现场获取了数份指纹样本。这本是一件平常不过的事情,算不上是什么线索,因为旧城区的空置房屋难免有时会惹来一些小偷或流浪汉等无谓人士的出没,既然房屋是空置的,也难求业主在门锁上下多大心思,因而防盗效果也聊胜于无。这些人以寻宝姿态闯进屋内,却行无所事事之实,东摸西摸但求打发冗长生命,随之而在屋内留下指纹不足为奇,而且根据通报,指纹样本大多集中在门口附近区域包括门体上,这就更加平常不过,对案件的调查多数起不了什么帮助。影视作品总喜欢强调指纹对于探案进程的推进作用,其实在各种情景之下留下指纹的机会多的是,而且警察系统不可能有所有公民的指纹记录,因此除非能筛查出关键物件进行采样,又有明确的疑犯做匹配,否则指纹样本其实是半死不活的线索。

为了实现身份掩护,一些关键职位的世保局成员会配备一套或多套固有的身份行头,而奇勒作为局长则尤其装备齐全。虽然他亲自执行任务行动的情况并不多,但向上头政府作汇报的行程却承载了其中一种暴露世保局的最大风险,因而掩护需求最为严格。对此的最佳体现要数全套的替换指纹,一层薄膜贴于十指指腹之上当即变身他人。任何需要以防万一的行程,局长都会带上替换指纹,哪怕在正式办事时他其实还会戴上手套,这样可达双重保险的效果。替换指纹的样本副本由内务秘书保存,以作必要的信息追踪。

刘小姐纯粹出于好奇而把奇勒的那套替换指纹的样本交给外勤人员进行比对,她原本并不认为会获得正面反馈,因为奇勒没有任何理由会在如此重要的行动中留下指纹信息,除非他要借此来与世保局通信。然而这种通信早已通过他的现场布局达成,亚伦已经顺利地到达现场接收了他想要传达的信息,何必要以留下指纹来作双重保险却实质徒添不确定因素呢?

出乎刘小姐的意料,她竟然收到了指纹样本相匹配的反馈。她觉得奇勒疏忽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因为人是一个非精确系统,实际上自然界中根本就没有多少精确系统,一些偶然因素总会导致输出结果的偏差,因此大自然的运作总是无法精准预测的,人也总是会犯错的,充其量是世保局成员对偶然因素的管控更加严密,但犯错的概率依然存在,但概率的确被世保局的行事准则控制至很低了,但它的确依然存在。

当然,也有可能是奇勒认为留下指纹也无妨,反正警方根本无法找到相应的身份作匹配,这种逻辑对于普罗大众的确成立,但却违反世保局的行事准则,因此它发生在奇勒身上的概率实在比他疏忽的概率更小。总之,刘小姐对收到的这个信息反馈有着一种挥之不去的莫名其妙感,世保局的戒律所培养出的直觉使其成员们对一切看似无处安身的事态保持警惕,当然他们并不会陷入阴谋论者的行列,因而随机事件除外,但发生在世保局成员身上的随机事件又除外。

电话仍在手上,和亚伦的通话还在进行,刘小姐决定把奇勒留下指纹这个信息告知亚伦,她知道自己这样做其实并非出于任何明确决策,纯粹是被自己对于事件的诡异感受驱动。作为坚守保守策略的世保局成员,本不该让模糊的情感冲动成为不确定因素的催化剂,但作为拥有绝对决策权的世保局局长,她也知道自己正在行使绝对信任下属的权力,她相信亚伦能自行对这个信息的性质作出准确判定。

 


#

原本在去往世保局的路上,亚伦就已经想起早前曾推断奇勒给他的那些反监控设备有可能是用在那个妇女家中的,但经过与妇女的接触后,他们确定奇勒既没有进去过她家,与她的对话中也没有传递过任何相关信息,所以那些设备的用处成了一个新的难题,但无意中从刘小姐口中得知奇勒在凶案现场留下了指纹以后,他仿佛有了些许头绪。

按理说,如果那个凶案现场是奇勒用作指示世保局跟随他的计划展开行动的话,他其实毫无必要在现场留下指纹,即使以双重保险来解释,这个行为也是说不通的。因为在双重保险中起作用的两个因素必须具有并列关系,第一个因素失效的话第二个因素会免受其影响继续起作用,两个因素之间不应具有从属关系,否则一个因素的起效要建立在另一个因素起效的前提上的话,那双重作用就无从谈起。如果奇勒对于凶案现场的布局未能引起世保局的注意的话,他留下的指纹也就毫无用处,而如果他的目的仅仅是引导世保局作出行动的话,他的第一重措施已经足以确保信息的传达成功,因为他留下的信息已经远远超出了世保局对于信息的响应敏感度。如此看来,奇勒留下指纹是一个具有独立作用的举措。

在刘小姐眼里,由于缺乏线索她或许对其作用无从作出推断,但在亚伦自己看来,那些反监控设备在当下的处境中早就被他们三人判断具有通信的属性,以这条线索作反向推导,那奇勒留在凶案现场的指纹或许其作用就是为了强调那个地方是一个用作向世保局通信的平台。基于由刘小姐保存的那份指纹副本确实具有通信属性,所以即使脱离反监控设备这点线索,对于奇勒用指纹强调通信平台的推断依然成立。因此,通信设备和通信平台的关联,理所当然地让亚伦作出改道前往那个凶案现场的决定。

对于这个决定,康妮作了个象征性的失望表情,以示自己几经波折以后依然未能获得踏足世保局的机会。刘小姐这边,虽然自己的疑惑得到来自亚伦颇为合理的解释,但毕竟对于奇勒的计划自己至今依然未能亲自触及一手线索,以致她总觉得亚伦的行动伴随几分陷阱的气息,因此她动用公安系统的外勤人员作了一些安排,以降低亚伦等人遭遇潜在敌人的风险,但毕竟整个外勤部的规划是围绕着信息收集这一目的的,对于即时任务的调派实属资源有限,她叮嘱亚伦等人还是要自己小心和应变。刘小姐的这一系列操作当然是出于亚伦等人安危的着想,但多少也有些为了在心理上抚平一下刚才的模糊决策所带来的内心忐忑,身为局长的她,显然还未改得掉多年来作为奶妈思前顾后的思维模式。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祂们的骗局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