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光武帝靠着武力夺取了天下,他手下有一批身世显赫的大将和谋士。
他们帮助汉光武帝打下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其中功劳最大的有二十八个人。
汉光武帝去世后,他的儿子汉明帝刘庄,让人在南宫的云台上画出了这二十八人的肖像,称之为“云台二十八将”。
然而在二十八将之外,还有一位大将,他的名字虽然没有被记录在云台,但在历史上也是非常有名。
他就是老当益壮的马援。
马援在王莽统治时期,担任过扶风郡的督邮。
有一次,郡太守派他押送犯人前往长安。
走到半路,马援看到犯人哭得很伤心,就把他们放了。
自己因此弄丢了官职,逃亡到北地郡,躲藏起来。
后来,他在那里从事畜牧业和农业。
短短几年的时间,马援成为了一位富有的牧主和地主,拥有数千头牛羊,积累了数万斛粮食。
但是,马援并不想一直过着富裕的生活,他将自己积蓄的财产、牛羊分给了自己的兄弟朋友。
他说:“一个人若变成了守财奴,那就太没出息了。”
“大丈夫应该志向远大,人越是贫穷,越能坚强;越是年老,越能保持健壮。”
意思就是:“老当益壮。”
王莽失败后,马援投奔汉光武帝,立下了许多战功。
公元44年秋,马援从战场归来,有人劝他说:“您已经够辛苦了,还是在家休养吧。”
马援大义凛然地说:“不行,现在匈奴和乌桓还在骚扰边境,我正要上奏皇上保卫北方。”
“男子汉大丈夫,应该死在边疆上,让别人用马革裹尸送回来安葬。”
“怎么能老是待在家里,跟妻子儿女过日子呢?”
不久,匈奴和乌桓果然侵犯北方。
汉光武帝派遣他去守卫襄国,匈奴、乌桓与汉军交战一番,便逃走了。
北方平定下来不久,南方的五溪部族进攻临沅县,汉光武帝两次派兵讨伐都被五溪部族打败。
汉光武帝对此非常担忧。
当时马援已经62岁,听到这个消息,立即上奏请求带兵打仗。
汉光武帝瞧了瞧马援,见他一脸白胡子,便说:“将军老了,还是不要去了吧!”
马援很不服气,他穿上铠甲,垮上战马,雄赳赳地跑了一个来回,样子十分好笑。
汉光武帝不禁赞叹道:“好硬朗的老人!”
于是就派马援带领马武、耿舒两位将军,以及四万人马,前去讨伐五溪。
马援的军队到达五溪后,由于不适应南方的气候,许多士兵中暑而死,马援自己也生了病。
有人挑拨离间,向汉光武帝说马援指挥有误。
汉光武帝就派中郎将梁松,前去责问马援,并且监督他的部队。
梁松是汉光武帝的女婿,一向傲慢自大。
梁松的父亲曾是马援的朋友,马援看不惯梁松的傲慢,曾经批评过他。
打那以后,梁松一直记恨在心。
梁松到了五溪,马援已经因病去世。
梁松依然不肯善罢甘休,向汉光武帝告状说:“马援不仅在指挥作战犯了错误,而且上次在南方,私自搜刮了大批珍珠。”
马援的同行马武也加入了诬告,称马援回家时确实装了一车珍珠。
汉光武帝相信了这一说法,下令取消了马援的封号(原本是封为新息侯),还下令追查马援的罪行。
马援的灵柩运到家中,他的妻子马夫人不敢公开举行葬礼,偷偷地把棺材埋在城外,就连以前和马援交好的朋友和宾客也不敢前往马家吊丧。
马夫人亲自去向汉光武帝请罪,汉光武帝怒气冲冲地把梁松的奏章扔给她。
马夫人一看奏章,才知道自己的丈夫受到了天大的冤屈。
原来,当时马援在南方的时候,患上了风湿病,有人告诉他说:“当地出产的薏苡,可以治疗风湿。”
马援尝试了一些,果然见效,便在回家的时候,让人买了一批颗粒较大的薏苡,用车运回家中。
梁松、马武曾偷看到这些东西,就捕风捉影,编造了这个故事,告发马援,害得马援被革去爵位,坏了他的名声。
马夫人连续六次上书奏章,向汉光武帝申诉。
还有一个叫朱勃的人,听说马援的冤情,也大胆地上奏章为马援申冤。
汉光武帝看了马夫人和朱勃的奏章,这才同意让马家好好安葬马援,并不再追究他的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