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劝君更尽一杯酒(上)
书名:葬剑仙歌之泣血铁衣 作者:藏剑神庭 本章字数:2160字 发布时间:2023-05-18

泰兴帝康泓彰闻此阔朗之声,心有不悦,一眼轻视躬身启奏之人。

此人正是银青光禄大夫、右尚书侍郎柳智元。

柳智元自然而然的感受到来自圣上的一缕威压之势,既没有勇气抬头,也不能抬头对视。

泰兴帝暗思天下如此之大,繁杂胜过棋局,细微的连锁亦能掀起巨大波澜,岂止只有西边的战火?

最近一个月,这帮大臣如同飘风急雨,每日朝政轮流谏言,给那征虏大元帅顾天乐下旨快速出击。

此时泰兴帝康泓彰又听人一提此事,想到将把其他要事耽搁半许,早已烦腻。

泰兴帝康泓彰在收复六郡之地后,起初也在琢磨速战速决一事,也曾发秘密信函询问。

顾天乐虽然已经在军情密报上陈述了按兵不动,待敌供应不足必能自破的策略,但康泓彰作为帝国之主,深觉进攻才是最有效的名扬国威之势。

汉鼎大军就该以武勇之气为底,上马挥砍,杀得外侵之敌屁滚尿流,死无葬身之地才能解恨!

这样才能对得起无辜而死的百姓!

这样才能对得起保家卫国的将士!

这样才能对得起蓝天红日下的汉鼎国威不可辱没!

汉鼎帝国,永远不可侵犯!

汉鼎男儿,不怕流血,更不怕死。

敌人来了,杀!杀!杀!

记住,雄才伟略的国家领导者没有求和的道理可言。

对于侵略者,我们普通百姓不仅铭记历史,更要树立大国威威之豪迈,不做叛国之人!

但泰兴帝康泓彰端的是“柔远能迩,以定我王”,心系天下苍生之大念,默许了顾天乐的方略。

如今泰兴帝康泓彰面对群臣,暗思岂止你们这帮大臣是朕的子民,那些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士卒亦是朕的子民!

你们这帮大臣原本也是从挖泥锄草的平民百姓堆里选拔而出的,如今心无矜恤,你们在泰和大殿上动动嘴皮子的忧国忧民,是想给朕一个忠君爱国的交代,还是想让朕背负不恤几十万士卒身家性命的骂名?

柳智元再次提起了胆子,不慌不忙道:“臣之赤心思国危,向西望星提剑立,西之战火,不能再等敌援城下,到时牵一发动全身,陷入胶着,稍有不慎,国之大难矣!”

泰和大殿再次陷入沉默,静默状态下的博弈。

言于此,事关重大,群臣合意,万万不能再拖!

柳智元,出身于江南省句章郡慈溪府柳氏望族。

慈溪柳氏,兴于邙山之北,祖宗畜牧旺达,后迁移至慈溪府山阳定籍,以走马纺私囤粮为谋业。

十几年前,阻拦恶煞苍鹰邱子炎刺杀东北王司马温的武莽东榜高手柳萧遥就出于这个大家族。

据民间私传,慈溪一百八十里,柳米流脂粟米白。

自打开战以来,本就捉襟见肘的汉鼎财政就难以支撑巨额军费。泰兴帝康泓彰带头节衣缩食,将宫中多余的装饰之物变卖,支援前线将士。

除此之外,泰兴帝在采纳陆方朔之言设立郡控司之后,还采纳了从二品少户司邢思恪之言,成立一个战时掌控经济,满足军需对接的战时经管处。

特别是在江淮省、江南省、粤珠省等富产地区,大力打击贩卖私盐,偷矿采铁之徒,对盐铁设置了专营市集,将收来的大量税钱供给大军征伐使用。

就此,即便康泓彰铁腕手段推行,依旧引发了东南沿海士族对裕京这个政策的不满。

帝国的矛盾再次添加。

事实上军事开销巨大,开战的时间拖得越长,金钱的消耗就越多,而战时经管处的钱就是从巨富之人的嘴里抢夺利益。

要知汉鼎帝国的巨富商人基本上都是垄断了一方水土的特定生需,而且在发达之后,就开始培养氏族子弟进入官场,以此维护家族利益。

而战时经管处隶属于裕京直管,由京八郡的亲皇派执管。

战时经管处虽然只是一个处所之名,但经管处的处长实际拥有从二品之权。

举个例子,入驻在句章郡的经管处处司汤洋河仅次于正二品的江南省首席行政司司长雷升亮。

如此的赋权,入驻郡府之地,带着皇恩之名,直接导致地方巨富之人的利益受损。

短期还好说,忍一忍也没什么大不了,可这战争拖得太长,巨富之人的不得当利润越发的缩小,而且经管处依托圣上之意,成立了打击贪 官腐 败的人。

试问,富庶地区为官者,有几个屁股是干净的?

已经查出了一批贪污腐败的官员,重则死刑,轻则发配边疆,家产一律充公,用于西征之战。

尤其是在粤珠省香洲郡郡守罗亚发查到贪污十万两白银处于死刑后,那么维护这些地区的为官者自然要拼了命谏言圣上,赶紧开战吧,以此来避开磨刀霍霍的屠刀!

如今本土作战,军纪严明,不像初期毫无章法,没有任何准备,优势如此明显,收复六郡之地的成功,已经彰显了威武的汉鼎大军战无不胜。

这征虏大元帅按兵不动,这不是烧钱,是要了一些人的老命!

这时上计司薛一清出班禀报兵饷,待列举了大军的军饷军需之后,又道:“以目前大约三十五万的兵力而言,一人一个馒头,就是三十万个馒头,打仗是个力气活,所以一天不可能吃一个馒头。除此之外,武器、战甲……”

康泓彰听之,微微一皱眉,底气不足,有言:“将在外,有所不受,这征虏大将军自有安排。”

这时紫金光禄大夫,尚书令卿鸿跃出班禀奏。

卿鸿跃年约四十,领如蝤蛴,大眼浓眉,身材修长却不粗狂,整体给人丰神俊朗,富有实干才能之感。

汉鼎帝国设有十八尚书司的行政机构,其中包含上计司、太礼司、吏部司、户部司、粟造司、刑戒司等。

这些司部的上一级正是尚书令统辖。

尚书令这个中枢机构,拥有一名左尚书令和八个右尚书侍郎。

尚书令的上一级机构便是参政司,参政司由左丞司洪延贯掌管。

虽然尚书令属于参政司的下游机构,但左尚书令却是实打实的正一品职官。

在这里补充一点,汉鼎帝国的枢密司既不属于尚书令掌管的十八尚书司之一,也不属于参政司的统辖内。

枢密司只有在经过皇帝的特召或者由监理司代为传旨的批红下才能由左丞司拟定特定大臣或者官员参会讨论。

卿鸿跃出身于江南省会稽郡姑苏府。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