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助手里面,你对他最好的,结果呢,你在他心中,就是个小三。”玉珍喝了口茶,说道:“他也有关系要好的同事吧,是不是也是你助手,他们背地里都说你是小三吗?”
“你觉得,我是小三吗?”白兰抱着一杯热茶,低头说道。
“你是我姐姐,你的人品我会不了解吗。只是你们公司会有这些闲言碎语,也不是空穴来风,其实和老板走得近又怎样,不过是你一直单身,让周围人起疑罢了。”玉珍说道:“说起来,你就是被那句'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给害了。要不是一直沉浸在自己的小说《游园惊梦》里,就不会把自己给耽误了。其实吧,你也不用沮丧,师雨和你组长毕竟不是同一种人,只是这次的事,是老天都在逼着你断舍离了。”
“我在他心中就这么恶劣吗,是有多大的误会啊。他从前对我的好对我的尊重,都是装的吗,为了钱为了利益,可以出卖自己的感情。现在的年轻人都是这样吗,是这个时代变了吗。”白兰怔怔地说道:“还记得刚毕业那会儿,在北京实习打工,实习期两个月,十多个实习生,最后只能留下一个。那时候住的地下室,每天吃两顿煎饼,最后公司准备留下的是我和同屋的一个姑娘。但只能留一个,所以……”
“所以,你主动提出离开,还谎称是家中有事。姐,你就是太善良了,人善被人欺的,尤其是在亲密关系里,步步退让,只会让有心之人任意拿捏。”玉珍说道:“有件事,我一直没和你说。”
“什么事?”
“你父亲过世的原因,和师雨父亲所在的集团有关,但是这个集团幕后势力庞大,暂时还不能对它下手。”玉珍说道:“姐,其实这么多年你一直留有心结,很多事情是需要面对的。像上次我说的,你有亲口问过师雨,他真正恨你的原因吗,你的人品有目共睹。你们从前关系那么好,真的都是他在表演吗,他这样做真正的原因是什么,你害怕知道的真相,就像……”
“就像什么?”
“姐,其实你写的小说,我都看过了,还有妈妈生前写的那些日记。”玉珍喝了口茶,说道:“这么多年了,你和妈妈都心照不宣地不提及此事,但是妈妈的日记本里有写到,她也是因为这件事情,才会郁郁而终的。姐,一辈子不长,勇敢一点,我都一直陪着你。”
一个星期后,在审讯室。
“你来看我干什么,看我有多狼狈吗。”坐在对面的师雨,冷冷地说道。
“师雨,我父亲在我很小的就过世了,母亲一直沉默寡言,最后郁郁而终。很多年了,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孤儿,直到遇到了你,一个孤儿遇到另一个孤儿,才能相互取暖,但是这份温暖,很快就截然而止了。当你对外公布自己有妻儿时,我也愤怒过,因为一个孤儿遇到另一个孤儿,才能感觉到自己是个孤儿,如果你一开始就告诉我,你并不是一个孤儿,我心里会好受点。可是调查结果出来了,你并没有妻子也没有小孩,为什么要骗所有人呢,为什么要这样做。”
“上次那个溺水案,调查结果不是出来了吗,和我一点关系都没有。”师雨冷冷地说道:“你们这叫随便抓人,还打伤了我的手,现在又说一些和案件无关的事情,你以为自己是圣母玛利亚,可以安抚拯救所有人吗。我就是觉得你很烦,不想让你缠着我管着我,有错吗?同事就保持同事的距离,越界对大家都不好,不是吗?”
“可是你一开始接近我,就是有目的吧,其实你认识我的父亲,对吗?”白兰问道。
“我见过他的照片,很漂亮的一张脸。”师雨说道:“你和他长得真像,都长了一张会魅惑人的小三的脸,我讨厌你们的脸,还有你们自以为是的普渡众生。”
“你说我父亲是小三。”
“这件事,你应该早就知道了吧。”师雨看着白兰喃喃地说道。
晚上,白兰抱着妈妈生前的日记,又读了一遍,那些婚姻中的无助委屈伤心难过,再一次赫然纸上。
“其实你早就知道了,对吗?”玉珍说道:“男同进入婚姻,对于妻子女儿都不公平,男同,天生的厌女。”
“只是你没想到,他当时深入虎穴,是为了自己的恋人,也就是师雨的父亲,这就是他在婚姻里对妈妈愧疚的原因。”玉珍给白兰递上一杯茶,说道:“师雨的父亲在这段关系里是1,也是双性恋,喜欢男人也喜欢女人,在你父亲过世后,找的都是同一张脸。而师雨呢,你看到他左耳的两个耳钉了吗,还有他说话的气质,从前留的长发。他是0,他撒谎骗所有人,因为他有1。他需要谎称自己有妻有儿,来与你保持距离,也需要这个谎言,来掩人耳目,也让他身边的1放心。”
“姐,你之所以被师雨吸引,是因为0都有同样的气质,是你儿时所熟悉的,你沉溺在与师雨的这份关系里,是为了弥补童年情感的缺失。但实际上,0是不会喜欢女人的,他们讨厌女人恐惧女人。这也是我们的妈妈痛苦一辈子的原因,虽然你父亲不爱她,但是她这辈子,只爱过他。”玉珍说道:“人,总是会被自己熟悉的人事所吸引。姐,你的小说《游园惊梦》里,妙能在后来的三世里,都是女孩子,阴柔的美是你所喜欢的,也是0身上所具备的。”
“你要原谅你的父亲,接受事情的真相,才能真正的放下。”玉珍拉着白兰的手,说道:“其实天主教也是近几年才开始不反同的, 但在中世纪时,卡拉瓦乔就是同性恋,他的异教徒,师雨也是。而你的小说《游园惊梦》里,妙能也是被佛门驱逐的异教徒。姐,你是菩萨,你想渡。但是佛教只教人渡己,未教人渡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