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败赤眉军、消灭关东各方势力之后,刘秀决定平定陇西、消灭巴蜀的公孙述,以实现全国统一。
当时,河西、陇西、巴蜀分别被窦融、隗嚣、公孙述所占领。
刘秀采取了“先攻近处,后攻远处”的战略方针,决定先对付隗嚣,然后再对付公孙述。
公元30年春,刘秀命令耿弇、祭遵等将领率领军队,分多路进攻陇坻(今陕西陇县西北)。
隗嚣连忙派将领王元占领陇坻,以此阻止汉军的进攻。
汉军取道渭北平原,穿过陇山,向陇坻进攻,结果遭到惨败。
王元率军沿途追击,幸亏汉将马武带领精兵奋勇抵挡,汉军这才得以撤退。
公元31年秋,隗嚣率领三万兵马攻打安定(今甘肃镇原地区),但在阴槃(今甘肃宁县一带)被冯异阻拦。
隗嚣又分兵攻取藉县(今甘肃天水地区),但又遭到祭遵的阻击,最终只能无功而返。
就在这时,隗嚣的部下王遵投降了刘秀,被提升为太中大夫。
紧接着,刘秀逐渐集结陇西的将士,削弱了隗嚣的大军。
公元32年春,刘秀趁隗嚣不备,开始对他发动进攻。
他先命令来歙和祭遵率部队,攻击略阳(今甘肃庄浪地区),以切断隗嚣的后勤补给线。
然而在此期间,祭遵因病回去,来歙只能率领2000多将士艰难前行,最终从回中(今陕西平凉一带)直接攻占略阳。
公元33年,隗嚣郁郁而终。
这一年8月,刘秀派来歙率领大军继续攻取陇西。
此时,陇西驻军士气已经十分低落。
公元34年秋,汉军击败了陇西军,王元带着少数兵马逃往蜀地,后来被公孙述留用。
这场平陇战役已经进行了四年,刘秀亲自出征,几乎动用了全部开国将领。
平定陇西后,汉军可以坐镇于陇西,分别进攻南方、西方、北方的公孙述、羌族部落和匈奴。
因此,这场战役为东汉王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刘秀收复陇西后,开始计划消灭公孙述。
他深知巴蜀地区东临三峡、北靠巴山,易守难攻,因此制定了“水陆并进、先攻占成都”的战略方案。
他命令岑彭、大司马吴汉率领荆州军队,顺长江逆流向江西进军。
同时还派大将来歙率领陇西军队,自天水直取河池(今甘肃徽县西北)。
公元35年3月,刘秀命令大司马吴汉率领六万多兵卒,前往支援岑彭领导的东路军。
6月,来歙率领的北路军开始攻打蜀地,大败公孙述派来阻止汉军南进的王元、环安军,成功占据了河池、下辨(今甘肃成县一带)。
7月,岑彭开始进攻江州,占领了武阳(今四川彭山东)。
在此期间,为了进攻成都,他还命令精兵骑兵突袭巴蜀的中心地带——广都(今成都南)。
臧宫率领军队大败蜀军,蜀军众多将士被杀或溺水而死。
最后,除了延岑逃到成都外,十几万蜀军都归降了汉军。
汉军趁势追击,并在平阳俘虏了王元,迫使其最终归降了汉军。
接着,臧宫率领军队直扑成都。
不甘战败的公孙述,派人杀死了岑彭。
岑彭死后,刘秀命令吴汉接替他,继续率军讨伐蜀地。
公元36年,吴汉在鱼涪津(今四川眉山地区)击败了蜀将魏党、公孙永的部队,紧接着围剿武阳城。
公孙述调集军队前去支援,但援军全军覆没。
吴汉受刘秀之命,率领将士绕过诸县,直取广都,进入敌人的中心地区。
他命令快骑烧毁了成都市桥,切断了敌军的退路,蜀军得知后都十分惊恐。
7月末,冯骏占领江州,俘获了蜀将田戎。
之后,吴汉八次战胜蜀军,汉军也占领了成都的外城。
没过多久,汉将臧宫率领军队也赶到了成都城门外。
危急时刻,公孙述把召集来的五千人敢死队交给了延岑。
延岑假装攻打市桥,并派主力从侧面突袭汉军,吴汉战败。
这时,吴汉军中的粮食已经所剩无几,但他坚持不撤退。
11月,在成都西北的咸门,延岑率领敢死队顶住臧宫的大军,最终汉军三战三胜,彻底击溃了延岑军队。
与此同时,公孙述亲自率领几万兵马攻打吴汉,结果战败。
在这场战役中,公孙述因受重伤而死,无路可逃的延岑只好献城投降。
至此,汉军终于彻底消灭了蜀国。
这场灭蜀战役是中国战争史上,沿三峡进入四川,并巧妙运用江河的实际距离往返战斗的出色战役。
公孙述死后,巴蜀归降于东汉,此时的刘秀基本统一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