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7)
书名:祂们的骗局 作者:发花奶 本章字数:4033字 发布时间:2023-05-20

第二十八章(7)


亚伦决定把搜索任务交给功能强大的谷歌引擎,利用它的网站内搜索功能,他把前段负责定位网站的字符设定为卡米洛特工程,然后把后段的关键词限定为中国或亚洲,并剔除外星人、蜥蜴人、月球、火星等字眼以略过相关内容。

显示的搜索结果只有3个,标题都是和人口清洗的内容相关的,而“中国”的字眼只是出现在网页详情的预览显示当中。这和所有与美国阴谋相关的搜索结果比起来真是相形见绌,可见美帝成天想着要谋害的对象真是千千万,中国还未必排得上名号,即使人家的确有着始终不死的忘我之心,在如此日理万机的进程当中恐怕也不见得有暇顾及。

三人一起把三个搜索结果都浏览了一遍,认为大致可以得出一个总结,在当今的主流阴谋论中,中国连同亚裔人口作为受害者主要是出现在与人口清洗相关的计划中,这和种族灭绝有一定差别,后者是建立在仇视之上,而人口清洗涉及的是等级观念。人口过剩分薄了地球资源,欧美的白人精英阶层就利用手上的分配权力以自己为中心对世界进行重新规划,黄色人种被他们视为智力上不如白人,体力上不如黑人的垃圾人种,但数量却为世界人口数量之首,因而理所当然成为被清理的对象,而黄种人中华裔占据绝大多数,中国也顺理成章地成为最大受害者。

对黄种人的清理计划主要依赖于散播疾病这种途径,可分成一体两面的两个分支,其一是散播病毒,其二是利用世界卫生组织这类由美国操控的国际组织向黄种人推行大规模的疫苗接种计划,这些疫苗打着预防某种疾病的名号却在实际上削弱黄种人的体质甚至弱化他们的基因,双管齐下让黄种人的数量呈现自然削减的趋势。

“对于共同党来说,利用病毒会优于利用疫苗,而且病毒本身就是一个高度可行的方案,其实对任何想通过这种方向作恶的人来说都是如此。”添再次充当提示者的角色,另外两人对此表示认同。

这其实也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散播病毒包括研制病毒本身都可以是一个只涉及单方面操作的流程,而大规模的疫苗接种涉及包括他国的多个政府部门和国际组织之间的多方合作,其中的不确定性几乎无法准确衡量。因而,任何想打疫苗主意的害人的阴谋计划都是既愚蠢又不合理的。

当然,这是一个错误命题,能规划得起这种级别的阴谋的人是不可能这般愚蠢的,因此这种愚蠢只属那些信以为真的人所拥有,也当然,厂商造假的案例除外,那是真实存在的,在某些地方还屡试不爽,但这和阴谋扯不上关系,纯属贪婪也。

事实上,关于疫苗的阴谋论也从未获得过大范围的认受性,这种需要落实操作又涉及切身利益的事情,总能驱使人们回归理性,以简单的逻辑概念衡量利弊,因此各国人民在该接种的时候还是乖乖接种,只有非洲少数的部落地区会出现对疫苗的集体拒绝。但这只是出于他们对当地的所谓传统医术的无知信赖,通常经过几个效果对比明显的切身案例后他们也就屈服于现代医学的威严之下了,这和某些人无病时大谈天人合一,有病时非市级医院主任级医生主诊不肯就医的情形是如出一辙的。

但对于和病毒相关的阴谋论却是另一番景象,病毒的传播往往先行于人们的认知和应对,普通民众面对既定事实就索性采取饭后谈资的态度应对之,这时一切诛心挖眼的想象就通通涌现。

“没错,而且在共同党看来,病毒的操弄在现实中已经有成功案例了,”亚伦说道,添和康妮立刻意识到了他将要列举的事例,“2003年的SARS流行就有很多人相信是美国所为,不管那次是否有共同党的操弄参与其中,但在中国依然引爆了一阵反美热潮。只是SARS最终并无对中国造成……”亚伦突然停住,他记起这句话在今晚已经第二次被提及了,第一次是在添对奇勒向那名妇女传达的关于SARS的说辞提出质疑时,他忽然意识到如今的推断和奇勒的关键词对上了,他以略带惊讶的语气说道,“SARS也是一个关键词,奇勒突兀地向妇女提及SARS,就是提示我们病毒是共同党实施其计划的策略。”

添和康妮对此表示认同。

亚伦继续自己的论述,“当年的SARS在整体国家利益上并无对中国造成巨大损伤,一方面是因为SARS患者的重症率较高,导致了SARS的传播率相对较低,这是物种演化规律和现代公共卫生体系共同作用下的必然结果。”亚伦看见二人点头接受自己的说辞,并无展现多少疑惑的神情,相信他们也掌握相关的背景知识,于是就免除了更为深入的解释。

其实这是一个相当确切,却少在大众资讯中被提及的原理。基于进化论中所描述的自然规律,物种演化的方向受自然选择的限制,也就是说只有那些生理特征适应自身所处环境的客观条件的物种才能繁衍壮大。特定的病毒感染了宿主细胞以后也可被视为一个新的物种,这个物种借助宿主体内的细胞复制机制来复制自身,再通过宿主把病毒传播给下一个个体然后重复感染与复制的过程,以此来达成自身物种的繁衍。

因此,宿主的生理系统就相当于病毒的客观生存环境,一种病毒要想顺利地大量繁衍,就必须适应宿主的生理系统。那意味着它感染了宿主以后既能启动其复制机制,也不会对宿主的原有系统产生巨大的破坏,否则假如宿主的生理系统因为病毒的感染而崩溃最终导致死亡,病毒也就随之死亡,这个物种就失去了繁衍的机会。因此,从宏大的视野来看,病毒与宿主共存是一个必然趋势,只是这个趋势的时间跨度很可能超出单一物种的承受范围而已。

而现代公共卫生系统对这个固有的自然趋势会起到推进的作用。当发现出现新病毒的流行以后,在全社会范围实施的隔离和筛选措施会不断地把重症病人筛选出来,对其进行重点救治,这个过程持续进行会使得能在人群中继续传播病毒的只会是一些症状轻微的患者。

之所以会出现重症轻症之分,一方面是患者自身体质的因素,另一方面是病毒本身具有不同特征,就如人有高矮肥瘦一样,而筛选的过程就相当于加速了自然选择的进程,使得那些无法适应环境的病毒,即那些会引致宿主产生重症甚至死亡的病毒加速消亡。

如果一种病毒物种有足够多的差异个体,那在公共卫生体系的干预下它会变成一种风土病,长期在宿主间流行,却不会对宿主造成严重伤害;如果一种病毒物种普遍与宿主的生理系统产生巨大排斥导致宿主产生严重病症,那在干预之下它们就会加速消亡,当然这种消亡有可能是基于被筛选出来的重症病人被治好了,也有可能是病人死了,不管怎样,病毒都失去了繁衍的机会了。

2003年的SARS病毒的流行始终处于导致患者产生较高重症率的状态,因而一旦有人感染病毒基本上会被快速地实施隔离治理,能在社会上造成大规模传播的条件,也就是大量的轻症患者群体根本不存在,因此病毒难以造成大规模传播,当重症患者持续被筛选出来并实施隔离,病毒的传播途径就越来越少,再加上病毒本身对气温因素的反应,在一定时间后它就在人群中自然消亡了。事实上,SARS病毒从在人群中发现至消亡的近9个月时间里,虽然足迹遍及了全球各个大陆板块,但其流行始终只是局部地区性的。

“另一方面,”亚伦继续,“是因为当时中国的经济运作与全球市场的联系还不算过于紧密,虽然出现了在全球防疫下中国被作为疫区实行停运的状况,但中国的内部经济循环依然运作良好。因此SARS的影响更多地是在娇生惯养的现代人心中留下鬼魅般的阴影,至于实际损失,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民众层面,其实都影响甚微。”

“也正因为如此,SARS所引发的反美情绪不但没有形成高涨浪潮,反而中美之间的经贸关系还在03年以后不断深化。”添补充道。

“但是,”康妮也插话进来,“当中最重要的还是两国之间固有的经济利益的绑定。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的逐步崛起,中美之间的政治摩擦已经屡有显现,只是单独事件的影响无论怎样负面,都难以逾越双方建立在经济利益上的本质关系。但如今这种本质已经改变了,这是共同党未来计划的大前提。在这个前提的基础上,如果共同党要以美国的名义向中国乃至中国的全球供应链辐射到的地区散播一种病毒的话,那他们的目标必定是让以中国为首的利益共同体对美国的敌对心理上升至无法平复的程度,从而使新势力达到那个能让他们以战略姿态组建起来的心理拐点。要激起这种敌对心理,病毒对社会所造成的影响应该是范围广阔、为时持久的,这样才有足够的体量,让人们的心态在固有的中美冲突背景下自行酝酿。”

“那么,我认为可以预期这是一种传播性强,而相应地重症率和致死率都会偏低的病毒,起码会和当年的SARS有较为明显的差别。”亚伦作出总结。

车里陷入一阵静默,三人想了想,觉得这是一个在逻辑上能完美自洽的推论。首先,病毒的流行的的确确会对社会和经济结构造成根本性的改变,这是被历史见证的事实,反而更受影视作品青睐的以病毒达成种族灭绝的情节却是天马行空的,而且社会层面的影响对于人们心理所起的作用要高于生离死别,因为后者早就在每个物种繁衍的过程中被演化的规律调试至稳定的阈值。这些,可被视为共同党病毒计划的理论基础。

其次,病毒计划具有极为可观的可行性,一来,对已有的能被人类感染的病毒的研究和编辑在各国的实验室中都有进行,这些实验的进展主要受到的阻碍并非来自技术上而是伦理道德上的,而道德从来都是最早被推翻的社会因素,只是它最迟被承认而已;二来,即使共同党的政治实力当中没有达标的病毒研究成果,以间谍运作来盗取依然是可行的策略。而最重要的是,中美之间激烈的贸易冲突逐渐显现,美国必定会希望尽可能多地为中国制造经济困境以迫使它向自己妥协,这是挥之不去的美国动机,尤其是在这个习惯用阴谋论逻辑来思考的年代看来更是如此。

“如此看来,”添说道,“剩下的问题就是,共同党的病毒计划的具体方案是什么,实施时间是何时了。”

“不,现在的问题是,要弄清楚这个计划是否只是一个我们基于对奇勒的所谓关键词自行解读而出的推断,更重要的是,奇勒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是否也只是他的一个推断。”康妮说道,自从进入状态以来她就一直展现着被大众期待所低估、却是女性与生俱来的理性程度。

但此刻她的话却绝非扫兴之物,因为在如今的旅程上,这可算是一个终局性的问题,它在结束一次认知突进后把参与者拉回到那个不变的任务中,那就是寻找更进一步的线索,幸运的话,有些线索会上升为证据,更多时候则不得不承认得到的只是线索,但不管怎样,认知依然随着探索的进程被推进。而不管触及真相与否,这种认知的推进已足以为世界带来实质的改变。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祂们的骗局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