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伦和康妮结束了他们的“考核”工作回到车上,亚伦把那份带有那个妇女签名的文件递给添,“领导,工作完成了。”
“很好。”添说道,然后把文件揉成一团废纸抛向后座,三人笑笑。
亚伦和康妮刚刚假装成一组政府公务的监督人员,他们隶属于一个实际上并不存在的政府部门,二人觉得自己最大的不诚实之处实属这点,因为他们所隶属的世保局是一个实际上存在的部门。他们的工作是负责通过抽查的方式,监督和审核各种机关人员的绩效,防止腐败或不作为等状况发生,落实推进新时代的国家建设,强化我国的制度优越性。
他们这晚的到访是要向那名妇女考核一下前段时间一名公安人员的调查工作。在到访之前,亚伦先找刘小姐让相关领域的外勤人员按官方的模板打了一份文件,用作最后让妇女签名,以确认她对他们工作的配合。然后又为自己和康妮各拍了一张大头照,让刘小姐帮他们做了所谓的证件,由于普通民众几乎都不知道任何部门的证件应当是何样的,因而只要出示排版得当、看似正规的证件就能冒充任何部门。作为监督人员,他们的工作规范是至少二人搭档,这样能起到互相监督的作用。
亚伦这是在以刘小姐其中一条收拾摊子的方法论来办事,这是一个有地方特色的通用规律,它并非万试万灵,但以此作为行动方案的基点总是能获得较高的成功率。这个理念被刘小姐称为反塔西佗陷阱。
塔西佗陷阱是一个政治学上的概念,根据一位名叫塔西佗的古罗马历史学家的著作里的一段对历史现象的总结而来,意指当掌握公权力的个人或机构在民众心中丧失了威信以后,他们的一切论调或决策都会遭受民众的厌恶或反对。道理说来理所当然,但在现实世界发生起来其状况却相当含糊。
虽然历史上不乏自我作死者,明买明卖地以公权力肆意践踏其辖下的民众权益,致使民心丧尽,但在大多数的情况下,统治阶层的威信丧失,却是发生在一个微妙过程中。理论上,过程分为三步,第一步是对于公权力的第三方监督被或好或坏的原因扼杀掉,致使公权力绝对化;第二步,扫清阻碍的公权力得以大刀阔斧地落实各种公共决策,不管这些决策是基于深思熟虑还是个人意愿。对于拥有贤明智者掌权的案例来说,这种状况往往会带来巨大的发展优势,只是伴随巨大回报的往往是对等的风险;第三步,由于认知的局限性,由固定单位不受制衡地作出的决策的准确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必然会有所下降,而由于公权力被绝对化了,它也因此承担了错误决策的一切责任,随着决策的准确率下降,它的威信也随之下降。由于人类的心理状况并非线性发展的,决策的准确率只需降至某个程度,统治者的威信便会在民众心中消散殆尽,自此以后,他们的任何决策都会遭受到至少是以内心厌恶这种形式作出的反对。
但所谓陷阱,指的是遭受了本不应遭受的境况,当统治者毫无警觉意识地完成上述三步走后,他所遭受的劣势就谈不上是掉进陷阱了,而是自取灭亡、罪有应得。而能以陷阱冠名,那个以塔西佗本人命名的理论所指代的状况当然是发生在一切局面尚未明朗之时。
玄机就在于,决策的准确率不是那么容易判断的。这一来是由于大众不一定具有判断的能力,除非某些决策带来极为直接的利好或恶劣影响;二来是决策的效果可能是滞后的,因此在一定时间内,它的定数会处于悬而未决的状态。但人的反应是实时的,而且并非所有人都具有足够的理性去时刻审视各种客观因素后再作出反应,因而当公权力完成了绝对化的步骤之后,一部分理性程度不足的人便会提早作出两种说不上是错误,却尚不符合事实的反应。他们要么对丧失威信三步走的原理有所了解,然后自行通过简单逻辑推论出由绝对化的公权力所作出的决策必将走向弊大于利的结局,于是便预先对公权力的行使提出质疑;要么,他们基于一些模糊信号过早预判了具体决策的失败,从而陷入对公权力的无尽指责中。而面对这两种情形,原本以为第三方监督的缺失能为自己扫清决策障碍的公权力,却也丧失了辩解的能力。
自此,塔西佗陷阱形成。随着时间推移,纯粹从概率而论也必然存在的那一部分失败决策的真实效果逐渐显现,使得那些出于上述两种状况预先发生的威信力损失产生乘数效应,形成威信力的断崖式下滑,掌权者就此掉进陷阱当中。实力过硬者或能通过强硬手段扭转局面,反之则万劫不复,而两者皆让其管治的社会远离了顺利发展的正轨。
刘小姐的理论在此处介入,传统的理论仅仅把陷阱针对当权者而论,而刘小姐认为陷阱是双向的。由绝对化的公权力和民众的非理性共同铺设的陷阱,让威信力遭受预先损失的当权者和对公权力提出预先质疑的民众共同掉进其中,最终,前者承受了本不该由他们承受的指责,后者则失去了自己所身处的社会本应在望的发展态势。
“不要问塔西佗陷阱为谁而设,它皆为管治者和被管治者而设。”刘小姐热衷于如此打趣道。
而她的所谓反陷阱,则由另一部分缺乏理性的民众设下。这些人不像第一种缺乏理性的人那般被简单的批判精神冲昏头脑,而是极度缺乏批判性思维,当缺少了第三方监督对公权力的决策提出质疑意见的时候,他们便会无条件地接纳官方传递的一切信息,更有甚者,甚至把一切打着官方名义的信息都视如珍宝。利用这点,倘若针对上合适对象的话,刘小姐收拾摊子的工作总是能如鱼得水。
“当然,正反也好,这归根究底是一个基于思维模式的陷阱,它的铺设成功,仅仅体现了人们是怎么想的,并不代表决策的真实好坏。”刘小姐总是以此提醒那些请她赐教的人。
其实反塔西佗陷阱还有公权力方面的延申,民众陷入了反陷阱以后,他们对决策的无条件拥护赋予了公权力虚高的威信,而威信泡沫又会反过来挟持住决策的走向,使得官方出于维持威信的考量几乎难以按客观情况作出合理决策,包括改善自认为有误的原有决策,从而往三步走的路向越走越远。但那就与刘小姐的职责范畴无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