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宣帝,原名刘病已,字次卿(又字谋),祖父是汉武帝之子刘据。
在巫蛊之祸中,太子刘据和其子刘进都被杀害,就连刘进刚出生的儿子刘病已也受到牵连,被打入大牢。
五年后,汉武帝大赦天下,刘病已才得以重获新生。
汉武帝命地方官员张贺,收养刘病已,还将他的名字录入刘氏皇族族谱,每月发放生活费。
后来,刘病已觉得“病已”这个名字太土,就自己改名为“刘询”,此后他一直以刘询自称。
张贺曾经在太子刘据手下任职,所以对刘询格外照顾。
刘询从小就了解许多人情世故、是非善恶、官吏得失,再加上为人聪明,所以他的学识越来越丰富。
刘询长大后,在张贺的主持下,娶了当地官员许广汉的女儿许平君,也就是后来的许皇后。
由于汉昭帝没有儿子,他去世后,皇位空悬。
为此,霍光就让昌邑王刘贺继承皇位。
没想到,刘贺是一个放荡好色之人,当了27天皇帝就被废黜了。
邴吉向霍光推荐刘病已,经过一番考虑,霍光采纳了邴吉的意见,派邴吉接回刘病已,让他继承帝位。
刘病已就是后世极为推崇的大汉中兴名君“汉宣帝”。
汉宣帝登基的时候,只有18岁。
由于他在民间生活期间,听说了许多关于宫廷争权夺利的事情,因此对支持自己登基的霍光非常敬仰。
公元前68年,霍光去世,宣帝正式掌握朝政大权。
汉宣帝掌握朝政大权后,为了巩固皇权,以谋害太子的事为理由,将霍氏一族满门抄斩,彻底清除了霍氏势力。
至此,汉宣帝完全掌控了朝政大权。
汉宣帝曾在民间长期生活,非常了解民众的疾苦。
他亲政后,提拔贤才,勤俭治国。
宣帝提拔官员时,主要任用对法令政策熟悉的人。
此外,宣帝经常用刑法警示臣子。
当时的一些高官,如盖宽饶、赵广汉等人,因犯罪被宣帝处决。
为了公正地贯彻和执行朝廷的律令,汉宣帝设立了治书侍御史这个职位,主要责任是审核廷尉的刑罚标准。
后来,汉宣帝还将廷尉人数增加到四人,要求地方上报被杀死的狱囚数量,然后由丞相和御史统计上报给皇帝。
汉宣帝非常重视农业生产。
为了恢复和发展农业,他下诏宣布,凡是返回家乡的逃荒人,当地政府会分配土地,提供种子和粮食,让他们开垦耕种。
除此之外,宣帝多次减免百姓的租赋,降低盐的价格。
这些措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宣帝元康年间,雨水充沛,连续数年丰收。
汉宣帝在处理少数民族事务上,采取了“恩威并施”的策略。
他出兵攻打西羌,后来又大败车师国。
当时,匈奴内部混乱不堪。
公元前51年,匈奴一个部落的单于亲自前往五原塞上,希望归附汉朝。
因此,这个部落成为汉朝的属国。
此后,汉宣帝逐步实现了汉武帝未能完成的事业。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位平民皇帝,汉宣帝身世坎坷。
他统治时期,汉朝军事最强大,经济最繁荣,因此受到后世史学家的推崇,称赞他是“孝宣之治,信赏必罚,文治武功,可谓中兴”。
后人将他和汉昭帝的统治时期,并称为“昭宣中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