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闭癃病
书名:异界专家 作者:嘉果 本章字数:3007字 发布时间:2023-05-16

就在这时,邹锦枫和邹仁潇眼神中透着坚定,齐声说道:“我们要学习《天遁剑法》,得让自己的实力尽快提升上来。”


邹锦程听了,自然没什么问题,他再次与器灵邹魂沟通,借助它的力量,把完整版的《天遁剑法》口诀灌输到两人的脑海之中,这里面还融入了他自己对剑法的理解呢。


邹锦枫一下子惊得目瞪口呆,满脸难以置信的神情,他没想到这传授的《天遁剑法》就这么深深地刻进了脑海里,根本没办法抹除掉。


反观邹仁潇倒是没太在意,因为他母亲董琪玉之前说过相关的事儿,他只是对此感到好奇罢了,心里还想着等自己有本事了,也想学学这种给人传功的奇妙本事呢。


紧接着,两人便各自沉浸在脑海中的剑法内容里,细细地品味、回味着。


与此同时,邹锦程察觉到邹仁潇有些不寻常,心里想着,这家伙肯定有着前世的记忆,而且之前应该也修炼过《天遁剑法》,只是没有自己所掌握的那么详细罢了。


此时,董琪玉好奇地看向董老夫人手中的《灵枢经》,问道:“大姐,你手里拿的是什么书呀?刚刚看你看得可带劲了。”


董老夫人也没藏着掖着,直接把手中的《灵枢经》递给董琪玉,说道:“这是一本医书,你多看看,往后对你有好处的。”


“医书?”董琪玉一听,两眼顿时放光,她心里清楚,在大孟国,最稀缺的就是医书了,平常随便一个热伤风,都有可能要了人的命呢。


董琪玉翻开书,看到第一页第一章“九针十二原”的时候,大致扫了一眼,没太在意,可等看到第二章“本输”时,就停下了脚步,开始认真阅读起来。



当看到里面提到居然可以治闭癃病时,她不禁想起当年自己得过这种病,当时余镇的悬医堂,



那个三级郎中唐景杰对这病都束手无策,自己差点就没了命,最后还是邹术用一颗丹药把她给救了。


董老夫人看着董琪玉这么认真地阅读,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随后拿起另一本《明堂经》开始翻看,这一看,眼睛也是一亮。


而此时的邹书默,正全神贯注地看着手中的《素问经》,他心里就想着要早点学会,这样就能去学《傀儡术》了,他渴望成为像鲁班那样厉害的人呢。


邹锦程看着这三人认真阅读三本经书的模样,心里清楚,其实这三本书呀,就是让器灵邹魂刚刚默写出来的,在器灵邹魂那儿,弄出这三本书也就是眨眼的功夫罢了。


董琪玉已经看到书里关于小肠的脉气运行的内容了,上面写着:小肠的脉气运行,上合于手太阳经,出于少泽穴,少泽在手小指尖端的外侧,称之为井金;



脉气从这里流于前谷穴,前谷在手外侧小指本节前陷中,称之为荥;



脉气接着注于后溪穴,后溪在手外侧小指本节后陷中,称之为腧;


脉气再通过腕骨穴,腕骨穴在手外侧腕骨之前陷中,称之为原;


脉气然后行于阳谷穴,阳谷在手外侧腕中,锐骨下陷中,称之为经;


脉气最终入归于小海穴,小海在肘外侧大骨的外缘陷中,离肘尖半寸处,伸臂屈肘向头取之,称之为合。



这就是手太阳小肠经所属的五腧穴和原穴的情况。


“大肠的脉气运行,上合于手阳明经,脉气出于商阳穴,商阳在手大指食指尖端的内侧,称之为井金;



脉气从这里流于食指内侧本节前的二间穴,称之为荥;


脉气接着注于食指本节后面陷中的三间穴,称之为腧;


脉气再通过合谷穴,合谷在手大指和食指的歧骨中间,称之为原;



脉气然后行于阳溪穴,阳溪在手腕上两筋中间的陷凹中,称之为经;



脉气最终入归于曲池穴,曲池在肘外辅骨横纹头陷中,屈肘横肱取之,称之为合。这就是手阳明大肠经所属的五腧穴和原穴。”


上面所说的这些呀,就是五脏六腑的腧穴情况了,五脏各有井、荥、输、经、合五个腧穴,总共就是二十五个腧穴;



六腑呢,各多一个原穴,六个六腑就是三十六个腧穴。


六腑的脉气都出于足太阳、足阳明、足少阳,上与手之三阳经相合。


在左右两缺盆的中间是任脉的天突穴。



次于第一行,而近任脉之侧的动脉应手处,是足阳明经的人迎穴。



次于第二行,属于手阳明经的叫做扶突穴。



次于第三行,是属于手太阳经的天窗穴。


次于第四行,是属于足少阳经的天容穴。



次于第五行,是属于手少阳经的天牖穴。



次于第六行,是属于足太阳经的天柱穴。


次于第七行,居于项之中央,属于督脉,叫做风府。



腋下动脉,是属于手太阴的天府穴。腋下三寸,是属于手心主的天池穴。


针刺上关穴的时候,要张口而不能合口;针刺下关穴呢,就得合口而不能张口。



针刺犊鼻穴,要屈足而不能伸足;针刺内关、外关,要伸手而不能弯屈。


足阳明经的人迎穴位于挟结喉两旁的动脉应手处,脉气下行于胸膺。



手阳明经的扶突穴,在足阳明经动脉人迎穴之外,不到曲颊,离曲颊一寸之处。手太阳经的天窗穴,则正当曲颊之下,扶突后一寸。



足少阳经的天冲穴,在曲颊之后,耳朵之下。手少阳经的天牖穴在耳后,其上有足少阳胆经的完骨穴。足太阳经的天柱穴,挟项后在大筋外侧陷中的发际处。


手太阴尺泽穴上三寸有动脉之处,是手阳明经的五里穴,它可是经隧之要害,要是针刺这里,那脏气就会竭绝,所以这是一个禁针的穴位。


肺和大肠相配合,大肠是转送糟粕之腑。心和小肠相配合,小肠是受盛食物的器官。肝和胆相配合,胆是清净之腑。



脾和胃相配合,胃是受纳水谷的器官。肾和膀胱相配合,膀胱是水液所聚之腑。


少阴隶属于肾,它的经脉上与肺连,所以肾经之脉气行于膀胱和肺两脏。


三焦是中渎之腑,可疏调水道,下通膀胱,五脏与之匹配,是一个孤独之腑。以上这些就是六腑与五脏配合的关系了。


春天针刺的时候,应该取浅表部位的络脉和各经荥穴以及大筋和肌肉的间隙,要是病情比较严重,那就得深刺,病情轻的话就浅刺就行。


夏天针刺时,要取十二经的腧穴以及肌肉、皮肤之上的浅表部位。秋天针刺时,应取十二经的合穴,深刺或者浅刺的方法跟春天针刺的一样。


冬天针刺时,要取十二经的井穴和脏腑的腧穴,而且得深刺并且留针。


这就是按照四时气候的暖热凉寒的次序,根据脉气所聚的处所,结合病疾发生的部位,来确定针刺最为适宜的地方了。


要是遇到转筋的病症,让患者站稳了,刺其相应的腧穴,就能让筋恢复伸缩自如了。



要是遇到四肢偏废的痿厥病人,就让患者仰卧,四肢伸开,然后进行针刺,这样就能使气血通畅了。


董琪玉继续翻开第三章“针解”,接着往下阅读起来。


“易陈:就是一般理论说来很容易的。


难入:是说一般人很难明确理解其中的精微奥妙的。


粗守形:是说一般的普通医师只知机械地拘守刺法。


上守神:是说高明的医师能根据病人气血的虚实情况,灵活地运用补法或泻法。


神客:是说正气与邪气交争,共留于血脉中。‘神’指正气,‘客’指邪气。


在门:是说邪气能随正气出入的门户侵袭人体。


未睹其疾:是说没有先弄清病邪在哪一经络。


恶知其原:是说不能明确发病的原因和应取的腧穴。


刺之微在数迟:是说针刺的微妙,在于掌握进针出针的手法快慢。


粗守关:是说一般的庸医只知在四肢关节处作治疗,而不知血气正气的往来盛衰情况。


上守机:是说高明的医生能够洞察脉气的情况,随机运用补泻。


机之动不离其空:是说气机之至,皆在骨空(腧穴)之中,了解了气血的虚实变化,就可运用疾徐的补泻手法。


空中之机,清净以微:是说气机之至很精微,如针下已经得气,就要谨慎注意气之往来,不能失掉应补应泻的时机。


其来不可逢:是说气刚来为邪气正盛的时候,切不可用补法。


其往不可追:是说邪气已去正气将要恢复之时,切不可用泻法。


不可挂以发:是说应细致地观察气之往来,及时运用补泻,不能有丝毫的差错,否则气机易失就难达到预期的疗效。


扣之不发:是说不懂得补泻的意义,往往误用手法,导致血气竭绝,而不能祛除邪气。


知其往来:是说懂得气在运行中有逆有顺有盛有衰。


要与之期:是说掌握气至的时机,用针不失其时。


粗之暗者:是说庸医昏昧无知,不懂得气行的微妙作用。


……”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异界专家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