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漠南、河西两次大战的打击,匈奴的势力受到了严重削弱,但他们仍然没有停止向南下骚扰汉朝边境。
公元前120年,匈奴再次从右北平、定襄进攻汉朝,屠杀了一千多人。
还利用汉降将赵信的计谋,试图引诱汉军到漠北歼灭。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对匈奴多次战败但未放弃侵略的行为感到震怒,因此决定进行一次规模庞大的军事行动。
经过充分准备,汉武帝命令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带领骑兵四万、五万,以及几十万步兵转运者。
从定襄、代郡出发,深入漠北,寻找并消灭匈奴的主力,给予他们沉重打击。
匈奴单于听说汉军远道而来进行扫荡,不敢怠慢,准备以精兵在漠北等待。
卫青率领精兵出塞,不久就消灭了单于的部分兵力,同时命令李广、赵食其从东面进行策应。
到达漠北后,看到单于的军队已经布阵等待,卫青立即做出决断,创造性地运用“车骑协同”的新战术。
他命令部队用武刚车“自环为营”,以防止匈奴骑兵的突袭,然后指挥五千骑兵进攻匈奴。
匈奴的伊稚斜单于,则带领一万骑兵迎战。
双方从早上激战到黄昏,杀得难分难解。
就在日落前,突然刮起大风,卷起沙尘,使得双方无法辨别敌我,卫青趁机用轻骑分别从左、右两翼包抄匈奴。
伊稚斜单于看到汉军人马依然强大,意识到再打下去会吃亏,于是趁着夜幕降临之际,骑上一匹千里马,带着数百勇士杀出重围向西北方逃走。
匈奴军队溃散,卫青乘势追击,斩杀和俘虏了19000多名敌人。
与此同时,李广、赵食其担负着迂回截击匈奴单于的任务,日夜兼程行军,然而在大漠深处茫无涯际的荒沙,却找不到一个当地人。
由于没有向导,李广的军队迷了路。
李广焦急无可奈何,担心前进与卫青的主力军队失去联系,只好下令回军南还。
卫青在经历了殊死血战后,击溃了匈奴单于的主力。
他本希望李广能够在单于的后方,截断伊稚斜的退路,然后与汉军前后夹击,将单于围歼。
然而,北追了二百多里也没有找到李广的军队,导致伊稚斜单于最终逃脱。
卫青继续挥师前进,兵至寅颜山的赵信城,缴获了大量的匈奴粮食和军用物资,在该地休整一天,随后放火烧毁赵信城,返回国内。
到达漠南后,卫青与李广、赵食其会合。
卫青派人去询问李广军营迷路的原因,表示要向皇帝报告。
卫青派去的人劝李广,说:“您最好将责任推给赵食其,以避免受罚。”
李广为人正直,坚决不同意。
卫青听后非常恼怒,又派人催逼李广的幕僚去中军接受审判。
李广说:“他们无罪,迷路的责任在我,我自己去受审。”
他将责任全都揽在自己身上,叹息说:“我自年少从军,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想不到今天却被大将军如此催逼。
“我已年过古稀,怎能再受这样的侮辱?”
说完,他便拔剑自刎了。
旁边左右的人,无不泪如雨下。
另一边,从东路出代郡的霍去病,取得了辉煌的战绩,足以使他留名史册。
他深入两千多里,凭借兵力强大的优势,对匈奴左贤王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年轻的霍去病武艺超群,身先士卒,而左贤王已经年老,怎么是他的对手呢?
战斗不久,左贤王率领亲信弃军而逃,匈奴军队溃败。
霍去病随即率军追击,一直追到狼居胥山,歼灭了匈奴精锐部队,斩杀了北车耆王,俘虏了屯头王、韩王等三位王,以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俘虏人数高达70000多人。
他还封狼居胥,登临瀚海,向天地祭告之后,凯旋班师回朝。
漠北之战,沉重打击了匈奴的势力,从此匈奴远遁,消除了危害汉朝百余年的边患。
霍去病从此威名远扬,汉武帝非常喜欢他,下令为他建造府第,但被他拒绝了。
他的名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洋溢着爱国激情,激励着后人。
公元前117年,年仅24岁的霍去病去世。
汉武帝在自己的陵墓旁边,修建了一座形状如祁连山的坟墓,以表彰他在抗击匈奴方面的杰出功绩。
武帝战胜了匈奴,打通了通往塔里木盆地、中亚的商路,匈奴控制的河西走廊归属于汉朝。
从此,在中原到中亚的丝绸之路上,西汉的外交使节和商人之间的往来不断,“丝绸之路”逐渐成为中西交流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