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29年,匈奴进攻上谷(位于今天的河北怀来东南部)。
汉武帝派卫青、公孙敖、公孙贺、李广四位将军,带领人马分头出击。
在这四位将军中,李广年纪最大,资历最老。
李广在汉文帝时期就成为了将军,在汉景帝时期,他与周亚夫一起平定了七国之乱,立下了大功。
后来,汉景帝还派他去做上郡的太守,位于今天的陕西榆林东南部。
有一次,匈奴进攻上郡,李广带着一百个骑兵去追赶三个匈奴射手,追了几十里才追上他们。
他射死了其中两个,抓住了第三个,正准备返回营地时,他们远远地看到几千名匈奴骑兵赶了过来。
李广手下的士兵突然遇到这么多匈奴兵,大吃一惊。
李广对他们说:“我们离开大营还有几十里的路程,如果现在往回跑,匈奴兵追上来,我们就完了。”
“不如干脆停下来,让匈奴兵以为我们是来引诱他们,这样一定不敢攻击我们。”
李广下令前进,在离匈奴阵地仅仅两里的地方停下来,命令士兵们一起下马,卸下马鞍,就地休息。
士兵们都感到紧张,说:“匈奴兵马这么多,又这么近,如果他们攻击我们,怎么办?”
李广说:“我们这样做,表示不打算逃跑,让敌人以为我们是在引诱他们。”
匈奴将领看到李广的布置,果然有点害怕,他们远远观察汉军的动静,不敢上前。
过了一会儿,匈奴阵地上有一个骑白马的将军走出来巡视队伍。
李广突然带着十几名骑兵翻身上马,飞驰过去,一箭射死了他。
然后再回到自己的地盘,下马躺在地上休息。
匈奴兵越看越怀疑,天黑下来,他们认定汉军一定有埋伏,担心汉军会在半夜袭击他们,便连夜撤了回去。
到了天亮,李广一看,山上已经没有匈奴兵,就带着一百多名骑兵安然回到了大营。
这一次,汉武帝派了四支人马去对抗匈奴。
匈奴的军臣单于探明了汉军的情况,知道四名将军中最难对付的是李广。
于是将大部分兵力集中在雁门,布置好了埋伏,命令部下活捉李广。
由于匈奴兵力强大,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李广的人马被打散,李广自己也受了伤,被匈奴兵俘虏。
匈奴兵看到李广受了重伤,就将他放在用绳子编成的吊床里,用两匹马驮着,送往单于的大营。
李广躺在那张吊床上一动不动,看起来就像是死了一样。
走了十几里路,他偷偷地瞅准了旁边一个匈奴兵骑的一匹好马,然后使劲挣扎,猛地跳上马,夺取了弓箭,将那匈奴兵推下马去,掉转马头拼命往南方奔去。
见到这一幕,匈奴派出了几百名骑兵追赶。
李广一边用力夹着马肚子,催马加速,一边转身回头,拉弓搭箭,连续射死了几个追在前面的匈奴兵。
匈奴兵眼看无法追上李广,只好无奈地让他逃走。
虽然李广成功脱险,但由于损失了大量兵力,他被判处了死刑。
汉朝有一条规矩,罪人可以通过交纳一定的赎金来赎罪。
李广交纳了一笔赎金,最终得以回家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
然而不久之后,匈奴再次在边境进行骚扰,汉武帝重新任命李广担任右北平太守,位于今天的辽宁凌源西南。
多年来,李广一直在北方担任防守任务。
由于他行动迅速、箭法精湛,常常出其不意地出现在敌人眼前,使敌人难以捉摸他的行踪。
因此,匈奴人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做“飞将军”。
李广担任右北平太守后,匈奴人都害怕这位“飞将军”,不敢进犯。
当时,右北平山区有许多老虎,经常出来伤人。
闲暇之余,李广常常带着士兵们外出打猎。
李广从小就学习箭术,箭法熟练,箭无虚发。
与匈奴人打仗的时候,即使对方骑着快马疾速奔跑,他也能一箭命中。
他艺高人胆大,经常等到老虎扑近时才放箭,老虎往往应声倒下,从未能伤到自己。
有一天,李广和士兵们打猎回来,天色已晚。
突然之间,前方的草丛中出现了一只斑斓的猛虎,张牙舞爪,正向他们扑来。
其他人都被吓呆了,李广赶紧拿起弓箭,全力一击,只听嗖的一声,箭正中目标。
只见老虎一动不动地躺在那里,士兵们赶紧拿起武器准备捉拿老虎。
等他们走近时,所有人都目瞪口呆了。
原来李广射中的并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箭矢深深地嵌入岩石中,几个人试图将箭拔出来,却怎么也拔不出来。
众人既惊奇又佩服。李广自己也有些难以置信。
他又拿出几支箭对准岩石射击,箭头碰在岩石上,火星四溅,却没有一箭能够射进石头里。
李广的一生,大都投入到了抗击匈奴的事业。
他经历了七十多次大小战斗,凭借英勇善战的本领,成为匈奴贵族心中可怕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