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书名:纵观华夏五千年 作者:姚姚哥viv 本章字数:1253字 发布时间:2023-05-16

汉武帝刚一登上帝位,就不安于守业享乐,而是雄心勃勃,决心要有所作为。


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诏各郡县,举荐贤良方正、直言进谏之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董仲舒。


董仲舒是广川人,是西汉的思想家、政论家,同时也是一位精通儒家学说的大学问家,勤奋治学,在景帝时担任过博士官。


他看到汉朝建立以来几次藩王谋反的事件,认为应该宣传大一统的思想,以巩固皇帝中央集权的地位。


他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当时政治上的需要,对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进行了改造。


还将各家学说和阴阳五行等迷信思想融合在一起,使儒家学说变成了一种为封建政治制度服务的、带有宗教色彩的理论。


他在汉武帝下诏举荐“贤良之士”的时候,向汉武帝提出了“天人三策”的建议。


意思是说:“天有意志,人世间的事物是按照天意存在和变化的。”


皇帝是上天的代表,皇帝的权力是上天赋予的,人民服从皇帝就是服从天道。


为了维护封建秩序,他特别提出了“三纲五常”。


在天道之下,君臣、父子、夫妻、兄弟之间,必须严格遵守上下尊卑的礼节,绝对不允许违反这种礼节。


后来“三纲五常”成为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核心内容,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有力工具,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了严重束缚。


他还说:“诸子百家的学说,妨碍皇帝的绝对权威,只有儒家学说才能保持思想上的统一。”


由于窦太后崇信“黄老学说”,极力主张清心寡欲、无为而治,汉武帝不敢得罪祖母,只好让董仲舒去做江都相。


后来他又任命窦婴为丞相,田蚡为太尉,赵绾为御史大夫,这三个人都是儒家的支持者。


年纪轻轻的汉武帝,登基后不久便搜罗了这么多人才,早已引起了他的祖母窦氏的不满。


于是,窦氏加紧了对朝廷政务的控制,还借机罢免了丞相窦婴和太尉田蚡的官职,责备汉武帝所任用的人。


汉武帝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班大臣先后遭到贬斥和杀戮,无计可施。


他只能等待时机,再图后计。


公元前135年,窦太后去世,汉武帝真正开始独立处理政务。


他大力整顿朝纲,先后罢免窦太后安排的丞相、御史大夫等官职,任命田蚡为丞相。


他还下令在政府中设立专门授教儒家学说的五经博士,在其下面再设置50名弟子。


这些弟子在五经博士的指导下,攻读儒家经书,规定每年进行一次考试,只要能通晓一经就可以做官,成绩优异者还可以做高级官员。


后来,博士弟子的人数逐渐增加到3000人。


这样一来,学习儒家经书并取得优异成绩,便成了学士们做官的主要途径,其他诸子百家学说逐渐被排斥和摒弃。


依靠儒家学说做官的人,自然会按照董仲舒的理论来帮助汉武帝治理天下,并用儒家学说来教育后代。


从那时起,中央集权的思想开始正式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学说几乎完全统治了中国封建社会整个的思想文化领域。


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方针,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是有积极作用的,对封建统治阶级是极为有利的。


但它剥夺了战国以来诸子百家自由宣传学术思想和政治主张的权利,起到了禁锢人们思想的作用。


后来又经过各个王朝统治者的补充和发展,使其更适合维护封建统治。


中国封建社会之所以停滞不前长达两千年之久,与汉武帝提倡的“独尊儒术”是密不可分的。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纵观华夏五千年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