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御蛛二号”调配实务中心
马钟华从大门进来径直走到三维立体动感地图旁,用手在面前的触摸器上点击了一下“全国各大一体化御蛛防阻区”。
整个偌大的屏面上立即显示出无数处被不同颜色标注的一片一片的区域。
就象中国地图上标注的各省市区域一样。
不一样的是这些颜色所标注区别的区域不是地理区域,而是军事管辖分布区域。
然后他又用戴着专用手套的手指点了一下“临时”。
在“临时”的下单内又点了一下“阻击点”。
顿时密密麻麻的用绿色标注的“阻击点”出现在全国设置的各个防阻区。
“这么多?”
马钟华看着一片一片的绿色小点怀疑地问道。
在他左面站着的一个士官,也戴着同样的专用手套。
只见那个士官点击了一个在“阻击点”页内的搜索框,用手写体输入了“陨石”字样,图像一下子清晰起来。
看上去在全国东南西北中都有,不下十几个都布置有序。
马钟华用手指又点了一下海东防阻区内的一个闪烁的绿点。
绿点所在的区域清晰可见,而且还出现了一个下拉框,准确叙述了阻击点的作用和现在的准备情况和动态。
具体包括使用的人员装备配备情况等,非常详尽。
接着又点开几个大型的配有核弹头的和浓泡弹的阻击点,对其准备情况进行了进一步查看。
当看到某个阻击点的时候,马钟华指着框内显示的信息:
“这个刘农田也是远程打击军指挥员?”
士官在大屏上帮着马钟华点击了一下:
“是,他就是刚刚从国外学习回来的y_03炮团团长,人年轻头脑好使,干工作不怕吃苦。这次所在防阻区就把他用在看守西南大门的前沿阵地上了。”
“哦。”马钟华应了一声。”
这时大屏上的报时器发出轻快悠扬的报时声。
轻柔明快的音乐没有给马钟华他们带来愉悦和轻松,相反地沉沉撞击着他们的心扉。
这一声报时并不是象往常一样来提醒一天上班辛苦的人们已到了下班的时间。
而是提醒警示着这些军中上层,陨星就要掉下来了,赶快采取措施吧!
是啊,是到了最后关键的时候了。
这次的阻击能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现在还是个谜。
如果能一举将这个陨石再推开或击碎,或使其带泡缓坠都还好说。
如果使陨石照直向广东城市飞来那就太失败了,导致的灾难就会异常深重,人民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将无法预计。
尽管陨星的危难已被解除,地球已经摆脱了厄运,但如不能按计划解决掉陨石的危机,局部灾难肯定在所难免,而且是灾难深重。
马钟华毅然决然地命令:
“给我接各部狙击点!”
几秒后大屏的下面一行多宫画面上,显示出了各个防阻区指挥员的传真影像。
马钟华又看了一下屏上的确切时间命令:
“各防阻区注意,我现在正式命令你们立即启动“御蛛二号”行动方案。
现在是18点钟零25秒,阻击行动正式开始!”
所有的指挥员随即应道:“是!”
接着大屏上看到各个狙击点的指挥员对着微步话机下达了阻击命令。
马钟华对刚才那个戴着专用手套的士官说:
“给我连接到一线阻击点。”
那个士官娴熟地点击了一下,又输入了“陨石”俩字,刚才那个小绿色点状的画面又重现出来。
马钟华亲自动手往“海东B阻击点”上轻轻一点。
只见该阻击点的传真画面很真实地凸现出来。
随着画面的放大,几十辆驮着长长绿色导弹的军用大卡车在一个平坦开阔的地带上一字排开。
导弹的庞大身躯在渐渐立起,一副临战时箭在弦上一触即发的状态。
马钟华不太肯定地问:
“这个阻击点应该是一个远程导弹狙击点吧?”
所有人都不啃声。
原因是谁都不敢保证。
因为战时的炮位状态是经常进行调整的,只有各防阻区的现场指挥员心中有数。
士官没有多想就顺手在大屏上点击了几下,大屏上就显示出了该阻击点的所有详细情况和更新时间。
大家一看更新时间只有一分钟。
那么也就是说,当前炮位的实际情况和大屏上可查询到的内容是完全一样的。
因为在一分钟之内任何炮位情况都不会做出任何实际性的改变。
“是,主任。”
那个士官看着画面一侧的方框内,显示的文字内容是:
“超级远程导弹炮位,最远射程为28000公里,共设有车架炮位18个,核弹头的配备数量是14枚。”
马钟华继续问:
“各个防阻区共设置了这样的远程阻击点有几个?”
只见那个士官有用手指轻轻一点,画面上零零星星地显示出几处来。
下面方框里及时出现了数量:
达到同等规模和能力的阻击点总共有8个。
那个士官又点击了一下“临战状况”,显示出的方框内标注着“良好。”
马钟华又问:
“各个阻击点的风力和风向怎么样?”
那个士官轻轻又一点。
在“全国防阻区”的画面下“气象状况”画面上马上显出了雨雪风霜雾的各种气候条件,由不同像形标志来注明。
士官又接着点了一下“气象状况”画面下的“风”的黄色中文字符时,画面上又出现了一面面小白旗的标志物。
标志物的旁边都用文字注明了风向和风力大小。
马钟华关注的是广东沿海地区的风力,特别是风向。
因为这个风向决定了在此次阻击行动中是否适宜使用浓泡弹。
而当他挨近瞪着双眼仔细地扫视着看了一遍后,不禁很失意地说:
“密切监视广东沿海地区的风向、风力状况,如有变化及时向我报告!”
他身后的几个人都不约而同地回答: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