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一日至五日,根据临时中央的指示,中央代表团在瑞金叶坪主持召开苏区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会议就根据地问题、军事问题、土地革命路线问题展开了争论。
中共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毛咏芝坚持认为,中央革命根据地从实践中形成的一整套路线和方针是正确的,符合根据地实际情况。几个中心县委书记也举出大量事实来支持毛咏芝的看法。中央代表团却根据临时中央的指示精神,对中央苏区的工作横挑鼻子竖挑眼,进行多方面的批评和指责。
会议批判了毛咏芝的三大“错误”:
一是把毛咏芝的反对本本主义的正确主张,指责为“狭隘的经验论”、“党内的事务主义非常浓厚”。
二是“富农路线”。当时陈绍禹对地主、富农的态度是赶尽杀绝,主张“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不给他们以生活出路。毛咏芝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及党和红军面临的形势,认为不能从肉体上消灭地主、富农,应给其出路,主张土地“以人口平分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的原则。
三是“极严重的一贯右倾机会主义”。认为毛咏芝的“诱敌深入,后发制人”战略是“游击主义”、“保守主义”、“单纯防御路线”,忽视“阵地战”、“街市战”。
会议根据陈绍禹所控制的临时中央的指示,决定撤销毛咏芝的中共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职务。会议还决定,设立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取消红一方面军总司令和总政委、总前委书记的名义。这样,毛咏芝就失去了中央苏区最高领导人的职位。
一九三二年一月九日,秦邦宪代表中央作了《中央关于争取革命在一省与数省首先胜利的决议》,要求红军占领南昌、抚州、吉安、赣州等“中心城市”。然而红军内部存有不同意见,其中毛咏芝认为红军装备差,不宜进攻“中心城市”,朱德也不赞同发动此次战役 。周翔宇抵达苏区后,听了毛咏芝等的意见后,也认为时机不成熟,向中共临时中央提出不打的建议。但远在上海的秦邦宪既不懂军事,也不了解实际情况,仍坚持红一方面军进攻“中心城市”,当即复电中央苏区,要求在抚州、吉安、赣州三城中择一而攻。周翔宇随即召集中共苏区中央局会议,多数人同意进攻赣州。
一月十日,中革军委下达了《关于攻取赣州的军事训令》,并作出了攻打赣州的具体军事部署。红军部队和地方红军分成主作战军、支作战军和机动部队三部分,分别负责攻城、打援和发展新区的工作。红三军团总指挥彭德怀、江西军区总指挥陈毅分别任主作战军、支作战军总指挥。规定由彭德怀任前敌总指挥,红三军团和红四军为主作战军,赣南、赣东、河西、永吉太万游击队和江西军区预备队为支作战军,由陈毅负责指挥。红十六军进窥樟村,威胁吉安守军,使其不能增援赣州。红三军担任消灭宁都、于都境内的地方武装。红十二军在宁化西南巩固闽赣苏区,红五军团就地整顿休息。
主作战军中,红三军团担任攻城任务。红四军的第十、十一、十二师分别布置在南康、新城、杨眉寺地区负责阻止援赣的粤军。《训令》要求攻城部队采取袭击武器或强攻的战术,尽快攻下赣州。组织有技术的工人和士兵,专门负责爆破城墙和挖掘地道。总预备队在沙石埠附近做群众工作,而地方部队负责压迫来援部队,并相机夺取大庚掩护红军攻城。
支作战军的赣南游击队配合独立第七师,防止会昌、寻乌和广东东江一带国军骚扰。赣东游击队以广昌为中心,巩固广昌苏区,并派部向南丰、宜黄、乐安方向游击。河西游击队相机夺取遂川,永吉太万游击队相机夺取万安。
国军方面,赣州城驻扎有江西绥靖公署主任朱绍良直接指挥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师的马昆第三十四旅所属两个团和一个独立连六千余人和地方靖卫团两千多人,加上十七个县的民团指挥部,约一万三千人。
蒋中正的嫡系部队陈诚第十八军驻扎在赣州以北的峡江、吉安、万安、安福等地;其南粤赣边界的大庚、南雄、韶关又有粤系军阀的第一、第二师和独立第一、第二旅共十余个团,随时可以增援赣州。
彭得华则认为,赣州守军只有马旅六千人,加上地方靖卫团两千人,如果有时间,国军不来增援,则红军可以占领赣州。
赣州是江西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且为通往闽、粤、湘的交通要道,自古即为军事重镇。赣州城位于章水和贡水汇合之处,三面环水,仅南面是陆地,易守难攻。赣州城墙自东晋太康年间太守高琰筑城始,又在五代后梁开平四年扩城。北宋嘉佑年间,孔子第四十六代孙孔宗翰任赣州太守时,用铁加固城墙,后经历代修葺,有“铁赣州”之称。
一月中旬,彭得华率红三军团和红四军分别由会昌和石城向赣州进军。二月初,红军攻城部队和地方工作部队各自进入指定位置。红三军团于二月四日到达赣州城东外五里亭、天竺山及西南城郊,很快完成对赣州城的合围,进入攻城阵地。攻城部队由红三军团担任,红七军主攻东门,第二师主攻南门,第一师主攻西门。
赣州城内的守军以国军第三军第十二师第三十四旅为主,旅长马崑,全旅加上赣南各县逃亡赣州的地主武装、警察队、商民自卫团等武装,共有兵力一万余人,枪近万支。
红四军行进途中,在新城附近歼灭增援赣州的粤军独立第一旅第三团大部,俘虏三百余人。与此同时,赣州守将马昆命拆除外围工事,撤入城中,集中兵力,缩短战线,固守待援。其第六十七团守东门、小南门、建春门,第六十八团守南门、西津门,地方武装和民团协助守城。而红军红七军攻打东门,红三军团第二师攻打南门,红三军团第一师攻打西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