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被吓破了胆,但贝兰托尼除了尖叫了一声然后摔在地上外倒也没有弄出太大动静,甚至没有碰倒任何家具和物件,这要多得他孤身寡人家中空旷。有趣的是,当半躺在地上的时候,他发现自己终于在由收到信件算起直至此刻的时间里第一次真真正正冷静下来了,根据他向亚伦描述时的原话,那是因为当时看到眼前景象他认为这次死定了。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翻起风衣衣领、一脸严肃的日本小矮人坐在自己的沙发上举枪指着自己,沙发扶手还恰如其分地充当起他持枪之手的支撑架来。日本小矮人从容地开口说话,“贝兰托尼博士,请你接下来百分之一百按照我的指示行事,否则我会杀了你。”贝兰托尼点头回应,同时获得两个发现,日本小矮人由始至终都说英语和他的手枪上原来还装着一个消音器,不久后他又增添两个发现,小矮人来自中国而非日本和他并没有从躺在地上的视角看起来那么矮,再往后则还有一个发现,小矮人其实并不会真的杀了他。
小矮人让贝兰托尼舒适地和自己相对而坐,还预先准备了一杯热咖啡在一旁效命,待贝兰托尼坐好后就推向他的面前,让贝兰托尼倍感意外的是用的还是自己惯用的杯子。小矮人很快就亲口证实了贝兰托尼的猜想,他就是奇勒本人。
奇勒说,他深度关注贝兰托尼已经接近7年时间了,他是在2000年参观莫斯科国家档案馆时第一次发现贝兰托尼的。那时,前苏联的身影早已进入了奇勒的视线,但所有的线索都只存在着极为模糊的弱相关性,随时随地一个新线索好像都能把它们糅合在一起,当然任何新线索也有可能瞬间粉碎它们的联系。希特勒的残骸正式对外展出后,奇勒第一时间前往莫斯科国家档案馆参观展出,希望从中找到有用信息,而在后来想来,贝兰托尼才是他在展馆现场最有价值的发现。
但奇勒对贝兰托尼的真正关注却滞后于与他的邂逅。在展馆现场,行为异常的贝兰托尼只是引起了奇勒因职业训练以致覆盖范围极广的眼尾注意,他以玩票性质现场盘踞贝兰托尼的简单身份资料,以打发自己对那个不可亵玩的希特勒头骨望穿秋水的无奈与无聊。
上述曾经提及的那个引发阴谋论思维革命的网站经奇勒查证,严格的诞生时间是发生在希特勒的遗体残骸正式对外展出之前。它在诞生之初只是引起了奇勒波澜不惊的留意,但后来的事态发展驱使奇勒对它的详细资料展开调查,很快就发现了这个在美国注册的网站有俄罗斯资本在其背后运作。而当奇勒带着这个一时无法理清具体联系的希特勒-美国-俄罗斯或前苏联三角关系网回顾莫斯科之行,贝兰托尼作为一个在展馆现场对希特勒的残骸展现出异常浓厚兴趣、还与展馆人员有密切交流的美国人,自然受到了奇勒的高度关注。于是奇勒就锁定了贝兰托尼作为目标对他展开深入的跟踪调查。而当贝兰托尼得知所谓“深入”的具体程度后,他不禁觉得毛骨悚然,其阴影直到和奇勒成为好友后一段很长时间仍然挥之不去。
奇勒在贝兰托尼的住所安装了全方位、多维度的监控,包括以窃听装置窃听他的电话、以间谍软件获取他的电邮、以微型摄像头监视他的举动、以追踪器定位他的行踪等。这也是奇勒懂得以贝兰托尼惯用的杯子为他预先准备合符口味的咖啡的原因。经过一段长时间堪比电影《楚门的世界》般的全天候真人秀式观察后,奇勒确定贝兰托尼原来只是一位对相关命题极感兴趣的学者。于是,当发现贝兰托尼获得了俄罗斯方面的邀请后,奇勒就向贝兰托尼现身,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届时一同前往莫斯科对希特勒的遗体残骸进行检验。当然奇勒的行程是以秘密形式进行的,他并无出现在随行摄制队的镜头当中。
#
至此,不管是当年贝兰托尼对于奇勒的这段叙述,还是亚伦对于贝兰托尼关于这段叙述的叙述,都是听得一头雾水。什么“前苏联的身影早已出现在奇勒视线当中”,这个叫奇勒的家伙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这可是亚伦和贝兰托尼各自在当其时的心理活动真实写照。对此,贝兰托尼是让亚伦喝口热汤,奇勒当年则是让贝兰托尼喝口咖啡,让其稍作缓冲,然后继续解惑。
奇勒说,他任职于一个成立于中国的秘密情报机构,这个机构的保密级别要高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情报机构之于它们所属国保密系统的级别,简单来说就相当于外星生命之于美国政府保密系统的级别,即不存在。这个机构的名称是“世保局”,名字本身并非简称,但却是其含义的简化。“世”代表的是世界,因为其职责之完成的影响力是覆盖全世界的;“保”是保护,出于其工作性质,亦是保密。世保局的职责只有一个,那就是追踪一个被当局称为“骗局组织”的邪恶组织,这个组织的真实身份和意图是神秘的,根据截至目前的信息最有可能的推断是,他们是追随于希特勒、意图复兴第三帝国的二战纳粹残余。世保局对骗局组织的追踪已经长达近40年,奇勒本人是现任局长。
对此,贝兰托尼的第一反应是“这些是不可能的”。而奇勒对于贝兰托尼的第一反应的第一反应则是觉得在一个宣扬任何人只要足够努力都能成为总统的国度,“不可能”竟然如此频繁地出现在日常对话当中。
而亚伦对此的第一反应是,“他就这样直截了当地把世保局的事情告诉了你?”
“他是把关于世保局的一切事情,包括他作为局长能了解到的最深层次的秘密都告诉了我。”贝兰托尼回答道。
“那你的反应是什么?”
“难以置信。”
“那他最后如何让你信服?”
根据贝兰托尼的讲述,奇勒为了向他证实自己所言非虚,把他暗中带进世保局内部进行了一次地毯式游览,甚至向他展示了一些高度机密的档案文件,这些资料有些甚至连刘小姐都未具权限接触。
“那也包括了……”
没等亚伦问完,贝兰托尼就已回答,“关于当年关键人计划的一切资料。”
这就轮到亚伦觉得难以置信了,经由世保局的保密原则的多年浸淫,导致他如今面对一个了解世保局实情的非世保局成员时的感觉难以言表。他无意识地望向康妮,显得一脸惘然,但随着康妮的存在在他的注意力中一闪而过,他马上意识到了一个逻辑问题。
“等等,”他转向贝兰托尼,“那你也是一个世保局成员啊。”
“请不要这样叫我,但,是的。”
根据保密优先条例,除上头政府外,知道世保局存在的人的身份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是有待消灭的敌人,要么是世保局成员。奇勒以局长身份让贝兰托尼了解世保局的存在,就等于把贝兰托尼招揽为一个与康妮一样,受到世保局认可的世保局成员。而出于康妮因工作性质的需要对实情的不知晓,和贝兰托尼自己表达的不情愿,他们都属于事实世保局成员一类,这类成员只有局长有权招揽,这也是贝兰托尼先前所说自己身份特殊的原因,而满布他屋外的视频监控则是服务于这种特殊性的。
“保密,是被保密优先条例所规定的世保局成员最高行事准则,那奇勒到底凭什么认为可以向你告知关于世保局的一切事情?”亚伦再次插话。
这个问题其实还能引申出另一个更具系统性的问题,即奇勒是如何判断像贝兰托尼和康妮这种事实世保局成员的招揽标准的。贝兰托尼说,他与奇勒关于这个话题的讨论发生在结束世保局参观之旅、两人开始熟络之后,和两人探讨贝兰托尼如何在选择职业方向上误入歧途的话题之前。当贝兰托尼说“奇勒给出的答案是……”的时候,亚伦和康妮都根据先前的线索意识到了答案,他们不约而同地说出“认知吻合”。
(第十八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