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十九路军淞沪抗战
书名:国共征战之各地起义 作者:远星云 本章字数:2342字 发布时间:2023-05-13

国军二十六路军起义后,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五军团,发表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宣言》,于起义第二天将起义部队开进苏区。

却说历史已经进入了一九三二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为掩护炮制伪满洲国傀儡政府的阴谋,由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串通日本上海公使馆助理武官田中隆吉,蓄谋在上海制造事端。田中隆吉与女间谍川岛芳子策划,于一九三二一月十八日,唆使日本僧人天崎启升等五人向马玉山路中国三友实业社总厂的工人义勇军投石挑衅,与工人发生互相殴打。田中操纵流氓汉奸乘机将两名日本僧人打成重伤,日方传出其中一人死于医院。随即以此为借口,指使日侨青年同志会一伙暴徒于十九日深夜焚烧三友实业社,砍死砍伤三名中国警员。

二十日,又煽动千余日侨集会游行,强烈要求日本总领事和海军陆战队出面干涉。二十一日,日本总领事村井苍松向上海市长提出道歉、惩凶、赔偿、解散抗日团体四项无理要求。二十二日,日本驻上海第一遣外舰队司令盐泽幸一发表恫吓性声明,以保护侨民为由加紧备战,并从日本国内向上海调兵。

二十七日,村井向上海市当局发出最后通牒,限二十八日十八时以前给予满意答复,否则采取必要行动。国民党政府为集中兵力在江西“剿共”,对日继续执行不抵抗政策。军政部长何应钦急电第十九路军忍辱求全,令上海市长吴铁城于二十八日十三时四十五分全部接受日方提出的无理要求。暂时下野的蒋介石委托国民党元老张静江说服蔡廷锴避免与日军冲突,并调宪兵第十六团接替上海第十九路军防务。日方接到吴铁城答复表示“满意”,却又以保护侨民为由,要中国军队必须撤出闸北,不待答复便于当晚突袭闸北。

事变初期,驻上海日军有海军陆战队一千八百余人及武装日侨四千余人、飞机四十余架、装甲车数十辆,分布在虹口租界和杨树浦,另有海军舰只二十三艘,游弋在长江口外和黄浦江上,由海军第一遣外舰队司令盐泽幸一指挥。

一月二十八日午夜,陆战队分三路突袭闸北,攻占天通庵车站和上海火车北站。上海军民义愤填膺,担负沪宁地区卫戍任务的第十九路军三个师共三万余人,第六十、第六十一师分驻苏州、南京一带,第七十八师两个旅驻守上海,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指挥下奋起抗战。防守市区的第一百五十六旅,在前来接防的宪兵第十六团主动配合下,打退由横浜路、虬江路、宝山路进攻的日军。二十九日夺回天通庵车站和上海北站。日军败退租界。通过英、美等国领事出面“调停”,达成停火协议,缓兵待援。

上海民众纷纷组织救护队和义勇军,积极支援第十九路军抗战。二十九日,日本政府发表声明威胁中国政府,诬指上海事件是中国排日运动引起的。南京政府于三十日仓促迁往洛阳。至二月二日,日军从国内增调航空母舰两艘、各型军舰十二艘、陆战队七千人援沪。蒋光鼐急调第六十、第六十一师参战。

二月三日,日军破坏停火协议再向闸北进攻,被守军击退。日本内阁遂增派第三舰队和陆军久留米混成旅援沪,由第三舰队司令野村吉三郎接替盐泽指挥。七日,野村改变攻击点,以久留米旅进攻吴淞,陆战队进攻江湾,企图从守军右翼突破。第十九路军依托吴淞要塞及蕰藻浜水网地带与日军激战,第六十一师将进攻纪家桥、曹家桥及偷渡蕰藻浜的日军各个消灭,其余日军又龟缩租界,由英、美等国领事再次出面“调停”,以待援兵。

上海战况于日军不利,日本内阁于二月十四日又调陆军第九师参,改由第九师师长植田谦吉统一指挥。同日,中国政府派请缨抗日的张治中任第五军军长,率所部第八十七、第八十八师及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导总队增援上海,归第十九路军统一指挥,接替从江湾北端经庙行至吴淞西端的防线,为左翼军。第十九路军为右翼军,担负江湾、大场以南及上海市区的防御。

十八日,植田发出最后通牒,要挟中国守军于二十日十七时前撤退二十公里,被蔡廷锴严词拒绝。二十日植田令日军全线总攻,采取中央突破,两翼卷击的战法,以第九师主突江湾、庙行结合部,企图北与久留米旅围攻吴淞,南与陆战队合围闸北。守军第十九路军与第五军并肩作战,密切配合,利用长江三角洲水网地带及既设工事顽强抗击,并组织战斗力强的部队夹击突入江湾、庙行结合部之敌。经过六昼夜争夺战,日军遭受重创,由全线进攻转为重点进攻,再由重点进攻被迫中止进攻。

淞沪抗战激励了全国,后方官兵纷纷请缨抗战,但是蒋中正拒绝再向上海增兵。而日本内阁决定组建上海派遣军,派前陆军大臣白川义则任司令官统一指挥。二月二十七日起,上海日军又得到陆军第十一、第十四师的增援,总兵力增至九万人、军舰八十艘、飞机三百架,战斗力骤增。

当时中国守军总兵力不足五万,装备又差,而且经一月苦战,伤亡比较严重,左侧浏河地区江防薄弱。白川汲取前三任指挥官正面进攻失利的教训,决定从翼侧浏河登陆,两面夹击淞沪守军。三月一日,白川指挥第九师等部正面进攻淞、沪,以第三舰队护送第十一师驶入长江口,从浏河口、杨林口、七丫口突然登陆,疾速包抄守军后路。淞沪守军腹背受敌,被迫退守嘉定、太仓一线。国民革命军在江湾一带抵抗日军进攻至三月二日,由于日军在太仓浏河登陆,形成腹背受敌的局面,于是被迫全线撤退。三月三日,日军占领真如、南翔后宣布停战。

这次战役,中国军队在人民支援下浴血奋战,连续击败日军进攻,使敌三易主将,数次增兵,死伤逾万,受到沉重打击。但政府当局妥协退让,不继派援兵,守军寡不敌众,防线终被日军从翼侧突破而被迫撤退。

由于上海的战事让长江航运中断,列强位于华中的利益受损,于是逼迫日本政府谈判。中日在英、美、法、意各国调停之下,于三月二十四日在上海谈判,五月五日签署《淞沪停战协定》。日军返回战前防区(上海公共租界北区、东区及其越界筑路地带),国军暂留现驻地(沪宁铁路上的安亭镇至长江边的浒浦一线),交战区划为非武装地区。不久,国民党政府将英勇抗战的第十九路军调往福建剿共。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