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到正午,艳阳已经高照,添架起一副墨镜,走出餐厅。亚伦早已不见踪影,他知道自己已被亚伦摆脱,但他却站在餐厅门外,显得不紧不慢。站了一会,他甚至有点不知所措,这当然不是因为失了方寸。是原路返回吗?【无所谓,反正亚伦又飞不出我的掌心。】他学着在内心开个不合时宜的玩笑,果然有够无聊,他决定从此不再效仿。他看看表,亚伦走了不到十分钟,【时间尚早。】他决定步行至最近的地铁站,再乘地铁返回,这样步行的路程颇远,有助思考。
添回顾亚伦一路上的表现,有一种特质使他区分于另外三位主管,对此添自觉并非专业素养。尚且抛开新人时期的严格训练不论,仅仅是世保局的工作性质已经对属下成员作了有效筛选,只有那些吻合那个初始认知的人才会对此甘愿接受。简单地说,不管承认与否,这些人在内心深处都会认为人的存在并不仅为好好活着。而所谓专业,就是超越生活层面的做事标准,既然超越生活层面,其背后的推动力当然就与生存无关。在如今这一切尚未开始的年代,那谜一般的初始推动力叫好奇心。由此论证,专业者,非求生者也。以此作基础,再加上那超越国家级的严格训练,使得三位主管实在难以对付,要不是自己掌握了内幕信息,恐怕……添随即为自己的胜之不武找了个借口,【毕竟这些人都是……】预备的用词在添心中脱口而出之际即激发他想起了那个大名鼎鼎的人物——法兰,那是亚伦的父亲。虽然严格说来与字面意思不符,但添知道问题只在于时候未到,其实他们都属此类。【亡命之徒。】添还是忍不住再尝那种戏虐的滋味。
回归正经,添觉得虽然用词不当,但把三位主管和法兰归为一类其实并无不妥,毕竟所有世保局成员都吻合了那个初始认知,包括那个被作为替罪羊牺牲掉的老局长(添推断以“前任”形容,此刻应该已不再适合),以那些世保局的创建者的专业术语来说,叫做第一阶段认知吻合,此乃使命感的来源。其实如无意外的话,最初所有人都属此类,区别在于有些人(其实应该是大多数人)敌不过那个原始的欲望。
【什么是那个原始的欲望?什么是生命?】添喜欢在内心重复这些理论的推导过程,以寻求更好地理清一切的来龙去脉。
有观点认为,应以一物与他者之最显著区别界定此物,这样的话,在“何以为人”争霸战当中,一切爱之宣扬者就顺理淘汰出局。因为假如相信了我们的祖先是丛林里的猩猩而非圣殿上的众神,那处于灵魂层面、神圣至上的爱就并不存在,因为灵魂并不存在,那么被我们称之为爱的现象,本质上只是一种与猩猩相近的亲昵行为,充其量是程度更深而已。故,爱非人之所以为人也。
文明,是把我们区别于我们的猩猩祖先乃至自然界一切生物的关键所在。
进化论告诉我们,物种的稳定存在经由两个步骤,随机突变和自然选择。这两个步骤催生了能稳定存活的物种都以生存与繁衍为主要使命,它们的一切活动都以这两项需求为目的。这并非生命诞生的准则,而是自然运作的结果。【举例来说,神雕侠侣之流并非因为纯属虚构而无觅于当今世上,而是他们那不食人间烟火的基因使得他们违背了生存与繁衍的使命,最多经历数代就绝迹于世。】这当然是半开玩笑,但添已经停不下来。由于只有遵守生存与繁衍原则的物种才能稳定存活,因而我们就把它作为对生命的最重要定义。
猫狗之流,无论双目失明、四肢残缺、饥寒交迫,几乎都无损其求生欲望。但一个接受过教育洗礼的人,却可能会因那难以名状的所谓志向受挫而浮现轻生念头,同样是这个志向,也有人为了实现它而奉上性命。
爱登堡教授以毕生精力教授我们,辛巴治下的王国是真正饱暖思淫欲的国度,它的子民的一生全由觅食与交配组成。今天的人类世界也曾忧心过人口过剩的问题,但与其把功劳归于人类传宗接代的孝心,不如归于谷物在地球植物图谱中结束龙套生涯继而飞黄腾达后,对人类伯乐知恩图报的馈赠。事实上,数据表明,只要提高女性受教育程度,婴儿出生率就会随之下降。
文明,克服了我们对死亡的恐惧,也损毁了我们繁殖的渴望。换句话说,文明,作为人类的最重要界定,赋予了我们反生命的特性。
但文明究竟从何而来?
曾几何时,我们的生活也和猩猩无异,那时,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体都融合在那个主要进程为觅食和繁殖的稳定系统中,我们只不过是其中一份子。直到有一天,我们停了下来,那一天,我们对一切心生好奇。而文明,当然并未由此展开。
所谓“好奇害死猫”,描述的其实是一套运作机制,说的并非猫都被好奇害死了,而是猫会被好奇害死。在人类之前,所有物种都只能靠自身生理条件来适应所处的客观生存环境,例如一个物种要能存活于寒带,就必须靠自身演化出用以保暖的厚实皮毛,否则它们就无法御寒继而无法存活。但生理条件对客观环境的适应范围是非常有限的,环境稍稍发生改变,很容易就超出物种的适应力范围导致其消亡。过分的好奇,作为可能的罪魁祸首之一,既可能导致某一生命个体突处陌生环境,也可能导致某一生命个体所处的生存环境发生超越其适应力的改变,假如这些情况发生在物种层面,那么这个物种就面临灭绝的危险。因而,既然猫在受人类驯化前早已通过自然选择的考验,稳定存活下来,就表明它们并无发展出过分的好奇心。
然而对猫来说,被客观生存环境这个大独裁者利用自然选择之重典压制的,又岂止好奇心而已。
除人类以外,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绝大部分行为模式,都已结合其所处的客观生存环境因素,预录在它们的基因当中,每一个物种内的成熟个体,都能根据这预设好的信息(亦称为本能)自然而然地运作于其客观生存环境,如无意外,它们的基因会与客观环境一起,经历极其缓慢的迭代。但客观环境具有不确定性,例如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出现一个障碍物,这点不确定性因素是基因无法预测的,它也就不可能在成长之初为一个生命个体设定好在某时某地作一个躲避动作。因而,一个生命个体要想顺利地与客观环境进行交互,还需要一定范围的超越基因预设的行为模式,这部分行为模式由意识赋予。但自然环境的自身变化是极其缓慢的,因而不确定因素有限,由于关于应对客观环境的确定因素(例如悬崖、草原、树林等背景式因素)的行为模式都已预录在基因中了,假如由意识赋予的行为模式范围超出了应对不确定因素的所需,那么这些行为就开始主动改变客观环境了。这时,又会出现客观环境的改变超出物种自身生理条件适应力而使其消亡的情况。因而,能稳定存活的物种,其超越基因预设的行为模式范围是受到限制的,而由于这部分行为模式与意识高度关联,意识也因此受到了限制。换句话说,自然选择限制了所有物种的意识发展。
今天,关于人类文明之谜,一般是归因于我们优于其他物种的脑容量和语言能力,然而这只回答了一半。一个没有任何基因缺陷的新生儿,假如从未接受任何文明社会的教育,成年后纵使有与常人相当的生理条件(包括大脑),但认知水平却是极其低下的。因而脑容量和语言能力只是客观条件,相当于一辆空置的跑车。要想驱动蒙昧年代的人类开始意识突进的进程,继而开创出文明,还需要动力。
关于动力问题,先回到“好奇害死猫”的机制,它告诉我们猫的好奇心是在哪里止步的。未知事物往往伴随危机,当猫在自己的经验里获知了一件事物的潜在危险,它的好奇心也就戛然而止,继而对这件事物敬而远之。对危险的恐惧,成了认知的阻断机制。
为什么神农会尝百草?因为他的好奇心超越了早就存在于他乃至人类经验当中、对野生植物的潜在毒性危险的恐惧。这相当于一个探索的阈值,人类突现的好奇心突破了这个阈值,开始了对事物的探索,继而推动了人类意识突进的进程。但好奇心还是只回答了动力问题的一半,还有更加关键的另一半,速率。
对此不妨借用一个物理学的用词——逃逸速度。如前所述,自然选择会限制意识发展,一个开始了意识突进(通俗地说,就是变聪明了)的物种,往往由于使客观环境发生了超出自身适应力的改变,而让自己身陷灭绝的险境。例如,有一个物种由于偶然产生了意识突进使得它们捕猎成功率猛增,它们的个体数量也随之增多,两者的提升会使这个物种所身处的环境的猎物资源快速耗尽,一旦资源耗尽它们就会集体饿死。这可谓聪明的代价。要避免这种命运,它们必须在集体饿死前发展出迁徙至其他猎物资源区,或自主提高猎物资源数量的能力,而两者都需要进一步的意识突进。这是一个连锁效应,意识突进带来了超出原有适应力的环境变化,要存活下来就必须在被变化后的环境灭绝前,靠进一步的意识突进发展出新的适应力,而意识的进一步突进又会带来新的环境变化,如此推进。换句话说,意识突进的进程一旦开启,就必须持续地使突进速度超越主体被随之而来的环境变化灭绝的速度,这就相当于环境变化的逃逸速度。因此,一个物种一旦开启了意识突进进程,它的使命就由原本的生存与繁衍,变成了认知。
对于人类来说,这个连锁反应的进程到今天还未结束,当今因人类的高水平认知带来的客观环境改变,如全球暖化、能源危机、基因污染等,人类自身能否逃脱还是未知之数,唯一能确定的,是我们已无回头路可走,假如现在停止了认知能力的提升,那我们就坐等灭绝。如果当初没有打开智慧的潘多拉盒子,今天的人类,作为物种层面,可能还在基因演化的漫长等待中安居乐业。
事实上,在人类文明的推进过程中,尤其是近几百年来由科学主导的高速认知突进过程中,不断有人提倡科学有害论,他们希望人类停下认知的脚步,逆转人类的发展进程,重回那个与自然系统融为一体的年代,好好地利用现有的认知优势把注意力集中回当下的生活,别去试图解开甚至挑战大自然的隐秘规律,以免换来自然母亲的狠心惩罚。这种思潮的本质其实在生活的各个层面都有体现,小至维护那些实用价值日渐式微的事物,他们美其名为念旧或回归传统,大至维护各种范围的人际圈子,包括家族、社区,当然也包括国家、民族。【本质上,这是一种维护载体的欲望,它来自于我们的祖先,从物种的角度,只要我们一刻尚存,它就挥之不去。】
考虑到尚有任务在身,添决定不再深入解构,以免分心,毕竟解释这一切的来龙去脉并非他的职责。而且,关于亚伦区分于三位主管之处,现在还是言之尚早。想到这里,他觉得抛开立场而论,亚伦的表现,比他想象中要出色。为此,他不禁感到惊喜,他知道亚伦在离开餐厅前已经看清了自己的模样,不知道他会否觉得似曾相识。
地铁站口就在眼前不远处了,添利用这最后的步行路程终于想到了奇勒,是什么让他能做到为了自己的使命和职责锲而不舍、鞠躬尽瘁?【认知吻合。】添由衷地对那些世保局的创建者发出感叹。站口临近,添想起了关键人计划,对于如今的局势发展,法兰、亚伦、奇勒三人其实都相当关键。
收起那个最重要的疑问,添走进地铁站,聚精会神地步向自己的职责。
【是谁让人类意识突进的速度达至环境变化的逃逸速度?】
#
数站地铁开外,添来到城中最繁忙的地段,坐落于此的世保局所在大楼对他形同虚设,一脸胸有成竹的表情添走进楼内。
(第十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