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依然天才刚透点亮色,我便起了床。
照例,去老面馆吃口面,再去风行转转,去训练营看看,就坐车回乡下。
风行这里,小孙和小朱目前在快速成长,我看老田那意思,有点想让他俩继承衣钵。大清早一过去,就看到两人在练毛笔字。
“小马总,您来了!”
小孙向来眼利嘴快,一见到我,就热情地打起招呼。
“孙哥,朱哥,早上好啊!”
我笑着回应,凑过去看了一眼。
别说,两人的字都还有板有眼的了。小孙为人跳脱,有灵气,走的路子与老田相近,米元章的字,也学得像模像样的。小朱为人敦厚,一手字,怎么看也有点颜真卿的蕴味在里面。
“不错,不错!”
我赞了二人一声。
如此,老田真要离开,或许这也算是个办法。
我想着,又走进去看老田。此时,他却拿着本明代臧懋循的《元曲选》在认真研读,还拿着纸笔,在比划着什么。
“田大师!”
我大叫一声,险些惊得他将书掉了下来。
“呵呵,小风老师啊!”
老田笑着站起来,一把将我拉过去。
“怎么?”
见他这动作,我惊问道。
“小风老师,这元曲创作,好像跟诗词又不太一样呢!”
老田拿起书,很认真地说。
哦,却是如此!
我明白了,他是想和我交流交流。可问题是,这一块,在前世是他的长处,却是我的短板,要我指导他,那我自问本事不足。
“对对,是不太一样。元曲更接地气,有大量的口语和民间俚语,再说,这个平仄关系,也灵活些。你喜欢吹吹打打,又懂些戏文,入手这个,那不是轻松得很。”
我整了半天,也就这么几句,这确实就是我对元曲的粗浅理解了。
实际上,在前世里,我就创作过一首散曲。写得呢,还不错,不过,过程很艰辛,后来,我就彻底地对它保持了高度敬畏,不再敢贸然下笔了。而老田则不然,他可是有大量精品问世的。只不过,这一世,不知道会怎么样。
我的那首绝唱,是经历了一些人生挫折后的一种自我慰藉,曲牌名是山坡羊,这个名字,一说就让人会想到元代张养浩的那首经典作品。当然,我的水平,是没法和前贤高人相比了。
【中吕.山坡羊】小坐
乘闲小坐,劳心难惰,邀谁横桨船头卧?唱渔歌,任消磨,悠悠但罢功名课。计甚彼时谁弄波。哦,怎奈何?呵,捋又多。
由此可知,我当时那种无奈的感觉,那种想避开一切纷扰的感觉,真是有些刻骨铭心。
“小风老师,你说的有些道理呢!我也一直在揣摩那些戏文,实际上,戏文的表达应该是最接近元曲的。你想,最初的曲子,不也就是戏文吗?”
老田这么一说,我就知道,他已经开窍了。
众所周知,元曲四大家,关、郑、白、马,哪个的曲子不是被广泛传唱的?老田所接触的那些戏文,必定是古人传下来的东西。他再深入一点,一定会有惊人的发现的。
那时在剧团,他只是抄和记,现在,是该出点成果的时候了。
“对,田大师,前途无量啊!”
我竖起大拇指,由衷地称赞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