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蒋中正对围剿作战的反思
书名:国共征战之各地起义 作者:远星云 本章字数:2324字 发布时间:2023-05-11

红军在方石岭吃掉韩德勤一个旅的消息使国军对红军的恐惧心理雪上加霜,于是其他各路国军纷纷撤至吉安、永丰、宜黄、南城、南丰、广昌、宁都、赣州等地。至此,红一方面军粉碎了国军对中央苏区的第三次围剿。在整个第三次反围剿作战中,除高兴圩一仗与敌第六十师、第六十一师打成对峙外,于九月七日在老营盘歼敌第九师一个旅;九月十五日,在方石岭全歼敌第五十二师及第九师一部,又打了两个胜仗。至此,红军六战五捷,击溃敌人七个师,歼敌十七个团,毙伤俘敌三万余人,缴枪两万余支,彻底地粉碎了国军的第三次“围剿”。

反“围剿”胜利后,红军趁势转入进攻,首先在石城、长汀、雩都、会昌四县,开展群众工作,打击地主武装,然后转向武平、寻邬等县开展群众工作,扩大红军,使红军和根据地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赣南、闽西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成为一个完整的中央根据地,范围达到二十一个县境,面积五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二百五十万,为粉碎敌人新的“围剿”造成了更有利的条件。

在朱总司令和毛政委等方面军总前委的领导下,中央根据地军民经过三次大规模反“围剿”,取得了丰富的作战经验,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红军的作战原则。

这些原则主要是:在敌人“围剿”开始之前,积极作好反“围剿”的准备;在强敌“围剿”开始时,一般是先实行战略退却,诱敌深入,造成反攻的条件,尔后转入战略反攻,打破敌人的“围剿”;在战略反攻时,慎重初战,实行歼灭战的指导方针,作战形式以运动战为主,并与游击战相结合;在战役战斗上实行速决战,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在敌人“围剿”被打破转入守势时,红军转入进攻,依托根据地向外发展,并适时准备打破敌人新的“围剿”等。

这些作战原则,是在游击战争的基本原则-——十六字诀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是建立在人民战争基础上的、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敌人的作战原则。

蒋中正从前面三次对红军的围剿战争中也得到了深刻的教训。尤其是第三次对红军的围剿战争,蒋中正是花了很大力气的,自己亲自担任总司令,还请来了几个国家的顾问团,帮助蒋中正制定了周全的作战计划,调集了红军十倍的兵力,蒋中正自己的嫡系部队也上了阵,担负着主攻任务。

蒋中正自己认为这一次围剿作战取得彻底胜利是板子上钉钉——稳稳当当。想不到刚刚跟红军对阵就连续在莲塘和良村吃了大亏。和国军出动的庞大兵力相比,这两次战斗对国军实力打击尚属有限,但红军居然可以在绝境中反戈一击,却让一心渴望胜利而又向来三心二意的蒋总司令心间蒙上浓厚的阴影,使其清楚地认识到“剿共”必须要付出重大代价。就在八月十日,蒋总司令在南昌行营二楼东面的私邸写下了自己的下一步行动计划:

“今后作战应注重据点,不多追剿,俾得节省兵力,免得疲于奔命也”。

想不到就在第二天晚上,蒋总司令又收到关于毛炳文在黄陂战斗中大败的急电,蒋总司令的精神又受到一次沉重的打击,这天晚上他彻夜未眠,自从对红军第一次围剿以来的许许多多让他失眠的烦心事一幕幕在脑海涌现。

张辉瓒师长的被杀是对他的一个不小的打击。问题不是张辉瓒的性命怎么重要,重要的是张辉瓒的被杀对国军官兵在心灵里产生的重大副作用。

首先是让国军将领们在心灵里产生的恐惧心理,由于有了张辉瓒的先例,国军将领们害怕自己步张辉瓒的后尘,因而许多将领在行动上畏首畏尾,裹足不前。其次是对广大国家士兵在心理上对红军的畏惧。张辉瓒是国军的王牌整编师,装备精良,士气旺盛,居然让红军来了个一锅端,说起来简直让人难以置信。但是事实就是那样,张辉瓒的十八师就那么完了。

第二次围剿中,虽然有胡祖玉师长在广昌战斗中牺牲,有副师长王庆龙和王懋德旅长在白云山的战斗中为国捐躯,但是最让蒋总司令受不了的还是刘和鼎五十六师在建宁的惨败。那可是全部德式装备呀,就那么一次建宁战斗,一个师的德式装备就那么没了,蒋总司令心痛呀。

蒋总司令整整一个晚上辗转反侧睡不着。第二天,他在私邸办公室写下了他的感慨:

“剿匪之难,甚于大战,彼利用地形熟识,与民众协从,故避实击虚随其所欲,而我官兵则来往追逐疲于奔命。”

蒋总司令再一次修改了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如欲剿灭赤匪,决非一朝一夕之故,必集中兵力,构筑据点,开阔道路,发展交通,使匪无所藏窝,而官兵行动自如,乃可制其死命也。”

从这里可以看出,蒋中正的进剿信心已严重动摇,不再期望一举“剿灭”红军。

蒋中正之所以如此突兀地修改其“进剿”思路,军事上的挫败及“剿共”遇到的困难自是直接诱因,正如他在日记里面写的那样:

“各部追剿队皆乏盐与药料,淡食已数日,运输不便,匪又节节阻碍,地形不熟,民众附匪,落伍兵与病兵皆在途中为乡中农匪所杀害,故各部视剿匪皆为畏途矣”

同时,在第一线实地接触中共后,蒋中正对红军原来多少存有的轻视心理终于一扫而空,意识到解决红军绝非一朝一夕所可致。更重要的,正如他发动“围剿”与政治需要密不可分一样,其立场改变和政治考虑也息息相关。

无论表面唱出多少高调,蒋内心其实很明白,此时对其最高统治地位形成直接威胁的并不是中共,而是国党内有可能取而代之的地方实力派。就蒋而言,如果能在“剿共”战争中轻松取胜,形成在国内政治斗争中的重大加分因素,自然求之不得。但如付出实力代价又并无多大进展可能,则一定要细加掂量。所以,蒋中正在接到两广方面指责他“剿共”不力时大声喊冤:

“闻粤伪府已下讨伐令谓余联共,谓余剿匪不力,呜呼,天下尚有此忍心之叛徒,以诬陷人过至此者乎!”

但两广方面的这种说法其实也未必没有根据,就连他的亲信部下陈诚对其态度似乎也并无把握,陈诚在“围剿”期间曾在家书中说到:“对中共如能继续追剿,不出一月当可根本肃清。惟不知中央能具此决心否?”

蒋中正从第三次对红军的围剿作战中得到了多方面的教训,下一步蒋中正将怎么走,请看下面的故事发展。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