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收看新闻快报……”
假如把刘小姐的办公区看作她家的话,那么所谓的休闲区就相当于她家的后花园,在世保局的行政划分当中是刘小姐的下属部门,在她的办公桌周围强行征地兴建,也由她亲自管理。这当然属于滥用职权,只是刘小姐巧用“局里一切制度都从属于行政级别,任何级别的上级都对他/她的下级命令拥有绝对解释权”条例,再打人情牌获得唯一在行政级别上处于她上级的局长包庇,使得她此举得到全局男士普遍认可,也让全局女士一致受惠。而这台超高清曲面大电视据局里传言所说,则是作为刘小姐对局长的贿赂安放其中,用作让局长观看足球比赛。对此,刘小姐的官方态度是予以否认,而事实也确实并非如此(虽然局长在此处看球的情景也时有发生)。真正的球迷知道,虽然队长的职位多由门将或后卫担任,但那实属背锅之用,真正的场上话语权从来都属于中场大师;加之21世纪女权主义抬头,在“休闲区工程”中,刘小姐可谓说一不二,哪里有局长给她脸色看之地。
每每想到这点,刘小姐都暗自窃喜,但其实她内心清楚,这实属报复心理。所报之仇当然是作为球迷,奇勒近年舍意投西的跟红顶白、背信弃义行为(每当谈及足球事宜,刘小姐对局长都直呼其名,以表自己的蔑视立场)。刘小姐的情深义重当然值得颁发贞节牌坊传世赞颂,但任凭流行文化如何催生审美上的雌雄同体,使得一种商业元素能产生两种性别的利润,回归理智与情感,终究男女有别。每每使出此理据,奇勒都能心安理得地在直播着赛事的高清曲面萤幕前与刘小姐狭路相逢,继而厚颜享用人家自备的饮料与零食。
回到这台电视的存在之谜,恐怕只有刘小姐自己知晓实情。奇勒虽然有所察觉,但观人入微的他自问对成熟于网络时代之前的女性心理了如指掌,任凭她们如何心眼穿针、心机算尽,最终都因难耐寂寞而把心思和盘托出,他也就无谓耗费精力多作探寻。至于新世纪功能化女性(也有人称作“女神”)的心理亦有“泡学”之流专门系统化攻克,因而亦无探寻必要。
真正的原因其实来源于多年来刘小姐因工作需要遨游资讯之海所得的小小感悟。
发展至今,若要评选致使人类在芸芸众生脱颖而出、鹤立鸡群的关键因素,“幽默感”真可谓大热选手。诸多人类独有现象,如躺在新情人的怀里想念旧情人的温柔、住进安逸的公寓想念漂泊的刺激、步入华丽的都市想念原野的朴素、饱览新媒体的变幻想念旧媒体的庄严等, 一言以蔽之,是为可笑也。因而,在这个网络视频泛滥、网上直播横行的无下限信息时代,偶尔看上两眼“不合时宜”的电视,以现实版新话语(也有人称作“网络流行语”)来形容,可谓“毫无违和感”。当然,代沟的根源是立场而非智商,尽管坚持恶补,刘小姐仍无法确保此形容之准确无误。
背景信息介绍告一段落,回到刘小姐时至午夜还在世保局里看电视此行为本身,实属她为缓解此刻不宁心神的权宜之计,她已在局里等待了一整夜。
刘小姐往局长房间看了看,乌灯黑火,那是因为局长此刻不在局里。虽说两天前的比赛结局让刘小姐触景伤情,黯然泪下,继而对即将出发的局长狠心诅咒以求平复,但此刻眼见时限将至,虽不至于让她追悔莫及,却也着实使她心急如焚。最重要的是,和30多年前的爆炸之夜一样,她有种不祥预感。
“以下播放一则特别新闻……”
辛苦遍寻最终还是回归新闻频道当然有其原因,在那个称作“时代”的大染缸里又有哪人/频道能独善其身,在刘小姐此等食古不化、廉耻犹存之流看来,虽说同是堕落无可避免,但相较综艺节目,新闻终究来得优雅。每每想到这点,刘小姐都感到一丝犹似英式贵族的风骨。
当然,既定的末日无可避免,至于信否涅槃重生那是另一回事。刘小姐高傲地把注意力移至濒死的它。
“警方刚刚在旧城区百花街一栋连体式居民楼五楼的一个单元发现一个疑似凶案现场。今夜10时许,一名男子报案称该居民楼的一个单元疑似发生命案,警方随后前往现场发现该单元内曾有打斗迹象,地上有大量血迹,但并无发现任何死伤者,亦未在现场发现任何行凶器具。据了解,该楼有大量出租屋,而事发单元平时则处于丢空状态,但附近居民均表示该楼平时邻里间相对和睦,亦未发现最近有何异常,而经初步调看周边监控后亦无发现任何可疑人物曾经在附近出没。警方暂时联络事发单元的业主无果,亦未在现场接触到报案男子。现时,案发现场已被警方封锁等待进一步调查。”
刘小姐看看表,时间正在倒数,再过几个小时就要超过局长在前往上头政府汇报期间与世保局的最后联络时限,届时世保局将默认进入危机状态。虽然她对流程烂熟于心,可是真实的状况此前从未发生,她内心的不安正在急速加剧。多年“收拾摊子”的经验告知刘小姐,特殊状况的陆续出现往往是一种布局的预示,一旦错过或放过最初的信号,当真正的博弈降临则难免受制于人。她看着办公桌前的4台座机电话,【权力交接的仪式恒古不变,因为权力的本质恒古不变。】她学着局长那样在关键时刻以不合时宜的黑色幽默壮胆,果然收效甚微。【不能再等了。】
刘小姐拿出手机,拨通亚伦的号码。
#
“等等!”亚伦快步向前,“谢谢。”他向骨瘦如柴却霸气徒手开铁门的男子说道,同时走进楼内。【大数据时代,形同虚设的又岂止防盗铁门。】他内心说道。
不同于刚刚电话里焦虑的刘小姐,亚伦此刻有点精神亢奋。虽然他知悉刘小姐午夜来电所代表的情况危急,也衷心希望亦师亦父的局长能赶在限时之前解除失联状态,但此刻楼上五楼所潜藏的线索对他有着宝藏之于海盗般的吸引,他指的是横扫票房的加勒比海盗而非臭名昭著的索马里海盗。亚伦从未丧失对电影的热爱,这是他对父亲最好的纪念。当然,要说寻得线索还言之尚早,但他却比刘小姐更具信心,又或者说是疑心。
刘小姐的委托(严格说来,从世保局的行政划分来看是命令)纯粹出于例行公事,到底让亚伦前往那个疑似凶案现场调查些什么她自己也说不清楚,从电话中的口吻听来,她看重的是亚伦的参与,至于线索,她其实并不抱太大希望。但亚伦不然。
这两天亚伦一直处于一种等待的状态,等待着什么事情的发生。他对这种感觉毫无头绪,只知道其由来是奇勒临走前那番耐人寻味的话,还有他近来逐渐显现、那晚达至顶峰的精神面貌,亚伦苦寻后终于得出一个自认恰当的形容词——运筹帷幄。其实那晚亚伦并未向奇勒完全表明心思。对骗局组织的调查停滞不前当然值得苦恼,但真正让他困在心头的是奇勒本人。他回想打从父亲葬礼以来,每每与奇勒谈及骗局组织,虽不能说其含糊其辞,但却言语抽象,这当然有遵从保密优先条例的原因,只是回顾奇勒的表述,亚伦逐渐觉得世保局和骗局组织之间是一场关乎信仰的斗争,谈及起两者来,仿佛描述的是两个宗教。这不禁让亚伦好奇,到底身居局长职位,奇勒保守着多少秘密,而这些秘密又能为亚伦自小存疑的现实世界提供多少真相。对此,刘小姐的来电并非灵丹妙药,只是从中带来的消息作为亚伦两天等待的产物,确实有其实用价值。他回想起奇勒对他“抛开真相,使命通过什么完成?”的回答,【局长的话是一种指引,他在进行着秘密任务。】
这是亚伦的期盼多于推测,但怎样也好,他的精神已经得到振奋。
#
亚伦扶正那张翻倒在尚未干透的血滩旁的椅子,在这间漆黑寂静的破旧单元中坐下。此举只能用试图平复心情来形容,因为如此发现让他毫无头绪可理清。他已经可以肯定这个现场与奇勒的失联有关,但任凭他如何搜刮保存脑海的奇勒近来举动,却全无端倪可参见。【到底局长掌握着什么秘密?】这个问题只是亚伦对此刻不知情状态的发泄,他不希望对这个计划的第二次保密任务还是以生命为代价,上一次牺牲的是他父亲。
他再次环顾现场,从地上的血迹,到毁坏的家具,到家具原本的破旧程度,再到散落地上的墙灰和潮湿发霉的墙角,无一不透露着恰如其分的信息,这些信息的总和竟完全契合警方视察现场后所掌握的程度,没有一丝多余,这根本不符合现实。亚伦想起一个经常被用于描述某种电影风格的术语——符号化。但事实上,几乎没有电影不是符号化的,无论所看电影怎样写实,无论所处现实如何荒诞,日常生活甚少有人如电影对白般言语、甚少有家如电影场景般布置、甚少有事如电影情节般紧凑。现实中,表情到位又言必达意的人多在说谎;突如其来却接踵而至的事也多是阴谋。
他有点对刚才的期待感到反悔,因为与其说现场的发现是线索,不如说是一种预兆,危机的预兆。他再次看看紧握手里的搜寻发现,那是一张幸免于那堆巧妙逃脱警方法眼的灰烬中的纸碎。不知是否有意为之,手中之物的形态仿佛比喻了那个一度吞没于烈火中的计划的死灰复燃。在亚伦的思绪里,现实的谜团正被这“存在于光天化日之下”的线索加深,他以无计可施的等待眼神,凝视着隐隐可见于燃烧未尽的纸碎上手写的“关键人”三字。
(第九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