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我想成仙。”杨半仙一脸期待地望着邹锦程,眼中满是渴望。
邹锦程听闻,不禁有些意外地看向杨半仙,说话也不拐弯抹角:“我看你骨骼惊奇,是百年难遇的练武奇才啊。
以你的天资,本应该早就飞升上界了,可你现在才后天初级,其实只要突破先天,就能飞升上界,同样也可以增加寿元呀。”
“师父,您就别考验我了,20年前我就算过一卦,只要拜您为师,我就能活得更长久,甚至有望成仙呢。”杨半仙赶忙解释道。
邹锦程顿时好奇起来,问道:“我记得大孟国把《易经》给禁止了,你是怎么得到的呀?”
杨半仙咧嘴一笑,说道:“师父,是这样的。
七十多年前,我在冯云峰一处隐秘的密室里偶然得到了一本《易经》,当时就对它特别好奇,回到龚阳观后便开始钻研,这一研究就是五十多年呐。
后来我算出一卦,得知我未来的师父就在余镇,而且能助我成仙,所以这20年来,我便一直在余镇等着您呢。”
“可以呀,够执着的,20年前就开始等我了。把你的《易经》拿出来,让我瞧瞧,看看这书有这么神奇吗?”邹锦程说道。
杨半仙毫不犹豫地从怀里掏出一本破旧的书籍,然后恭敬地起身,走到邹锦程面前,小心翼翼地一页一页翻开。
“第一卦:《乾卦》。乾:元,亨,利,贞。”
杨半仙念道,“这意思是说,《乾卦》象征天,有着元始、亨通、和谐、贞正的含义。”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就是天道运行周而复始,永不停息,没有什么能阻挡它,君子应当效法天道,自立自强,不停地去奋斗。”杨半仙继续解释着。
“初九,潜龙勿用。意思是初九之时,龙还潜伏在水中,需要养精蓄锐,暂时没办法发挥作用。”
“《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就是说龙象征阳,它此时潜伏在水中养精蓄锐,暂时不能发挥作用,是因为这一爻所处的位置最低,阳气没办法散发出来。”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邹锦程忍不住提醒道:“那个杨半仙,你速度能不能快一点啊。”
“好。”杨半仙应了一声,加快了些速度,慢慢翻起来。
“咱能不能再快点呀?”邹锦程又催促道。
“好。”杨半仙再次照做,这次真的快速翻起书来,一页页地翻着。
邹锦程看了一眼,继续催促:“再快点,速度再快点……”
很快,这本《易经》就被看完了,上面还有杨半仙做的一些理解注释。
邹锦程看了看那些理解内容,倒也没太在意,只是神色古怪地看着杨半仙,问道:“你确定这是《易经》?”
杨半仙一脸疑惑,回答道:“是啊,这《易经》我可是研究了几十年了呢。”
邹锦程听后,心里很是失落,原本以为是完整的《易经》,没想到只是一部分,毕竟他脑海中的《易经》也是残缺不全的。
看着杨半仙那坚定的眼神,邹锦程心想,这家伙也挺牛的,竟然能把《周易》研究得这么透彻,还能推算出自己可以助他成仙。
“杨半仙,你确定你研究的不是《周易》,而是《易经》?”邹锦程再次问道,他想确认杨半仙是真不知道还是在说谎。
邹锦程这话一出口,杨半仙整个人愣了一下,带着些许疑惑地翻了翻手中的《周易》,问道:“这难道不是《易经》吗?”
看着他那疑惑的眼神,邹锦程心里明白他不是装的,不禁松了口气,心里已经大致猜出杨半仙的来历了,这家伙有可能和自己一样,是来自地球的老乡呀。
邹锦程不紧不慢地说道:“这《周易》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有三十卦,下篇是三十四卦,总共六十四卦,每一卦又包含六爻,加起来共三百八十四爻。而你手里这本《周易》是完整版的。”
杨半仙更加疑惑了,问道:“这《周易》和《易经》有区别吗?”
“当然有区别,而且区别可大了。古老相传,伏羲演八卦,周文王将八卦推演成了六十四卦,孔子又为这六十四卦作了注释,也就是十翼,称作《易传》。
还有古老相传,炎帝和黄帝在共同继承伏羲八卦的基础上,依据各自的理解和需求,炎帝创作了以他名字命名的《连山》,黄帝则创作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归藏》。
炎帝的《连山》和黄帝的《归藏》,无疑就是伏羲八卦的两个传承分支,和《周易》一样重要。
后来孔子把《连山》《归藏》《周易》这三本经书合而为一,称作《易经》。
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者七十二人,他带领着这些弟子修缮《诗书》,翻译《易经》,整理出了三书六经。
三书就是《论语》《大学》《中庸》,六经是《诗经》《尚书》《春秋》《礼记》《易经》《乐经》,最后又加入了《孟子》,这才有了四书六经。
史书记载,秦始皇焚书坑儒是有重要政治背景的。
当时荀子学派、法家学派与孔孟正统学派的儒学,在中央集权和分封诸侯这一重大问题上,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博士齐人淳于越倡议学古法,实行分封制,分封皇子功臣为诸侯。
而丞相李斯反对分封制,他认为儒生们各尊私学,诽谤朝政,惑乱民心,所以建议禁私学。
采取的办法就是,除了史官所藏的秦国史记、博士官所藏的图书之外,别国史记、私人所藏的儒家经典以及诸子书一律烧毁。
只有医药、卜筮、农业种植这类书籍得以保存下来。
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发布了焚书法令,并且确定实行郡县制度,以此来巩固中央集权制。
而《周易》在当时属于卜筮书,所以才没有被烧毁,被保留了下来。
《周易》讲的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阴阳五行的哲学思想,它也是玄学、卜筮的基础之一。
《周易》认为宇宙是永恒不变的,存在着一种天人合一的宇宙之道,人应当顺应天道,以此达到内心的和谐。
在《周易》里,阴阳五行被用来思考宇宙万物相互间的作用和变化规律。
它是从人类社会的生命运动出发,去观察宇宙间大自然万物生长的所有现象,从而探寻人类生命的意义所在和起源,并且认为宇宙万物的所有现象都和人类的生命现象有着本质的联系。
从那之后,就没有四书六经的说法了,改成了四书五经。
四书是《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是《诗经》《尚书》《春秋》《礼记》《周易》。
也就是说,原本《易经》里包含的《连山》《归藏》被剔除出去了,还少了一本《乐经》。
古代的学子们考四书五经,等当上官员以后,《周易》就能派上用场了,懂得占卜的话,就能知道哪天会刮风、哪天会下雨、哪天会干旱等等,这样就能为一方百姓谋福利了。
当然,在汉朝的时候,也曾出现过四书六经的说法,不过最后还是把《乐经》给废除了,而原本的《周易》,就有人称作《易经》了。
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真相,这并不是真正的《易经》,只是随着时代变迁、改朝换代,有的人叫它《周易》,有的人叫它《易经》,
时间一长,历史难以考证,大多数人就认为《易经》就是《周易》,《周易》也就是《易经》了,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
往后,大家听到更多的是《易经》这个叫法,知道《周易》的人就很少了,因为不了解,所以很多人就把《周易》也叫做《易经》了。”邹锦程一边说着,一边紧紧盯着杨半仙,观察着他的反应。
杨半仙听得一愣一愣的,先是一脸迷茫,接着眼睛里闪烁着复杂的光芒,最后又恢复了平静。
邹锦程此刻心里十分失落,自己说了这么多,就是想暗示杨半仙,自己和他一样,都是来自地球的老乡呀,按说老乡见老乡,应该两眼泪汪汪才对嘛。
突然,邹锦程又想起那句“老乡见老乡,背后砍一刀”,难道杨半仙是顾忌这个,怕自己给他背后使坏?
邹锦程心里已经猜出个大概了,杨半仙肯定是转世重生来到这天龙大陆的,而且和自己一样有着前世记忆,可他居然不承认,难道是自己提醒得还不够明显吗?
“那个杨半仙,你刚刚拜师,我本来不想现在就把你逐出师门的,可你说实话,你是不是带着前世的记忆呀?”邹锦程问道。
“什么前世记忆?”杨半仙眼中闪过一丝慌乱,不过很快就掩饰了下去。
见他还在隐瞒,邹锦程越发失落了,看来这家伙真的是有所顾忌,怕自己对他不利呀。
这样的人可不能留在天龙大陆,不然自己的亲人恐怕会有危险。
“杨半仙,你居然不说实话,我也不想对你施展什么《搜魂术》,现在你被逐出师门了。”邹锦程严肃地说道。
“师父?”杨半仙眼中满是不甘,整个人心如死灰。
“我现在已经不是你师父了,不过看在你苦等20年的份上,我可以辅助你成仙。”邹锦程无奈地叹了口气。
“谢谢师父。”原本心如死灰的杨半仙,听到这话,顿时精神百倍,脸上露出了狂喜之色。
邹锦程心中暗自叹息,看来这杨半仙只是一心想着成仙呀。
失落的心情很快又平复下来,邹锦程心想,老乡又怎样,要是这家伙敢对自己的亲人下手,那可别怪自己不客气,照杀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