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月新城:序言
书名:雪月新城第一卷:桓庄之族的覆灭 作者:逸川 本章字数:2675字 发布时间:2021-02-08

本书故事所依托的时代背景,是春秋初年发生在晋国的一场重大事件:骊姬之乱。

西周末年,因幽王宠爱褒姒废嫡立庶而引发的混乱经久不息,晋文侯凭借扶持周平王的功绩趁机崛起,引领晋国步入了一个加速扩张的快车道。然而,在他死后不久,晋国就陷入了一场持续了将近七十年的长期内战,也即史书上所称的“曲沃代翼”。晋文侯的弟弟成师以曲沃为根据地,试图篡夺晋国君主之位,却终因翼城势力的全力阻击含恨而终。其子曲沃庄伯、孙曲沃武公在他死后接续奋斗,最终以杀掉了五任、驱逐一任晋国君主的战绩,实现了取代大宗的梦想。

晋献公是曲沃势力的第四代君主,他的父亲曲沃武公在统一晋国后改称晋武公,并于统一战争两年后去世。公元前672年,晋献公在他即位的第五年带兵征伐骊戎,俘获了骊戎的两名女子,骊姬以及她的妹妹。或许也是因爱幸所致,晋献公不顾大夫们的阻拦,坚持将骊姬立为夫人——也即国君的正妻,祸乱的根源由此埋下。

这里需要交代的是,在骊姬之前,晋献公曾娶过一名夫人,是齐国女子,名叫齐姜,曾生有一女一子,分别是伯姬(后嫁给秦穆公,故又称秦穆姬)和太子申生。齐姜过世后,骊姬被立为夫人,又生下了嫡子奚齐,于是便恃宠而骄,撺掇鼓动晋献公废弃申生的太子之位,一场针对申生的阴谋就此展开。

故事的开头与周幽王和褒姒故事的套路出奇一致,但结局却大相径庭。其中的关键在于,晋太子申生是一名至纯至孝的君子,受到排挤冷落后,他并没有像周太子宜臼那般,跑到舅老爷家去告状,或者引动外敌造父亲的反。反而是一直以一种恭顺,甚至于有些愚忠的态度侍奉父亲,希望晋献公能够回心转意。

然而骊姬并没有给他机会。她先是怂恿“二五耦”(东关五、梁五)在国君面前进言,让献公把申生外放到曲沃,同时还在绛都散布各种流言,以向国人传递一种国君已经开始厌弃太子的假象。随后她多次鼓动献公,让申生先后成为下军统帅、上军统帅,试图以“太子不掌兵”的传统,暗示申生的太子之位已经动摇。申生统兵取得连续胜利,她就进一步散布流言,让献公以为申生有谋权篡位的野心,进而失去对申生的信任。在完成这一系列的布局后,到晋献公即位的第二十一年,骊姬终于发动了对申生的致命一击。她策划了一场下毒事件栽赃申生,终于迫使申生在绝望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骊姬之乱”造成的影响持久而深远,对晋国的伤害并没有随着申生的自尽而结束,反而伴随着局势的演变有愈演愈烈之势。

在陷害太子的过程中,申生的两个弟弟重耳和夷吾也都受到了牵连,分别被外放到蒲城、屈邑。申生自杀的消息传出,骊姬诬陷他们也参与了这场阴谋,迫使二公子纷纷逃出国外。晋献公死后,因对骊姬不满的酿成的社会情绪开始爆发,在大夫里克的带领下,三公子党徒联合发动叛乱,先后杀死了骊姬姐妹和他们的儿子奚齐、卓子,使得晋国的局势瞬间走向了失控。

事后,晋国内部两派势力分别派人到国外去迎接重耳、夷吾回国继承君位。因君位空置造成的冲突,又引起了秦穆公的注意,随即也将秦国卷入了这场旷日持久的纷争。为了尽快摆平争端,公子夷吾将关乎秦晋两国核心利益的河外列城五割让给了秦国,又给晋国当权派许以重贿,终于取得了内外势力的支持,顺利回国即位,是为晋惠公。

事情到这里还远没有结束。

晋惠公并不是一个愿意信守承诺的人,回国后他不仅赖掉了许诺割让给秦国的城池土地,还将因贿赂转而支持自己的重臣里克、丕郑全部诛杀,瞬间获得“背信弃义”的“勋章”。不久后,因晋国遭受饥荒接受了秦国的援助,反过来却对秦国的灾荒见死不救,晋惠公又背上了“忘恩负义”的骂名。

这两项人设一旦建立,晋惠公顿时便失去了民心,也丧失了在国际上的良好声望。于是,在不久后爆发的韩原之战中,晋惠公兵败被俘,终于为他的失德付出了代价。不过,晋惠公的政治生命并未因此结束,在人人喊打喊杀的声浪中,秦穆公还是力排众议,允许他回国复位。只不过,为了确保他能够信守承诺,秦穆公要求晋国将太子圉送到秦国做人质。又为了确保太子圉能够安心留在秦国,他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然而,与他的父亲晋惠公一样,太子圉并不是一个安分的人。公元前638年,晋惠公病重的消息传到秦国,太子圉担心父亲一旦病逝,自己又不在国内,国君之位会被其他公子捷足先登,于是便偷偷跑回了晋国。待晋惠公去世后,太子圉即位为晋怀公,又特意针对秦国加强了防御。这一系列举动让秦穆公忍无可忍,一怒之下便派人到楚国,将正在流亡的重耳接到秦国,并亲率大军将其送回晋国即位,晋国的局势才算是稳定了下来。

这场因诸公子争夺君位而导致的内乱,从公元前651年秋季,一直持续到公元前637年年底,时间跨度长达十五年,晋国先后更立了奚齐、卓子、惠公、怀公、文公五任君主,才终于得以安定,因此这场内乱常被概括为“五世昏乱”——秦穆公正是凭借其两立晋君的功业而声名鹊起的。

这场内乱是献公时期的“骊姬之乱”带来的直接恶果,对当时的政局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身为局中人的骊姬自然逃不过罪魁祸首的恶名。不仅如此,因“骊姬之乱”以及稍早发生的“尽杀桓庄之族”事件而确立的“国无公族”制度,又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后来晋国公室的虚弱,为二百多年后的“三家分晋”埋下了伏笔,这也就使得骊姬间接成了导致晋国公室覆灭的元凶。正因为如此,后人对骊姬大都深恶痛绝,甚至还将她与夏朝的妹喜、商朝的妲己、周朝的褒姒一道,划入了“四大妖姬”——也即所谓的祸国妖女——的行列,从而为“红颜祸水”的论调提供了绝佳素材。

不过,本书虽依据“骊姬之乱”的历史故事改编,但对所谓“红颜祸水”的论调却并不赞同。写作本书的主旨,是以骊姬之乱的故事为原型,试图通过各种偶然事件之间的复杂联系,尤其是献公时期集权制改革所面临的阻力,对骊姬之乱的叙事进行重构,进而破除“红颜祸水”的传统叙事。

 《雪月新城》的故事正是开始于晋献公五年讨伐骊戎的战争之后,以晋献公、太子申生父子相爱相杀的悲剧为核心线索。书名来源于曲沃在当时的别称:新城。据历史研究发现,曲沃原本的都城在闻喜县以北,后来才迁都到今闻喜县境内。相比于过去的旧都城,后来新建的曲沃城在史料中便常以新城指代。申生一生的命运都与这座“新城”紧密相连,晋献公即位九年晋国将都城迁至绛都之前,曲沃是他出生和成长的故乡,迁都之后,作为晋国宗庙所在,又是申生常年驻守的都邑。献公二十一年的腊月二十七日,申生的生命也正是结束于此。故而取“新城”“冬雪”的意向,定书名为《雪月新城》或《新城雪》。书中的多数人物都有历史原型,但都根据小说剧情对人物进行了重新设定,并不能作为真实历史看待,需读者自行分辨。

【另,本作品在其他网站发表时均会以“逸川”“逸川君”“AalizzWell逸川”等作为笔名,特此说明】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