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2年2月,刘邦在汜水之北,举行了登基仪式,定国号为汉,史称汉高祖。
之后,他迁都长安,将吕氏封为皇后,儿子刘盈为太子,并追认已故的母亲为昭灵夫人。
而且还大封功臣,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分别是:楚王韩信、赵王张耳、韩王韩王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
5月,刘邦在洛阳举行盛大宴会,与众人分析楚汉战争中胜败的经验教训。
他对大臣们说:“我们今天聚在一起,大家可以毫无顾忌地交流。”
“你们说说,我是如何得到天下的?而项羽又是如何失去天下的?”
大臣王陵等人回答道:“陛下派遣将士攻城拔寨,给予封赏,因此我们都愿意为陛下效劳。”
“而项羽对那些有功勋和才能的人,心存猜疑,打了胜仗,却不记别人的功劳,因此失去了天下。”
刘邦总结道:“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子房。”
“治理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饷,保证粮草供应,我比不上萧何。”
“统领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取,我比不上韩信。”
“这三位都是杰出的人才,都能为我所用,这是我取得天下的重要原因。”
“项羽有范增在身边,但没有重用他,这就是他被我打败的一大原因。”
众臣听后,无不敬服。
后来,人们就把萧何、张良、韩信称为“汉初三杰”。
刘邦即位后,由于废除了秦朝的仪式,又没有一个新的仪式可以遵循。
再加上很多将领都是平民出身,为所欲为,每次他们讨论事情的时候,宫廷上乱哄哄的,有的人一怒之下,甚至拔剑砍宫殿上的柱子。
叔孙通曾是秦朝的博士,后来依附刘邦,他向刘邦提议,建立一套新的朝廷礼仪。
刘邦同意,并让叔孙通负责这件事。
叔孙通来到鲁地,聘请了三十个儒生,带回朝中一起编制礼仪。
他们仔细研究了历代的礼仪,保留了一些适合的秦朝礼仪,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制定了一套新的礼仪。
接着,叔孙通带着这些儒生、自己的弟子和皇帝的一些近臣,进行练习,包括如何行走、站立、下跪、起身、祝贺等。
练习结束后,他们又向刘邦演示,刘邦非常满意,命令文武百官跟叔孙通一起练习。
过了一段时间,叔孙通告诉刘邦可以开始执行新的礼仪了。
于是,在一次早朝的时候,文武百官按照新的礼仪向皇帝朝拜。
看着臣子们恭敬的样子,刘邦高兴极了,说:“做皇帝就应该这样的威严、尊贵。”
刘邦非常满意这套礼仪,封叔孙通为太常,他的一些弟子也封了官职。
汉朝的政治制度,几乎全部沿用秦朝,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则实行郡县制。
除此之外,汉朝还实行封国制,让诸侯王管理自己的封地。
后来,经过刘邦的清理,最初分封的七个异姓王中,除了长沙王吴芮外,其他都被陆续消灭。
此后,汉高祖又分封了九个同姓王,他们都是高祖的子侄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