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之后,项羽虽然暂时放过了刘邦,可对刘邦依旧心存戒备。
他封刘邦为汉王,领地为汉中、巴、蜀地。
同时,他又将秦都咸阳附近的土地封给降将章邯、司马欣和董翳,目的是让他们监视刘邦,挡在关外。
刘邦所分得的汉中、巴、蜀等地位于西南,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文化也非常落后。
而分给三个降将的土地,却是肥沃的关中平原,控制着汉中通往中原的要道。
刘邦明白项羽故意打压自己,一怒之下,打算带兵与项羽大战一场。
见状,刘邦的智囊萧何、张良极力劝阻他。
萧何明智地说道:“项羽拥有40万大军,而我们只有10万人马,如果真打起来,吃亏肯定是咱们。”
刘邦怒气冲冲地说:“我知道我们实力不如项羽,但如果我服从项羽的命令,带着军队进入汉中,就没有机会再回到关中了。”
张良劝说道:“不会没有机会,争夺天下的关键在于民心,关中的百姓一向敬服您。”
“即便您到了汉中,只要您奋发有为,选拔贤能,必然能重新夺取关中。”
经过一番考虑,刘邦想不出更好的策略,只得按照萧何和张良的建议行事。
公元前206年四月,刘邦率领手下将士出发,前往汉中。
当时,汉中只有一条通往外界的道路。
这条道路穿越众多的高山险谷,其中很多路段都是用木板修建的栈道,每次只能容许单人单马通过。
张良向刘邦建议说:“等大军通过后,立即烧毁栈道,以示决心不再返回,从而消除项羽的戒备。”
刘邦的军队刚一出发,项羽就派人尾随着后面。
几天后,项羽收到密报:“刘邦已经放火烧毁了栈道,到达了汉中。”
项羽得到这个消息,认为刘邦不再对自己构成威胁,于是带着大军安心回到自己的都城——彭城。
刘邦稳定下来后,开始为离开汉中做准备。
一方面,他根据萧何的推荐任命军事奇才韩信为大将军;另一方面,积极训练军队,准备军需物资。
当初项羽分封的三秦将中,雍王章邯的封地废丘最靠近汉中,章邯经常派人到汉中打探情报。
有一天,探子向章邯报告说:“汉王刘邦最近晋升的大将军韩信,还命人修复栈道,看起来像是准备从这条路出兵,进军关中。”
章邯听了哈哈大笑,对身边的人说:“区区一个小无赖,无名之辈,谅他也没什么本事。”
“想要修好栈道,至少需要三五年的时间,等修好了,我就派兵守住关中出口,就算他插上翅膀也难飞过来。”
说完,章邯只是让人继续监视汉中,并没有采取任何防御措施。
到了八月,章邯派出的人匆匆赶来报告说:“韩信已率十余万汉军到达关中。”
章邯大惊失色,问道:“汉军到了什么地方?他们是何时修好了栈道?”
探子回答说:“汉军已经到达陈仓,他们走的是西边的故道,根本没有经过栈道。”
原来,韩信早就发现汉中西北部有一条捷径,能够直接通往陈仓,于是决定从这条路北进。
他秘密率领十余万汉军长途奔袭,最终出其不意地到达了陈仓。
而之前韩信派人修复栈道,只是为了吸引章邯的注意力而已。
章邯慌忙派兵前往陈仓截击汉军。
但是,韩信已经指挥军队占领了有利的位置,汉军气势如虹,锐不可当,章邯的军队根本不是汉军的对手。
韩信趁势东征,关中百姓自发地接应汉军。
汉军节节胜利,先后降服了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
刘邦重新占领了咸阳,他在萧何的辅佐下,全力经营关中,为后来的“楚汉之争”做好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