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追踪刺客(上)
书名:凤凰天女之锦绣行 作者:晓月语斋 本章字数:2617字 发布时间:2023-05-07

朝廷的钦差大张旗鼓准备中州一行,皇上亲自在城楼送行,一千宿卫挑的高矮胖瘦接近,整齐划一。这阵势让沿途的百姓跟着走了很长时间观看。

就像少郡想的那样,这刘卞被贬为庶民后并未多失落,因为在此前他的实权早被皇上夺的一干二净,这个定国候的称号丢不丢一样。俸禄没了,他的财产还在,他的人脉根基还在,主要是太皇太后这棵大树是常青的,有她在,皇上就有忌讳。

不过这棵常青树也有树干根枯的时候,自己若不甘如此,就要趁太皇太后还在时行事。有她在宫中主持,名正言顺,若凭自己之力,却要甘冒天下之大不违了。

不过他的想法还是让太皇太后思虑很久,毕竟当今皇上是她亲孙子,并且最近对她时时问安,除了朝政,这一个孝字是没得说了。再说皇后就要临产,若是个皇子,这一脉的根基牢固,也不可随意动摇。

只是在她心里,这个皇上还真不是她当初希望的那样。立储时是因他嫡长子的身份和恭顺的脾性,不想他参政几年变化颇大。尤其是登基后在朝中施政的魄力,有时真让她恨的咬牙切齿。

如今理想的人选只有年幼的顺王了,可废帝绝不是一件小事,首先皇帝身边的重臣不会顺服,尤其是那个霍少郡,这几年越来越与她背道而驰。

纯已望着刘卞期待的目光,就知他既然提出此事,也是因这帮人被皇上逼急了,便问道:“你既然敢说,就是有了准备,可有几成的把握?”

“八成,我虽然现在无职无权,可朝中与我一心的还有不少,特别是被皇上罢免、对皇上不满的那些人。最重要的是京师里有我们的人,自从赫连子玉、孟宗霖出事后,新来的真金不清楚,已经有两人被他提拔重用了。另外我也在想办法置换居庸关的守将,北靖候的都督府已经达成意愿,这样一来连东路蒙古军都在我们这边了。只要太皇太后在宫中做主,名正言顺的扶顺王登基,这些军队就会被我们所用。剩下的两成是时机,如今霍少郡就要离京,皇上若再能离开,就是十成的把握了。”

“你倒是考虑周到,可即便皇上和霍少郡离京,他们仍然大权在握,镇戊军也都在他们手里,难道要立两个朝廷不成?”

刘卞道:“他们既然走了,老臣就不会让他们再回来,也不会再让他们有机会调动军队。”

纯已不禁一怔,想了很久,才说道:“你既有此把握,那就干吧。宫里我来安排,外面的事你看着办。不过,要谨慎,时机不到绝不能妄动。那些人任你处置,只是不能伤害皇上,先软禁起来,等我处置。”

他们又商量了一会儿刘卞才离开。许是天意,在霍少郡还未回时,纯已就得了一次机会。她按着商定的计划,让魏子把总管权昌叫来,开始密谈。  

春天的滹沱河,河水清澈见底微澜不惊,蓝天下,远处嫩绿的青山夹杂着片片洁白的梨花初绽。子玉从京城一路过来,在河北平原流连几日,一人一骑走遍几个州县。明知寻妻是大海捞针,却也是因在家憋闷,日日饮酒消磨时光反被父母责备,最后父母也只得答应他出外寻访。这一阵子倒是心情好了不少,能吃能睡,身体也好多了。

他午时吃的饭,饭后沿滹沱河骑马往东走。一路春风习习,田间小麦返青,新翻的田垄一道道参差其中。三两家的农户正忙着挑水春灌、施肥播种。

午后的阳光更加耀眼,暖风吹得他昏昏欲睡,微微有些出汗。索性脱了外面罩的玄青色外衣置于马上,取出折扇轻轻扇着。

须臾,见一位中年大嫂正挑着两只水罐轻晃着走过垄沟,便下马几步走进田间小路,躬身一礼道:“这位大嫂,请问顺德路离这儿还有多远?”

那妇女停住脚步,看一眼子玉,回道:“要是去路府还有二百来里路,天黑前你怕是到不了。”

“没事,我有匹马,紧着赶还可以。”

子玉谢过,转身要走,被热情的大嫂叫住道:“看这位公子像是远道来的,这附近也没个歇脚喝水的地儿。我这里有刚煮的绿豆汤,你先喝一碗解解渴,这季节里缺不得水。”

子玉抿一下干燥的唇角,可不,这一路水袋早喝空了,他感激道:“那在下就先谢过大嫂了。”

妇人走上地头,放下担子,拿碗倒了端给子玉。

子玉一边喝着,一边问道:“去冬这里下了不少雨雪,旱情也缓解了,今年这粮食应该没问题了吧?”

那妇人用衣袖擦擦额角的汗,又用一条汗巾扇着风说道:“我们这儿去年还好点,麦子点上不少,有了这些雪,要是再下几场雨,不耽搁收成。那些旱灾重的的地方,去年颗粒没收,又耽误了秋种,怕是今春到夏都难熬。怪不得中州那边乱了,朝廷派了官兵过去才镇住。”

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蹦跳着跑过来,红红的脸蛋挂着细微的汗珠,对妇人道:“爹让我问,娘和谁说话呢,叫娘把水送过去。”

妇人脸一红,叱道:“光天化日下我能和谁说话,瞧他那点肠子。我一天到晚干的不比他少,他倒是没正经了。给他说,想喝就过来,我没工夫送。”

子玉心细,注意到这位大嫂恬静秀气,年轻时一定也是个美人。他不想多逗留,放下碗欲走,又怕他们真的误会。犹豫着见地里一老一少走了过来,便拱手施礼道:“老伯、大哥,在下路过此地,向大嫂问路,又讨了碗水喝,多有打扰。”

老汉道:“出门在外,哪里不能行个方便,别听他的,庄户人心粗嘴快,胡咧咧哪。公子别在意,这天干日头大,多喝点水再走。”

那年轻汉子也嘿嘿一笑,没说话,端了水坐在地头树下喝着。

老汉一边喝一边问子玉道:“看你这打扮,像是城里大户家的公子,出门在外,怎也不带个随从?如今刚平了叛乱,世道可不太平。”

“没事,老伯,我当过兵,就有个把歹人也对付得了。”

老汉看看路边那匹高大的战马上挂着一柄长剑,笑笑道:“看不出公子还会武艺,空身行路,是想四处游历吧?”

子玉不禁摸摸怀里揣的那张画像,想到这里偏僻,长君也不会流落此地,便顺着说道:“是啊,就是想四处走走。刚才听大嫂讲,中州那边去年旱的厉害,今春怕也不好过呢。”

老汉忙道:“别听她的,妇道人家能懂啥,我刚听那边来的人说,皇上派霍丞相去中州传达他的圣旨。那些贪官们都被抓了。还放了一批关押的人,给老百姓发了渡荒的粮食和种子,让他们开出荒地自救。还免去三年赋税好休养生息,要有这样的好官,谁还愿造反。”

子玉在河北的这些日子,也知道皇上的罪己诏已颁布,可想不到自己刚刚离京就发生了这么多事。想想恩师中州一行作用不小,也去了自己的心事,倒是能踏踏实实放心走了。

他又喝了一碗水,与老汉一家告辞。

子玉信马由缰沿着春色怡人的河边走着,不知不觉改了方向,往东走了很远。

他心思时而轻松,时而惆怅,如今刘卞被扳倒,朝政已稳定,恩师辅佐皇上游刃有余,也应是政通人和了。

自己这些年陷在战场上厮杀,也厌倦了杀戮,没有战事的日子也挺好。作为武将,离了战事自然会被皇上搁置,也没什么好抱怨的。此时只盼找到长君圆了自己的婚事,也好尽人子之孝,弥补对家人的亏欠。

想到这儿,他一勒马缰加快了速度。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凤凰天女之锦绣行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