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地球日到来的时候,哈雷彗星已经离开地球向太阳靠近了四百七十五点二万公里。虽然这个速度快得惊人,但相对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一点四九六亿公里,只是一小小步。
秦帆乘坐的登陆舱降落在哈雷彗星的东面,而卜小云乘坐的登陆舱则降落在西面,两个登陆舱相距只有三千多米。通过普通的望远镜就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对方的活动。
大家都在这块区域降落的原因是因为这是哈雷彗星少有的几块地势平坦的地方之一。
秦帆操控登陆舱降落在同一块区域,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他觉得这样可以消除部分孤独感——人类飘行在无穷无尽的宇宙中的可怕的孤独感——这可比一页孤舟漂泊在深海里可怕得多,而且还可以互相关照,在遭遇危险的时候相互救援。
第二天起床的时候,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通过望远镜观察卜小云的动静。这纯粹是出于好奇。当然,这些日常的生活琐碎画面不会被传送到地球去。
三千米外的卜小云依然坚持早睡早起,即便是在外太空,除第一天登陆时不大适应外,仍可以保持与地球一样的作息,这是她长期在月球生活养成的适应性习惯。
在哈雷彗星上,外出晨跑不可能,起床后她只能看电子书。虽然一共在哈雷彗星只停留三天,但为了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公司只允许她每天出舱活动一个小时——上、下午各半个小时。她必须在这一个小时里将最精彩的一面展现给全球观众。
秦帆每天舱外活动时间长达三个小时,但却只做一件事——除了勘探,还是勘探。他带着勘探机器人到不同的地点,对彗星表面及内部物质进行勘探,直播介绍勘探的成果。
相对于秦帆,卜小云的活动要精彩有趣得多,秦帆则不时给全球观众带来意外惊喜。
第二天上午的半小时里,她在登陆舱附近用彗星表面上的冰沙堆了一个雪人,在雪人旁边插上公司的旗帜,旗面上是公司的logo——一个像火箭轨迹的X。
下午的半小时里,她驾驶彗星车前往一公里外的喷射点,直播从慧星内部喷射而出的物质。她笑容满脸地面向全球观众说道:“对于彗星来说,这里可能是唯一的景点。”
剩余的时间只能留在登陆舱内,而且为了减少能源消耗,她必须减少在舱内的活动,而且只能食用有限的食物和饮用水。为了节约成本,登陆舱的空间十分狭小,也不允许她在舱内大幅度的活动。但公司利用摄像角度和技术,使得传回地球媒体的舱内空间看起来十分宽敞。
星矿集团的登陆舱的实际尺寸几乎是宇宙动力公司的两倍,但从摄像角度看起来似乎两者并无太大的差异。
登陆舱分为生活舱、睡眠舱和实验舱。
实验舱用于开展太空农作物的培育实验。
生活舱除了活动空间大外,竟然还设置了一块工作区,一块休闲区,放置了一个储物柜、一个微波炉和一台垃圾压缩机,还安装了一台医学监控设备。
储物柜里存放了大量太空食物,微波炉当然是用来加热食物,这可比直接食用自热太空食物更加美味,而垃圾压缩机则用来处理可能产生的废物。
第三天上午,秦帆出舱后连走带跳,走了三千多步,来到另一个喷射点——与卜小云去过的喷射点不同。
这是最后一天,他按计划对喷射点进行勘探采样。喷射点布满了整个彗星表面,就像八爪鱼触角上的吸盘,在彗星靠近太阳的时候,无时无刻喷射着白色物质。
从探测卫星获取的数据显示慧核是由钻石构成,连续两天的勘探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这带来了两个疑问:一是表面钻探所得的钻石是黑色的,但喷射出来的却是呈白色的物质;二是钻石的熔点高达3500°C,要将钻石以液态喷射出来,意味着慧核的内部跟地核一样,物质处于熔融状况。
秦帆推测构成哈雷彗星的主要成分钻石具有分层状况,即离慧星表面越近,钻石的颜色越深,反之颜色越浅,到最深处的慧核是呈熔融态的无色钻石。
彗星表面向外喷射的白色物质,正是来自慧核的无色液态钻石。液态钻石遇到慧面的冰沙后,将冰沙气化,便形成像扫把一样长长的水雾——这就是彗星被称为扫把星的缘来,从地球上都可以观察到。
为什么彗星在远离太阳的时候不会喷射出白色物质?
那就因为慧核只有在靠近太阳,获取太阳能量后才能使慧核的内部温度上升到足以让钻石液化及喷发的高温,而慧核表面上的裂缝就成为了喷射点。
为什么彗星总有喷射不完的白色物质呢?
是因为彗星蒸发的冰沙在远离太阳的寒冷空间里又重新回到彗星表面,然后凝固成坚固的冰块,直到再次靠近太阳时,才又化为冰沙和雾气,如此反复。
这就要求喷射出来的雾气,只能有极少部分逃逸出彗星,也就意味着彗星本身的重量不能太轻,这与探测卫星获取的数据推测的结果相对一致。
推测很好地解释了彗星上的现象,但合理的解释不代表一定是事实,秦帆需要利用这个机会找到科学证据。
来到喷射点,他发现从远处观看不起眼的细条状雾气,其实跟飓风一样庞大,而且具有同样强大的冲击力。要印证自己的推测,首先必须找到喷射点进行探测,也就是那个钻石慧核上的裂缝。
他好奇地走进“飓风”内部试图寻找裂缝,雾气带着细小的冰沙像雨打芭蕉一样噼里啪啦打在他的脸上,差点把他掀了一个底朝天。
秦帆只好踉踉跄跄地退了回来,遥控勘探机器人进入“飓风”内部。完美的设计使勘探机器人稳如泰山,即便遭遇海王星的最强飓风,也不会轻易倾倒。
勘探机器人准确找到了地面的裂缝,通过监控画面,秦帆看到白色液体像高压锅的蒸汽从裂缝中直喷出来。
收集这些液体对勘探机器人来说是小事一桩,但如果这些物质不是普通的水,化验它们的成分可能需要不少时间。经过勘探机器人的初步化验,这些喷射物果然不完全是水。这离他的推测靠近了一步。
秦帆继续遥控勘探机器人对裂缝进行钻探。
勘探机器人没有费多大的劲就钻开了裂缝。这一钻可不得了,随着钻杆从裂缝中抽出,针尖大的眼变成了一个大窟窿,白色液体向水柱一样喷射而出,吓得秦帆连连后退。
勘探机器人测得白色液体的温度高达3800°C,而钻探所得的物质样本明显呈现由深到浅的分层结构,虽然无法对彗核进行取样,但大抵可以证实上述的推测。
好在身上的宇航服质量过硬,秦帆才能全身而退,但也着实吓了一跳,宇航服发出了刺耳的警报声,再晚几秒钟逃离喷射物,可能会造成宇航服破损。
这么高的温度,极有可能是液态钻石,这将首次证实钻石星球的真实存在。更加神奇的是,体积如此之小的彗星,其内部也拥有如此强大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