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7年六月,刘邦进攻南阳郡,南阳太守退守宛城(今河南南阳市)。
刘邦打算绕过宛城直接进入关中,张良劝他说:“虽然您想快速入关,但是秦军实力强大,还占据着险要之地。”
“如果我们不占领宛城,而是先进入关中,若是宛城的军队从后方攻击我们,再加上前方的秦军,我们就会陷入敌军前后夹击之中,非常危险。”
于是当天夜里,刘邦带领军队悄悄返回宛城,将宛城围困起来。
南阳太守王崎想自杀,他的下属陈恢说:“我愿意去说服刘邦,保住宛城。”
“如果失败,你再自杀也不迟。”
陈恢见到刘邦,说:“我听说你们约定,谁先进入关中就封谁为王。”
“宛城郡县共有几十座城池,守城官吏和百姓都认为投降会被杀害,所以坚守城池,拼死抵抗。”
“现在如果你强攻,你们士兵也会损失惨重。”
“为您考虑,不如劝说宛城投降,然后封赏太守,让他镇守宛城,您就可以率领宛城士兵向西攻打秦朝了。”
“其他各县肯定会闻风而降,您西进也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刘邦说:“好,这个主意不错。”
七月,南阳太守投降,被封为殷侯,陈恢被封为千户。
陈恢既了解刘邦的困境,又熟悉当时秦朝地方官吏的思想和心理状况。
秦朝的一些地方官吏,已经看出秦朝统治即将瓦解的形势,他们之所以拼死反抗起义军,是因为过去为秦朝统治者效力,作恶多端,怕得不到起义军的谅解或报复。
陈恢的话再次提醒刘邦,在西征中要加强政治攻势,不能光靠武力解决问题。
因此,刘邦高兴地接受了陈恢的建议,接受宛城的投降,封吕崎为殷侯,还封陈恢为千户。
这样做不仅没有因攻打宛城而损失兵力和耗费时间,反而从宛城得到了军事和物资上的支援。
刘邦在宛城对秦朝投降官吏进行封侯的做法,很快传到其他秦朝地方官吏耳中,对秦朝统治起到了政治上的瓦解作用。
有些秦朝地方官吏在强大的反秦起义浪潮中,正感到走投无路,刘邦的做法为他们指明了政治前途和出路。
从此以后,刘邦的西征就变得顺利起来,西征军所到之处,秦朝地方官吏纷纷投降。
诛杀忠良殆尽之后,秦二世胡亥整天深居后宫,寻欢作乐。
赵高独揽朝政大权,胡亥一直不了解天下的真实情况。
直到陈胜的军队逼近咸阳,他才开始着急,听从了大将章邯的建议,让他率领骊山刑徒出战迎敌。
后来,章邯在巨鹿之战兵败于项羽。
失去了章邯的秦朝,根本不堪一击,江山危在旦夕。
胡亥终于明白,所谓天下太平,只是赵高编造的谎言。
眼看国家即将灭亡,胡亥开始责备赵高,派使者多次责备他。
赵高察觉到胡亥对自己已经不信任,便准备对胡亥下手。
没多久,赵高假称有盗贼来袭,派亲信进宫捕捉。
胡亥明白死期将至,请求使者说:“我能见见丞相吗?”
使者说:“不行。”
胡亥又说:“我只求做一个郡王。”
使者摇摇头说:“不行啊!”
胡亥接着说:“那让我做一个万户侯吧!”
使者依然说:“这个也不行。”
胡亥无奈地说:“那让我做一个普通百姓,总可以了吧?”
可还是被拒绝了!
无奈之下,年仅24岁的胡亥被迫自杀。
秦朝建国之初,秦始皇曾经意气风发地宣布:“我为始皇帝,从此以后,我子孙万世称帝,传承无穷!”
然而,他预想的万世基业在秦二世胡亥手中就此结束,成为了后世的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