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奇的曾祖父是抗日军人。高奇从小也喜欢舞刀弄枪,但从来不练他认为是纯日本味儿的剑道。
上大学的时候,他和刘海生同学。海生当时正拜一位日本朋友为师,学习剑道。
他俩业余切磋武术的时候,刘海生置擅长的枪术不用,以剑道之术在有防护的格斗中,战胜了高奇。高奇大吃一惊,从此迷上了剑道。
这次来日本,刚到早稻田大学后的头几天,高奇就听说,早稻田大学的剑道选手队在全日本赫赫有名,经常在全日本的大学队比赛中,获得团体前三名的好成绩。近年来,还出了号称“三大高手”的优秀运动员,一举夺得去年的全日本大学队团体冠军。而它的第一高手,吉田敬二,更是全日本大学生比赛的个人冠军。
日本大学生剑道代表团曾访问过中国。当时中国也以大学生选手组成了代表队,与日本选手较量。
剑道作为体育项目,二十一世纪十年代中期始,渐渐在中国开展。但它既不是奥运项目,又不属于武术单项。只是在中国的一些大学里拥有一定数量的爱好者。这就注定了它就象在日本一样,最高水平的选手都在大学队,大学以上它就没了。
刘海生没能参加那次中日大学生剑道对抗赛。
那天,他在赶往学校的路上巧而又巧地遇到一位扭伤了脚的女孩儿。他把那女孩儿送到医院,又帮着张罗看病,误了参加比赛的时间。
比赛结果,日方以七比二大胜。显然,即使刘海生出场并获胜,也无法改写中国队失败的结果。
但比赛以后发生的故事,倒也有点趣味。这段趣话后来在大学生圈子里传来传去,传得有些变味儿。而那段趣话来源的真实细节,高奇倒是记得很清楚。
那天夜里,在招待日本代表团的晚宴上,一位日本选手端着酒杯走到高奇身边。高奇以为他要和自己说话,便向他打招呼。
那日本选手客气地回应一声,然后转向高奇身侧的刘海生:“刘先生,听说您才是中国最好的剑道选手?”
刘海生微微一愣,随即释然:“与贵国相比,我们的剑道水平还差上一大截。而我也不是我国最好的选手, ”他也端起酒杯,“阿部先生,祝贺贵团获胜。我非常喜欢您左上斜下劈的那一刀。”
阿部眼睛闪了闪光:“您看到了?”他记得,赛前团里研究过,认为刘海生在中国的比赛中成绩虽不出众,却是最难对付的选手。下午比赛时,刘海生因故不能参赛,大家都感到有些遗憾。他怎么知道自己最拿手的一刀呢?忽地他又恍然了,必定是刘海生已看了录像资料。
阿部客客气气地稍一欠身:“刘先生,我最近听说,据史料研究结果证明,剑道象空手道一样,也是源自于中国,只是在日本,才得到了发扬光大,并演变成为今天这种既实用,又能锻练人的意志,增强人的体魄的竞赛项目。 ”
他的语气中洋溢着一股自豪感。他的话题突然一转;“刘先生,中国武术的门类繁多,不知刘先生可否赐教,目前的中国武术,哪一个使用冷兵器的项目,可以直接同日本的剑道相比较呢?”
高奇在一旁,看到了那日本青年的咄咄眼神,有些不快,正要出声。
刘海生敏锐地感受到了高奇的情绪,他悄悄作了个手势,示意高奇不必生气。